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奥地利——一个被音乐和咖啡所滋养的国家

行摄天下

<p class="ql-block">友情提示:阅读本音乐类的旅行记大约需要8分钟左右的时间,谢谢您的厚爱!转发不需要作者的授权。</p> <h3>  奥地利共和国是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首都维也纳因其世界音乐之都、世界建筑之都、世界文艺之都的桂冠一直吸引着我梦想踏上这片被蓝色多瑙河亲吻的土地。</h3> <h3>  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略显繁杂的签证申请,颇费心思的旅行攻略,2018年金秋时节,背上我心爱的相机,从成都出发,再转机飞行10个小时,我终于踏上了这个被音乐和咖啡所滋养的美丽国家。</h3> <h3>  在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的引领下,早出晚归,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却一点没有疲惫感。在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流连,访音乐家故居,听音乐会,品咖啡,把美景摄入镜头。15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我竟然乐不思蜀。</h3> <h3>  在维也纳下塌的小约翰·施特劳斯酒店古朴而典雅,我的早餐也是在华尔兹的美妙旋律中享用的。一个小小的房间钥匙扣也设计得如此的精致。</h3> <h3>  奥地利具有浓厚的咖啡文化,在一条街道不足一百米你就会找到一家设计考究很温馨的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就是从维也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一下飞机,我当然迫不及待的坐了进去。</h3> <h3>  如果你来到维也纳,位于古城的"中央咖啡馆"必须来坐坐。在老钢琴师世界名曲的指缝间,打扮讲究的服务生会为你送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一份糯滑的甜点。不过你可也要做好排队的思想准备哦…</h3> <h3>  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时过境迁,这里依然保留着当时旧有的建筑和格局,成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和情侣们最爱的地方。</h3> <h3>  这家雍容华贵的咖啡馆从1876年开始就成为众多知名作家,艺术家终日流连的地方。在当时的中央咖啡馆竟然摆放着200多种世界各地的报纸和杂志供客人阅读。也难怪这里会成为当时思想交流的中心,人们在此阅读,讨论时事,交换意见。</h3> <h3>  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这栋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是全世界喜爱音乐人的圣殿,里面可容纳2000名听众。因为包厢是用镶着金箔的18根柱子所支撑,因而有金色大厅之称。音乐厅的顶棚绘有阿波罗和缪斯女神,在这里举办的音乐会常常是一票难求。</h3> <h3>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我梦想在此欣赏音乐会的天堂。今天晚上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爱乐者一起聆听莫扎特向全人类传递"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h3> <h3>  音乐,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的陪伴。从2015年起,应朋友们的建议,我曾经在朋友圈里不定期的推出20期《音乐的魅力》,为大家推荐欣赏了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德彪西等几位音乐大师们的作品。</h3> <h3>  今天一大早来到离维也纳市区10多公里外的维也纳森林旁的海利根斯塔特小镇,徜徉于"乐圣"曾经漫步的贝多芬小径。1802年,贝多芬逐渐丧失听力,再加上失恋的双重打击,他一度十分的消沉,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在医生的建议下迁到此地的二层小楼居住。田园的美丽与宁静,让贝多芬逐渐的振奋起来,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什么也不能让我屈服!</h3> <h3>  在此地贝多芬酝酿写出了著名的《田园交响曲》(在这首交响曲里,贝多芬罕见的为5个乐章都加了标题)等几部辉煌的巨作。小约翰·施特劳斯也在此创作出了不朽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后被改编成圆舞曲…</h3> <h3>  在音乐大师里我最喜爱贝多芬,他的许多作品我百听不厌。在我的书房里,挂着巨幅的贝多芬的肖像画。</h3> <h3>  这栋房子建于1791—1798年,贝多芬曾经居住于此。生性暴躁孤僻的贝多芬常被房东驱赶,这处居所是贝多芬居住时间相对比较长的地方,他的许多巅峰之作就诞生于此,比如第4,第5,第7,第8号交响曲及歌剧《费德里奥》等。</h3> <p><br></p><p>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聆听这首跌宕起伏、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乐曲,您也许会体悟到大师柔情似水的一面,也会懂得这样一位性情古怪,甚至有些邋里邋遢的音乐家为什么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追求他的各类女性不下一个排哦。</p> <p><br></p><p>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被誉为钢琴协奏曲之王,聆听这首大气磅礴,激情澎湃,华丽无比的协奏曲,您会感受到贝多芬傲视群英,舍我其谁,豪迈不羁的英雄气概。难怪后入将它命名为"皇帝"协奏曲,尽管与某位特定的皇帝无关。</p> <p class="ql-block">  我喜爱贝多芬音乐的大气磅礴,也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反复的听他的《命运交响曲》。这次我专门来到维也纳郊外的中央公墓,在贝多芬的长眠之地,向我敬仰的大师深深的鞠了一躬。墓园的管理者告诉我:旅游团是不会安排这样的行程的。我对他很自豪的说:谢谢您!我是中国人,我喜爱贝多芬,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作为"乐圣"的地位是无法超越的,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大气磅礴和柔情似水的完美交融,更体现在作品的高度思想性与哲理性。</p> <h3>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边,距首都维也纳约300公里。矗立在山丘上的古堡与环绕周围的绿水,交织着属于中世纪的影像,就像一座永远定格在16世纪的城市,美丽得近乎"不真实"。</h3> <h3>  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出生地,这里一年之中有超过4000场不同的文艺演出。1997年,这里也主要是因为莫扎特而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在这座古朴又典雅的城市待了4天。