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游--遥远的爱尔兰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二)

叶叶

<h3>  9月29日 晴天 温度7-18度 巨人堤位于爱尔兰岛北部,属英国境内。北爱尔兰的安特令平原的岬角,沿着海岸坐落于玄武悬崖的山脚下。由近40000个黑色或土黄色玄武岩石型石柱组成,这些石柱一直延伸向大海,这一令人称奇的大自然景观,300年来对其地质学构造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发现:它是在第三纪(大约5000-6000万年前)也称白垩纪末,雏形期的北大西洋开始持续地分裂和扩张,地幔中的岩浆从裂谷中上涌,覆盖着大片地域,熔岩层层相叠直至喷发,流动的岩浆,灼热的流体,从地壳裂隙中涌出遇到冰冷的大西洋海水,刹那间冷却成固态,玄武岩收缩,结晶,岩浆的凝固过程中又发生了爆裂,而收缩力非常平均,于是就形成了规则的柱状形。这些多棱柱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现象犹如干涸的河床经太阳暴晒而形成的皲裂也会成多边形一样的道理。这个观点同时大大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近40000根由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岬角从峭壁延伸至海面,聚集成一条数千米的海堤,形状看似很有规律,有点像人工凿成的。大量玄武岩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石林柱,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岬角最宽处为12米;最窄处仅为3米。石柱最高处离海平面有十几米,也有好多淹没在海水中。站在比较低处的岩石上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都是很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具有形象化对应。人们还赋予它美丽的名字:烟囱管帽,大酒钵,夫人的扇子等等。壮丽的景观+美好的情节真是锦上添花。传说:巨人堤是由爱尔兰巨人芬·麦库尔建造的,他把岩柱一根又一根运到海岸,向海里扔下,沿着石堤就走到了苏格兰。去找同样是巨人的对手芬·盖尔决斗。当麦库尔完工决定休息一下时,而对手芬·盖尔却决定穿过海堤来估量一下对手。芬·盖尔体形更大更壮,大大超出芬·麦库尔。芬·麦库尔的夫人看到此情,被吓坏了,立刻叫丈夫躺在孩子床上。这时芬·盖尔来到屋里,芬·麦库尔夫人告诉对手丈夫外出了,家里只有自己的婴儿在睡觉。当芬·盖尔用手去逗“婴儿”时,瞬间他的手指被“婴儿”咬下,芬·盖尔想想对手的婴儿都长这么庞大,又这么厉害,婴儿的爹更厉害啊,于是他为自己愚蠢行为懊悔。立刻决定不决斗了,保命要紧,匆匆忙忙撤回苏格兰。但又怕芬·麦库尔回家后追来,所以边逃边毁坏身后的海堤,以致现在的海堤只剩残余部位于安特里姆海岸上。自然景观赋予美好的传说,使得美景更有质感。</h3> <h3>巨人堤入口处离真正的巨人堤是有大约千余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岩石,形成悬崖霸气的伸向海中,岩石上长满绿色鲜苔,威武雄壮,为巨人堤站岗放哨。</h3><h3><br></h3> <h3>大西洋的海水翻腾,咆哮下却露出翠绿色的浪花,令人惊讶。海水冲击着黑黝黝岩石,冲击着五千年前的火山岩浆喷发突然冷却而生成岩石。</h3> <h3>无论风吹雨打,白浪涛天,巨人堤与大西洋风浪PK了5000多年,千年岩石岿然不动。</h3> <h3>远处灰蓝色海水,近处却显现翠绿色浪花,冲击着黑色和黄色的岩柱,岩柱不断受到海浪侵蚀,在不同高度被截断,于是形成现在的参差不齐的阶梯状排列。</h3> <h3>是大西洋冰冷的海水成就了巨人堤在北爱尔兰的安特令平原的岬角,沿着海岸座落于玄武悬崖的山脚下形成。</h3> <h3>玄武岩其物理特征:是远古时期火山喷发形成持续熔岩流堆积冷却的结果而形成岩浆岩。垂直节理分布的柱状玄武岩是很少见的。</h3> <h3>大自然风光,巨石,海浪,人类显得十分渺小。此景此时只为勇敢登攀上巨石上的人展现。</h3> <h3>柱状玄武岩只是发生在熔岩流入海洋时,遇到大量的低温的海水,让熔岩瞬间冷却,熔岩迅速收缩,结晶,凝固,玄武岩的标准结构呈六棱柱体。</h3> <h3>夕阳西下,金色晚霞洒落在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玄武岩六棱柱,一片金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站在5000多年历史玄武岩顶部是需经受大西洋上的海风的洗礼的</h3> <h3>欧洲的奶爸宝妈让宝宝们兴奋一把</h3> <h3>熔岩浆经海水冷却,结晶体不断收缩,晶体之间的缝隙爆裂,就像人们经常看到的干涸的水塘,田园在太阳暴晒下形成的龟裂。