<h5><font color="#b04fbb">启封故园的标志性建筑----启封楼。 众所周知,朱仙镇是 开封的启源,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开封的发源地。朱仙镇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历史地位显耀,文化底蕴深厚。大牌楼为景区标志性建筑,通体采用南非水胶木和太平洋地区的铁木,榫卯搭建而成。它宽36米,高16.83米,进深11米,为七门八柱结构,寓意启封故地千年古镇欢迎八方游客。也是目前有迹可查的中国最大的牌楼,堪称中国第一大牌楼。</font></h5> <h3>牌楼正面匾额刻为繁体“启封故园”(啟封故園),背面为繁体“朱仙古镇”(朱僊古鎮),彰显八朝古都厚重底蕴。开封八朝古都各个朝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今都用手工雕刻的图案浓缩在朱仙镇大牌楼上,所以大牌楼就是展现开封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h3></h3><h3><br></h3></h3> <h3>宽10.8米,高11.43米,进深10.8米。东面牌坊的匾额为漕运码头(背面匾额:商埠重镇)。雕刻楹联 “纳南吐北,千帆竞驶朱仙渡;卸东装西,万商蜂拥运粮舟。”<h3></h3><h3>南面牌坊匾额为豫剧之源(背面匾额:中州音韵)。雕刻楹联“ 锣鼓梆子,五花八门蒋许门;生旦花脸,南腔北调祥符调。”</h3><h3></h3><h3>西面牌坊的匾额为年画鼻祖(背面匾额:迎祥纳福)。雕刻楹联“唐宋起兴,千家口碑垂金石;明清鼎盛,万户载道占鳌头。”</h3><h3></h3><h3>北面牌坊匾额为朱仙大捷(背面匾额:精忠报国)。雕刻楹联“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h3></h3> <h3> “四面牌楼”广场照壁</h3> <h3>启封故园导游图</h3> <h3>验粮楼,又名仰需楼。验粮楼是古代政府设在漕粮征收地的外派机构,负责将每年地方上缴的漕粮验收定级并登账入库。全国都设置了类似验粮机构,河南省有粮道衙门,开封府及祥符县设有类似征粮机构,下设监督巡查官、征收监兑官、押运官、领运官等。<h3></h3><h3>历史上朱仙镇是开封地区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朱仙镇码头承担着开封这座省会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物资转运。历史上,朱仙镇几盛几衰,皆因水运,可谓“盛也漕运,败也漕运”。</h3></h3> <h3>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九月间,整个黄淮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旱情,情况严重。年事已高的乾隆最后一次南巡,在南巡视察河工期间,他对整体筹划河务及治河引水的重大工程亲自决策,祭祀河神也达到了盛况空前的规模。乾隆皇帝在纪晓岚、河南巡抚毕沅陪同下,巡视了贾鲁河下游的朱仙镇,并下榻清真寺。当时乾隆皇帝下旨令河南巡抚在朱仙镇再修一座大拱桥,方便百姓出行。后人为纪念一历史事件,把乾隆皇帝修建的桥称作“乾隆桥”,为避讳帝王字号,便谐音称“潜龙桥”。</h3> <h3> 状元桥,它全长152米,桥面宽6米,历时十个月纯手工雕凿而成。所用石材均为五莲红,来自于有着“江北石材第一镇”之称的山东省五莲县桥头镇。<h3><br></h3><h3>状元桥的传说,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一直很喜欢读书,于是在各地士子进京赶考的时候他也去凑了个热闹。宋重和元年,即公元1118年,赵楷才17岁,他偷偷地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异常,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殿试并夺得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在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宋徽宗为鼓励众皇子读书,赐赵楷黄金千两。赵楷分文未取,以朝廷赈灾的名义赐予遭受黄河水灾严重的朱仙镇一带,用剩下黄金建造了一座桥,老百姓称它为状元桥。</h3></h3> <h3> 历史上朱仙镇是开封地区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承担着开封这座省会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物资转运。朱仙镇几盛几衰,皆因水运,可谓“盛也漕运,败也漕运”</h3> <h3>2006年,朱仙镇申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项目类别,序号306。<h3></h3><h3>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h3></h3> <h3>潜龙桥<h3></h3><h3>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九月间,整个黄淮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旱情,情况严重。年事已高的乾隆最后一次南巡,在南巡视察河工期间,他对整体筹划河务及治河引水的重大工程亲自决策,祭祀河神也达到了盛况空前的规模。乾隆皇帝在纪晓岚、河南巡抚毕沅陪同下,巡视了贾鲁河下游的朱仙镇,并下榻清真寺。当时乾隆皇帝下旨令河南巡抚在朱仙镇再修一座大拱桥,方便百姓出行。后人为纪念一历史事件,把乾隆皇帝修建的桥称作“乾隆桥”,为避讳帝王字号,便谐音称“潜龙桥”。</h3><h3><br></h3></h3> <h3>启封故园,古色古香,优雅迷人。别致清幽的信义桥,桥下潋滟的碧波,岸上低垂的杨柳,那依水而立的乌墙黛瓦,温婉恬淡一切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摸样。一座座深宅老院,氤氲浓郁的历史气息,这些画面既陌生又熟悉,仿佛触碰不到的历史,却又尽收眼底。</h3> <h3>启封故园以复古的明清建筑作为主要建筑类型,将厚重的历史、传统的文化融入其中,给游客展现“镇湖相连、景湖相依、镇水交融、镇湖一体”的独特中原水乡风貌,再现朱仙镇当年“千帆竞驶、万商蜂拥”的繁华景象。 </h3> <h3>博弈广场是为了纪念道家鼻祖鬼谷子而设计的。当年鬼谷子和众弟子在朱仙镇潜心修炼,修炼的日子很是枯燥,大部分弟子虽然觉得修炼的日子辛苦却也认真修炼,其中一个弟子觉得修炼的日子太枯燥了,于是就经常偷偷溜出来到街上与人下棋。但是,终究纸包不住火,鬼谷子知道这件事后,想到自己没有顾忌众弟子的感受,于是在修炼之余,率领众弟子在此下棋对弈,众弟子对如此寓教于乐的方法大加赞赏,在对弈中也悟出了很多哲理,终于修炼成仙。后人为纪念他们就将这个广场称之为博弈广场。</h3> <h3>下八行街,这条街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条商业文化街。关于“下八行”的说法,来自清朝初年江南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的社会分工细化,其中,商业的八大行称为“上八行”,手工业的八大行称为“下八行”。顾名思义,下八行街展示的是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处处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还有各色民俗小吃和民间传统手工艺展示。可以让您尽情领略“民间360行”的独特魅力。<h3></h3><h3>这条街的房屋采用明清仿古式风格,纯木结构,榫卯搭建而成,既有南方水乡的精巧细致,又不失北方民居的端庄大气。木料以松木和杉木为主,具有坚固、耐腐蚀的特点。咱们脚下的这些石板叫做五莲青,它来源于有“江北石材第一镇”之称的山东五莲县街头镇。</h3></h3> <h3>朱仙木板年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