</h3> <h3>  1965年,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获多项奥斯卡大奖。影片的拍摄地就在萨尔茨堡,在这里旅行,电影中的场景会一一呈现,岂不妙哉。</h3> <h3>  也许是萨尔茨堡古朴雅致的氛围,1856年1月27日,在这栋毫不起眼的黄色大楼的4楼,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在莫扎特35年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有25年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h3> <h3>  我非常喜爱莫扎特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有难以企及的美。我戴着耳机听着他的音乐,常常是一大早就来到他的出生地,来到他的故居仔细的看,认真的思考:莫扎特的一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死时甚至没有一口棺材,但他的音乐始终是那样的丰满而美丽。我们很难在他的音乐里找到对命运不公的抱怨,或者对世界故作深沉的思考。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伤痛的心灵。一个艺术家,面对着贫困与疾病,依然为世界演绎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h3> <h3>  这次我在两个城市听了3场音乐会,过足了隐。这个国家为所有的音乐爱好者而存在,愿音乐旋律的神奇力量熏陶我们,提升我们。成都正在打造世界音乐之都,如果你有时间,也不妨到奥地利来走一走,来看一看,也许你的身心会得到陶冶,你的人生会更加多姿多彩…</h3> <h3>  音乐看似是"抽象"的听觉形象,流动不居,强弱起伏,抑扬顿挫,不是很像人的感情状态吗?在这方面,音乐犹如感情的化身,更接近人类复杂难言的感情状态,更容易表现流动升华的心灵境界或生命感悟。 </h3> <h3>  有一些人对奥地利人如此优雅闲适的生活感到不解。有一句话说得好: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因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个观点本质上是贵族的,这种思想从希腊向世界传播,深深的影响了欧美各国的文化。</h3>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奥地利自由行我安排了15天,有不少的朋友问: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人独自去异国他乡旅行?我是这样回答的:我以这样的方式与大自然交融,与大师们沟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兴致乐独往,盛事空自知。出炉《论自由》,早晚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 蒋勋:我们非常自豪我们的社会充满人情味。可是不要忘记,人情味太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大部分的时候其实是不要别人陪伴的,我很享受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在一起的那个完整度,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画画也好、听音乐也好、给自己好好地泡一杯咖啡也好,那个过程都很快乐。</p> <h3>  15天的奥地利金秋自由之旅圆满落幕,奥地利深厚的历史积淀,秀丽的自然风光,高质量的空气,特让人放心的治安环境,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的奥地利人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奥地利,我会再来的,在不远的将来。</h3> <p class="ql-block"> 《论 自 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的世界,是一个责任的世界。凡事指望别人替自己做决定的人是不配享有自由的,凡事喜欢替别人做决定的人是不会理解什么叫自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一生负责,没有任何人有权力,有能力为你的未来作出承诺,没有任何人天经地义为你付出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问我某件事该如何决断,我一般会这样回答:最好问自己的心,因为你的心往往是不会骗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尊重我的亲属们和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的生存之道和生活方式,因为大家拥有最基本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当然,也请尊重我的决定和选择,也请尊重我的基本权利。我的命运自己掌控,我才是自己和家庭的操盘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实的世界少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最好。生活从来就是一本糊涂账,鞋子碍不碍脚,只有脚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了前半句,就能做到包容。理解了后半句,就敢活出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自由?我的理解是:我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别人也尽量不给我添麻烦。我不依赖你,你也不依赖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罗素曾经说过: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人愿意当烈士,那是他的自由。至少我不愿意,还想再看看,再说几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要羞于爱自己,大胆的爱自己,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有什么资格爱别人,有什能力爱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人这一辈子就是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表扬也好,批评也罢,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终生学习是赢得自由的关键,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东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也深知心灵的自由,是建立在财务自由与时间自由基础之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在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2018年10月12日于维也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