</h3> <h3>一条伸向海中的石堤,传说中这些石柱堤道是爱尔兰巨人拉恩修建的堤道,也就是苏格兰巨人匆忙逃回家去的道,而且边跑边毁坏了拉恩修的堤道,所以现在只留下了爱尔兰这段残堤了。传说不仅展现了爱尔兰人的聪明,也印证了巨人堤非人力所能及。</h3> <h3>这些五边形或六边形的石柱排列整齐地插入海中,其奇妙之处在于石柱表面光滑平整,却又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像人工做出来的模型。</h3> <h3>巨人堤向海中延伸,蔚为壮观,不可思议。</h3> <h3>玄武岩顶部离山峰只有一步之遥</h3> <h3>柱状玄武岩在当今世界上非常罕见,受到海水的侵蚀,大都断裂。</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9月30日 阴到多云 温度5-15度</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贝尔法斯特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拉干河口,在贝尔法斯特湾西南侧是英国北爱尔兰最大的海港。贝尔法斯特市1920年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贝尔法斯特市政厅1898年设计建造,1906年落成,其气势恢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达173米的主圆顶以及由三种意大利大理石装饰的华丽楼梯。只要是进了贝尔法斯特城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它。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其整体上无一不显示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点。意大利大理石,壁画装饰的内部装潢,铺设红地毯的玄关大厅主体,采用橡木的市会议厅。其外观为巴洛克复兴风格,四个角有塔楼,中心是一个53米的绿色穹顶,控制了市中心的天际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贝尔法斯特有一栋纪念钟楼,是为了纪念早逝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这栋混有法式和意大利哥特式风格的钟楼建于1867年,由于地基的问题,钟楼建成后即有所倾斜。&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贝尔法斯特城市拥有所有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孕育了泰坦尼克号一生,从设计到出生。在贝尔法斯特港口,当年造船厂工人们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一堆堆钢梁,铆钉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泰坦尼克号。当时每天清晨会有数千名当地居民进入造船厂工作,铁锤敲打的叮当声回荡在贝尔法斯特的大街小巷,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与这艘巨轮在一起成长。泰坦尼克号最初在贝尔法斯特试水,而后扬帆启航至南安普顿开始它的处女航行,寿命极其短暂的泰坦尼克号在所有贝尔法斯特人心中永远是无解的悲哀。展馆中通过Tour你能够亲身体验这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以及欣赏华丽的奢侈品和泰坦尼克号精湛的内装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12年4月10日巨型邮轮“泰坦尼克”在贝尔法斯特船厂下水。这个在当时世界是最大最豪华的庞然大物,强大到可以漠视天气预报,漠视一切。不难想像当泰坦尼克号巨大螺旋桨在海水中旋转时,慢慢驶离码头时的岸边欢呼雀跃的人群告别的热闹场景。人们为能乘上处女航而感到荣耀无比,也为没能搭上处女航而感到叹息。泰坦尼克号渐渐消失于贝尔法斯特的夜幕中。整个贝尔法斯特沉浸在骄傲和狂欢中。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就在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并于次日凌晨这艘号称“永不沉没之船”沉入海底。船上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只有705人生还,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人生苦短,翻转天地,瞬间逆天,阴阳两隔。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处女航与沉没的100周年,很多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电视节目,3D版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重映等活动。但更重要活动是贝尔法斯特的泰坦尼克号纪念馆的建成并于3月31日正式开放。首日就吸引了10万多人前来参观。100年后的今天泰坦尼克号已演变成一个悲剧的传奇。泰坦尼克的故事也早已深深地刻入贝尔法斯特的历史,在这座写满故事的城市里,了解泰坦尼克号是探索贝尔法斯特最好的开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午1:30乘上万吨级滚装渡轮离开爱尔兰岛去大不列颠岛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市。渡轮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航行二个小时。</h3> <h3> 贝尔法斯特市民生活得很轻松,很休闲。做任何事情都是慢悠悠的,大街上看不到匆匆而过的人流。北爱尔兰是阿尔斯特人后裔,在18-19世纪大量移民移居美国,曾有13位美国总统,包括罗斯福,格兰特和威尔逊都是阿尔斯特人后裔。</h3> <h3>贝尔法斯特是座工业化城市,19世纪末20世纪初,港口装卸已十分发达,是英国最重要的输出港口。造船业更是领先,曾建造出世界上最豪华最著名的大型游轮“泰坦尼克号”,所以大街小巷都是留下表现产业工人形象的壁画。</h3> <h3>造船厂女电焊工的形象</h3> <h3>造船厂装配女工形象</h3> <h3>进入港区上班港口装卸工</h3> <h3>这座1867年修建的钟楼是为了纪念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曾经在贝尔法斯特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而建。</h3> <h3>当地的Caffrey淡啤酒被称为贝尔法斯特啤酒的精华,这家啤酒屋是专卖店。</h3> <h3>拉甘河两岸新老建筑相对而立,倒也和谐,相得益彰。</h3> <h3>拉甘河穿贝尔法斯特城而过,河边是市民散步最好的休闲场所,河边景色怡人。</h3> <h3>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绿色的圆顶并不是人工油漆的颜色。这实际上是铜制的金属圆顶,通常情况下,铜在潮湿的环境中与水份,二氧化碳等反应,就生成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这是种十分稳定的分子结构,附着在金属铜体上,所以就显现出翠绿色的,远远望去非常完美。</h3> <h3>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于1906年竣工,是贝尔法斯特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这栋采用波特兰石的石灰岩建筑是文艺复兴式的杰作。</h3> <h3>1898年设计建造的贝尔法斯特市政厅,其气势恢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达173米主圆顶,控制着城市的制高点。</h3> <h3>市政厅外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还有大大的草坪,供市民晒太阳,冬季又会变成圣诞集市。</h3> <h3>市政厅免费向普通市民开放,是充分尊重市民的体现。</h3> <h3>市政厅内部装饰十分精致,供市民休闲,参观和了解城市发展历史。</h3> <h3>黑白相间拼花大理石地面,表明市政府办事的黑白分明作风。</h3> <h3>以意大利产的大理石,壁画装饰的内部装潢,铺设红地毯的玄关大厅主梯。</h3> <h3>市政厅窗户大都采用彩色玻璃,各式人物,图案色彩斑斓,讲述着一个个故事。</h3> <h3>  10月1日 国庆节 下雨天,温度6-12度 到苏格兰第二天,下雨了,秋雨绵绵,冷风嗖嗖,一下子感受到高纬度的天气厉害。格拉斯哥的北纬度为55.5度。可是今天游程还得北行,直至北纬57.5度的英国最北城镇因弗内斯。苏格兰是整个英国的北部区域,最北部地区谓“高原”,其实就一大片高1000米左右的平原,称高地,二个名声大噪的景点。首先来到“凄艳谷”。是苏格兰高地上的一个峡谷,其自然美景名声远扬。在2015年英国旅游局举办的“英国等你来”命名活动中“凄艳谷”被评选为“自然奇观”主题最受欢迎地。它是苏格兰高地上的一个峡谷,一条小溪为分水岭,穿至埃蒂夫峡谷。有一段倾面陡斜的冰蚀槽谷长约8公里。1692年此地曾发生一桩涉及背叛当地麦克唐纳家族的氏族大屠杀事件,Glen Coe是高地景点之一。峡谷两边山峰怪异,红土绿草黄花夹杂在一起,荒草遍布山野,终年云雾缭绕,联想到此处很多很多的阴魂附地,高地的沧桑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看了让人不舒服的感觉。但此地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如《勇敢的心》,《哈利波特》等等。 </h3> <h3>早晨八点出发,驱车三小时,山脚下,湖畔边,密林中一路颠簸。在长满石南花的山谷两旁一座座山峰间穿行,终于来到了似曾相识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格兰高地。</h3> <h3>这是一片寂寞的土地,多少年前一直被视为峦荒之地。黄色的苔藓让人不由得联想历史上的悲惨事件曾在此发生。苏格兰高地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自然条件虽不是得天独厚,但历史的厚重感却随处可见。</h3> <h3>苏格兰高地的山丘,湖泊与原野充满浪漫,粗矿,孤寂的自然美,等着你我细细品味。</h3> <h3>像一个馒头样的山坡,山顶在似云似雾中忽现忽隐,山坡面只有苔藓,有种凄凉美。</h3> <h3>高高的大大的圆石,布满黄黑色苔痕。一侧低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静静地在溪沟里躺着,涓涓细流终年不断地冲刷,呈现极地的地貌。</h3> <h3>苏格兰高地由古老的分裂高原所组成,古老的岩石被水流和冰川分割成峡谷和湖泊,留下来的是一个非常不规则山区,几乎所有的山顶高度都一样高。远处望去五座山顶相连,故被人称五姐妹山。</h3> <h3>冰川时代留下的地理地貌,崎岖不平的山峦,环境静谧的地区长满青草的山坡,还有拥抱宁静溪流的宽敞的谷地,衬托出原始的风貌。</h3> <h3>作为冰河世纪的最后一个据点,苏格兰高地的美让人难以捉摸,一片被舒缓起伏的低矮绿草和苔藓所覆盖,那种低矮,稀疏的植被苍凉地顽强的生长着。裸露的岩石,清冽的空气时刻提醒着你,这是海岛的高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第二个名声大噪的是英国的--尼斯湖。大雨中乘上游船,去尼斯湖抓水怪啦!尼斯湖湖水黑黝黝,阴森森的,有种神秘感,螺旋桨翻起的浪花是土黄色的,给人一种脏脏的感觉。尼斯湖的湖水温度非常低,常年在10度以下,在30米以下则只有5度左右。常见的湖水表面的波动是因温差而引起的,造成水位大幅度起落。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水中植物,另一个原因是湖底深处靠近海岸线,深湖动物也极少。尼斯湖与斯堪的那维亚一些深水湖一样,被传说有水怪出现:一条孤独的蛇颈龙在度其残身。关于有水怪,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仆人在尼斯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传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边,保住了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有关尼斯湖水怪的消息多达一万多条。当时人们不以为然,只当无稽之谈。直到1934年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发现水怪出水游动,并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足以显示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水生动物。却很像七千万年前灭绝的巨型爬行动物“蛇颈龙”,是恐龙的远亲。这张照片刊发后引起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存在联系起来了,并给予极大的关注。尼斯湖特殊地理构造: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这使湖水非常浑浊,黝黑黝黑的,水中能见度不足一米,而且湖底地形复杂,到处是曲折如迷宫般的深谷沟壑,即使是体型巨大的水生动物也很容易静静地卧于其间,避过电子仪器的侦查。而尼斯湖又与海洋相通,要想捕获水怪谈何容易。但是只要没有真正找到水怪,这个迷就没有揭开。人们对水怪是否存在的争论不休,谁也不能妄下结论。对此英国作家齐斯特说道:许多嫌疑犯的犯罪证据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证据少很多,就被绞死了。这倒不失为古今对水怪之迷的一个幽默而巧妙的评价。</span><br></h3> <h3>乘坐尼斯湖游览船,去尼斯湖泊寻找“水怪”。</h3> <h3>游览尼斯湖区,天上细雨绵绵,天色灰蒙蒙,可游客游性依旧。</h3> <h3>游船码头周边,一片葱葱郁郁,各式英伦风貌木屋镶嵌其中,景色宜人。</h3> <h3>尼斯湖很窄,最窄处不到一公里,两岸树林茂密,尼斯湖底常年的藻类和泥炭随游船螺旋桨旋转,翻起黄黄的,黑黑的浪花。</h3> <h3>尼斯湖是英国第三大淡水湖,水温很低,常年在10度以下,没有水生动物,却终年不冻。小岛散落在湖泊中,别有情趣。</h3> <h3>宁静温馨的尼斯湖畔,风景如画,细雨蒙蒙,更添神秘。</h3> <h3>尼斯湖虽然是因其“怪兽”传闻而神秘诡异,但是尼斯湖两岸风景却也是风光无限好,还有遗落的奥古斯都堡依然矗立着,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也见证了尼斯湖的变迁。</h3> <h3>细雨绵绵,冷风劲吹,冷到颤抖,可两岸风光迤逦,深深吸引着我依然在雨中。</h3> <h3>  10月1日 下雨 阴冷天 温度6-11度 苏格兰的因弗内斯(Inverness)有英国最北城市之称,处于北纬57点5度。它的背后就是苏格兰高地,面临北海,海洋性气候,小城被尼斯湖,奥克湖和洛奇湖环抱。因弗内斯城是全英国城市中最冷的,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7度左右。又有全英国最长的夏天,不过最高温度不会超过30度。因弗内斯城是欧洲最干净和风景最美的居住地之一。这里你能看到最美丽的湖畔风景,听说最开心的是坐船能看到海豚嬉戏,跃出水面的场景。因弗内斯也是苏格兰高地行政首府是欣赏苏格兰高地风光的必经地。城市中到处古意盎然。尼斯湖穿流而过。被苏格兰人民誉为民族英雄的弗洛拉·麦克唐纳雕塑矗立在城市最高处的因弗内斯城堡前,诉说着关于苏格兰独立战争的故事。因弗内斯城堡位于尼斯湖畔的一座山丘上,建于1847年,拥有玫瑰色的外墙,色彩非常柔和。日落时分,晚霞披身与城堡格外相称,也显得格外漂亮。不远处因弗内斯大教堂,也叫“圣安德鲁大教堂”,位于尼斯湖西岸,建于1866年,三年后完工。是英国最偏北的大教堂。湖两岸尽显英伦风情:尖尖的大屋顶,各式形状的取暖烟囱,拱形的门窗框,并用不同颜色勾画,房屋门面不大,非常精致,街面上十分干净。市内建筑大多古老,透出浓浓的中世纪味道,可依然干干净净。街道上现代时尚的店铺镶嵌在在古老的建筑中,刚刚好,一点不过,一排和谐。秋意正浓,街道旁的草地已发黄,绿花草木落叶了。这座小城真是太有味道了,令人难以忘怀!秋雨瑟瑟,走出迷一样的尼斯湖,神秘的高地峡谷。大巴一路向南行,驶下苏格兰高地。苏格兰土地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百多万,地广人稀,水源充沛,到处可见大片大片草场,草地在平缓的坡地上,平整度简直像高尔夫球场。青青的草地,散落着圆圆的白白的厚厚的长毛,🐏悠闲的吃着草;不远处可见黑黑的壮壮的苏格兰长毛牛🐂。懒懒洋洋,一片和谐。羊肥牛壮,有更懒的羊牛半跪着吃草,躺着吃草的也有。现时的牛羊是最幸福的时刻。不久牛羊身上的长毛要抵挡住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整整的六个月,漫长的岁月,没有一身长毛是抗不住的。秋意慢慢变浓,气温经过一段时间大差落,激发了各种树木的叶红素,叶黄素。纷纷扬扬从绿色树木中展现,装扮了大自然,姹紫嫣红,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竞折腰。一排秋水共长天一色!高纬度的地方太阳晒时特别热,树荫底下风吹来又特别的冷。由于空气质量太好,PM2.5值时常是零,以致天气预报中没有此项预报指数。一路行来,看到苏格兰都在乡村包围着,城市很小,乡镇却很多,个个优雅典范。途中一个皮特罗赫利小镇,很小,一条大街,路面只有十米宽,两边布置典雅的英伦风貌的店铺。物价无论吃穿用出奇的便宜,街道上静静的,行人也很少,游客也很少。花草树木却很多,花红树绿,世外桃源。苏格兰人就是生活在这种与世无争的世界。</h3> <h3>因弗内斯意为“尼斯河口”,蜿蜒的尼斯河穿越因弗内斯城向远处尼斯湖奔流,因弗内斯也因尼斯河显得更加抚媚。</h3> <h3>站在城堡围墙边,俯瞰尼斯河畔古老建筑群,美伦美奂。</h3> <h3>雨后的因弗内斯城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各式建筑物显露出来美丽线条。</h3> <h3>因弗内斯街道顺山势而建,笔直缓下,洁净如镜。</h3> <h3>因弗内斯城雨后如洗,街道上冷冷清清,街面犹如桌面,非常非常干净。</h3> <h3>因弗内斯城是通往苏格兰高地的必经之路,也是户外活动补给地,城内户外用品商店林立。</h3> <h3>现在的因弗内斯市正逐渐成为一个高科技制造中心,很多家世界级公司坐落于此。旅游业,服务业也正兴兴向荣。</h3> <h3>因弗内斯号称“英国最北的城市”,这里已经很靠近北极圈,是座非常安静的城市,建筑风格接近北欧,屋顶很陡峭。</h3> <h3>尼斯河畔各式建筑物古老而精致,简直就像个露天建筑展览馆。</h3> <h3>位于因弗内斯教堂旁边的有一座白色的钢架构桥形似美国的“金门大桥”,横跨尼斯河,连接因弗内斯东西两岸。桥身很窄,窄到只允许行人通过,但非常精致美丽。</h3> <h3>“桥”是网红餐厅座落在桥头边,登上楼堂,边欣赏尼斯河畔风景,边吃点东西或者喝杯咖啡或者发发呆,无不令人羡慕。</h3> <h3>因弗内斯最古老的圣斯蒂芬教堂依尼斯河畔而建,这个教堂是凯尔特时代就开始做礼拜之用了。</h3> <h3>因弗内斯城中央有一座钟楼,中世纪建筑显示城市悠久的历史。</h3> <h3>穿越因弗内斯城的尼斯河水流湍急,深色的河水透着一丝神秘。因弗内斯是欧洲最干净和风景最优美的居住地之一</h3> <h3>苏格兰民族英雄弗洛拉·麦克唐纳雕像矗立在因弗内斯城堡前。</h3> <h3>因弗内斯城堡建于1835年,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在城市街道上都能看到,现在作为市法院办公之用。沿着城墙驻足俯瞰,整个尼斯河畔的美景尽收眼底。</h3> <h3>因弗内斯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由红色石灰岩堆砌的因弗内斯城堡格外显眼,远处望去十分壮观精致。</h3> <h3>  10月2日 多云 温度7-15度 圣安德鲁斯城座落在英国苏格兰东海岸,三面环海,东临北海,西面与北面被大西洋包围。是苏格兰最美的海滨城镇之一。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圣安德鲁斯低调奢华,据说高尔夫球场最为著名,是高尔夫球员和球迷的朝圣地。500多年前雅趣相生的高尔夫运动从安德鲁斯翻开了它的历史第一页。500年后圣安德鲁斯是“高尔夫圣地”。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来此地朝圣,参观这里的Old Course 高尔夫球场。在The Swilcan Bridge 旁留影,并且走过这座桥,似乎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了。看看皇家古老俱乐部球场,The Old Pavilion球场的平整度,犹如桌球台面。老虎伍兹,尼克劳斯,费度及老汤姆莫理斯都在此荣膺公开赛桂冠。看看球场的气势,周围一圈优美典雅的小小Hotel如同私家公寓,可里面的装饰如同皇家宫殿。这里全是高贵绅士,冷艳女士,风度翩翩,美貌并存的人们出入的场所。圣安德鲁斯之所以称为高尔夫球故乡是因为其为高尔夫运动发展作出諸多贡献。高尔夫运动今天的18洞的赛程,就起源于圣安德鲁斯。</h3> <h3>圣安德鲁斯高尔夫老球场</h3> <h3>围绕着球场,有着整齐隔栏,观看球赛的人或参观游览者只能走在隔栏外。</h3> <h3>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是个天然的球场,并非由哪一位设计师设计建造而成,而且已经跨越了六个多世纪。小红亭就是该球场的标志物。</h3> <h3>远处湛蓝的海水,凉爽的海风拂面而过,地毯般的绿色草坪,在这样的球场打球,让不会打球的游客都是羡慕不已。</h3> <h3>鹰击长空,潇洒挥杆,这造型一时半会儿是学不来的。</h3> <h3>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有许多闻名遐迩且齐特的地理特点,她有112个沙坑,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4洞的叫“地狱”沙坑和第11洞的“徒壁谷”。听听名字就知道该洞有多难打。以及第17洞的“路洞”,主要是因为有一条大路沿着球道蜿蜒向前,一直延伸到该洞口后方,该洞也因此得名。</h3> <h3>史威肯桥是座小小的,矮矮的石桥,一座简单的罗马拱门风格桥,它横跨第17-第18洞一条土沟。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胜迹桥”,打完18洞的人会在此留影庆贺。</h3> <h3>英国公开赛举办地共有9个,每隔5年即回到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来举办。至今为止已在老球场举办了26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高尔夫球手云集老球场,一睹她的芳容。</h3> <h3>即使当今科技如此发达,职业球手水平的提高,但是老球场对每一个球手的挑战依然不减当年。</h3> <h3>圣安德鲁斯老球场已经历了600多年,它在现代高尔夫世界里,仍然秉持着它的传统,仍然经得起公开赛的严峻考验,仍然是高尔夫爱好者最希望一睹芳容的圣地。</h3> <h3>  老球场四周都是专为高尔兰球手特开的小旅馆,尤其在周末,真是一床难求。</h3> <h3>  千余年来圣安德鲁斯是宗教重要发源地。中世纪是苏格兰王国的宗教首都。圣安德鲁斯名字来源于圣徒安德鲁,圣安德鲁是苏格兰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希腊,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守护神。安德鲁是耶稣的12个信徒之一,同时也是伟大的圣徒圣保罗的兄弟。在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之后,安德鲁开始游走欧洲四处传教,不过安德鲁也没有能够逃脱耶稣所经历的宿命。一次在希腊传教时受到罗马教的迫害,最终罗马当局判处安德鲁死刑。方式与耶稣一样,釘死在十字架上。不过安德鲁在刑前请求不要让他和耶稣以同样的姿势在十字架釘死。最终他的请求得到批准。他依然被釘在变形的十字架,X形木架上。也正因为如此,后来X形的十字架被定义为安德鲁的象征。这里有曾经被誉为苏格兰中世纪最伟大的建筑,由于战乱和时间的侵袭这里只剩下教堂的残壁断墙,一堆废墟。从仅有的一些建筑遗骸让我们依稀能看到几百年前的华丽的宗教场所。这里曾经只供贵族享用,据说最古老的建筑超过600年?废墟的两个塔尖的大门已经成为圣安德鲁斯城的标志性建筑。旁边存放着安德鲁的遗骨,城市的名字的来源就是当年的传教士雷格拉斯说:城镇有了他,才有了城镇。圣安德鲁才能在这里安息。 </h3> <h3>断墙残壁依稀可还原那个年代,宗教场所的规模和场景。</h3> <h3>圣安德鲁斯教堂曾经被誉为苏格兰中世纪最伟大的建筑,由于战乱和时间的侵蚀,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仅有的残缺建筑让人们依稀还原几百年前的华丽。宗教昌盛的圣安德鲁斯,也终究因为宗教被打落凡尘。</h3> <h3>教堂废墟的两个塔尖的大门,已经成为圣安德鲁斯的标志性建筑。</h3> <h3>圣安德鲁斯海岸上还布置着大炮,守卫着城市。</h3> <h3>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圣安德鲁斯海滩落潮时引来了众多海欧。</h3> <h3>残墙断壁的城堡在夕阳照射下,显得那般无奈。</h3> <h3>城堡始建于12世纪,因为长时间作为圣安德鲁斯大主教的官邸,它随着大教堂的兴盛而兴盛,但也随着天主教的式微而沦为废墟。恰如莎士比亚的名言说得那样“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为结局”。</h3> <h3>  圣安德鲁斯还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一直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荣,也体现在大学里随处可见穿着红袍或黑袍的学生。(红袍黑袍均为校服)。该校始建于1413年,是英国老牌名校,坐落在美丽的高尔夫球场旁,也是苏格兰历史最深远的大学。同时也是英语世界中建校历史仅次于牛津,剑桥的第三古老的大学。圣安德鲁斯更是学生人数最少的大学之一,它依然被认为拥有顶级的科研和教育实力。是英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更是全苏格兰大学入学门槛最高的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占据了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或古老或现代的建筑。在全世界也是声名远扬的教学与研究中心。该校曾培养出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安德鲁斯校长曾说:圣安德鲁斯的每十个学生里就会有一个与自己同学结婚,想来现英国威廉王子结识了凯特王妃也并非偶然。</h3> <h3>圣安德鲁斯大学是所民办大学,非一般学生都能进入,这不仅仅是因为学费高昂,更有着苛刻的入学先决条件。</h3> <h3>圣安德鲁斯大学是所教堂学院,始建于15世纪初,校所教室大都是教会的场所。</h3> <h3>圣安德鲁斯大学教学楼是不允许外人进入参观,只能在公共区域走走看看。</h3> <h3>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小姐同时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恋爱,经常到该咖啡馆喝咖啡。</h3> <h3>圣安德鲁斯城是由一所大学构成,而一所大学校园也形成了一座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为一所大学服务的平台。城市中所有建筑都与校园有联系的。</h3> <h3>古老的校园,古老的建筑,古老的城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