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次能集结出门一波三折的。最开始要去阿里的想法是自驾川藏青藏线没有过瘾,就说下次闯阿里到尼泊尔,结果那年尼泊尔地震就没有成行。今年老陈说老马要组织去阿里,最先我是想放单自己去,可后来这些个朋友都要去,甚至人数超过两个车。旅游其实就是,你去一个地方,很多人说下次带上我,刚刚开始组织的时候几十个,快出发的时候一下少几十个,这次我们刚刚凑齐一车人跟着老马出门了。</h3><h3>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西藏!第三次踏实的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第二次的游记我称她为有信仰的天空,那这次为什么还要来?一个游客阿雄是这么说的:因为这里是沧海变成高原的地方,是雪山朝拜太阳的地方,这里是格萨尔王的天马踏过的地方,这里是有信仰和永恒的地方,我说: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这么简单!</h3><h3>每个人走进西藏有数不尽的理由,每一条都足以让世上任何一个热衷梦想的人怦然心动,其实,走进西藏根本不需要理由,仅仅是这个名字本身,就足以让人魂牵梦绕。小张喜欢她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前世在藏区,错误转世到福州的孩子,老张喜欢她是觉得人生需要更多的体验,Lily喜欢是因为喜欢那里漂亮的云,多情的水和神圣的山。</h3> <h3>为了适应阿里的高海拔,我们提前两天到拉萨做适应。但哪儿闲得住,玛吉阿米飘着奶茶香的爱情故事诱惑着我,大昭寺飘荡的诵经萦绕着我,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召唤着我,所以拿着相机就出去浪了一天。<br></h3> <h3>不管什么时候,哪个角度看布达拉宫,都是那么高大上</h3> <h3>在大昭寺广场,偶遇上好佳和她的闺蜜在拍写真,于是我们就拍了半天美女。在拉萨,所有人都受到一种情绪的感染,相对平和易处,那种神奇,我也不明白来自何处。</h3> <h3>拉萨的两天很快就过去了。拉萨毕竟不是本次行程的目的地,天上阿里,才是我们的梦。喜欢到西藏的一定知道一句话:无阿里,不西藏。怎么可以留恋拉萨街头的美女、大昭寺旺盛的香火和玛吉阿米的奶茶呢。</h3> <h3>第一天行程350公里相对轻松:拉萨-岗巴拉雪山-羊湖-卡诺拉冰川-满拉水库-江孜宗山古堡-日喀则。至于景色,除了羊卓雍错,满拉水库让我更惊艳。<br></h3> <h3>羊湖的美,是众所周知的,天气晴朗的时候水面静谧,纯净的湖水在阳光下呈现深浅不同的蓝色:浅蓝、深蓝、孔雀蓝,还有一些是绿色的。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会是一生难得的奇遇。</h3> <h3>羊湖今年五一之后就开始收门票。我们为了省钱,也为了看到日照金山,五点半就从拉萨出发了。</h3> <h3>所以到羊湖的时候,天上还有一些云,湖面并不是特别明亮,反倒是另外一种情趣。</h3> <h3>路边的卡诺拉冰川并没有给我们多大诱惑,此冰川因为电影《红河谷》而出名,匆匆一瞥,留存此照。</h3> <h3>过羊湖后,一路沿着年楚河而上,直到登临满拉水库坝顶,才真正体会到: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这句话的真谛。</h3> <h3>满拉水库是人工修建的灌溉水库</h3> <h3>江孜古堡(江孜宗堡):元朝强曲坚赞掌统全藏大权时,将(乃东王朝下面的)乃东藏区划分为13个大宗,在每个宗政府所在山岗上修建了一座宫堡式建筑(此山称宗山),集合寺庙与政府的功能,此堡应该是旧堡改扩建而来。1903-1904年这里曾经抵抗过过从亚东、锡金侵略进来的英军,全部抗英将士战至阵亡,可歌可泣!<br></h3> <h3>献上小花祭奠那些英勇顽强的将士们</h3> <h3>由于去过扎什伦布寺,同行队员进去参观的时候我们就在外休整。晚上住日喀则,条件还算不错。</h3> <h3>第二天:日喀则-萨迦寺-嘉措拉山-珠峰大本营。早晨睡在软软的床上,晒着太阳,真的不想起床。今天主要行程以高山草原和荒漠为主,途经318国道5000KM纪念碑、浪错和昂仕金错,后到了萨迦寺,可我的心思都在珠峰上,所以草草的看了看,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分享的相片。萨迦寺由昆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八思巴扩建于1268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h3> <h3>下午为了抄近路,经过一段约50KM的弹坑路,后进入到珠穆朗玛国家公园。<br></h3> <h3>无限风光在险峰,要看到圣神的珠峰,山路十八弯就是很必要的过程。</h3> <h3><br></h3> <h3>我们到达的时候,珠峰顶上的云有点小调皮,遮住了峰顶的最高处,如果早到10分钟就应该更完美。遗憾其实也就是旅人喜欢一个地方而又多次去的原因吧。</h3> <h3>太阳西下的时候,珠峰慢慢会变为蓝色</h3> <h3>深夜的珠峰也并不孤独,有众多明亮的星星在陪伴。</h3> <h3>白天的时候,是巍峨雄伟的珠峰。由于保护珠峰的需要,登山大本营观光车停运,我们只能止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不能到四公里以上的登山大本营,这就是旅游的遗憾。此刻的珠峰,天空碧蓝如洗,一尘不染,大气稀薄,却透明似镜。在这儿,五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闪着白色的光芒,可大家能记住和朝拜的,唯有第一的珠峰,突然,尘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离得是那么遥远。死亡,在这里离得那么近,生命,在这里显得这么渺小,有多少来珠峰的人,为了梦想,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仰望珠峰,深吸一口冰凉稀薄的空气,给自己一次心灵的净化。</h3> <h3>九十月的凌晨三点是拍摄星河最好的时间。闹铃准时叫醒了我,我出去看了看,还是没有勇气在海拔5200米,零下7度,翻个身都要喘一分钟的地方起来,去拍繁星满天的珠穆朗玛。我们回来后,十月份藏区最新的公告是,珠峰绒布寺以上的地方,为了自然保护,全面封闭,也就是说,除了登山者,游客不能再到我们看到的这个地方。<br></h3> <h3>第三天,今天行程相对轻松是因为我们要到低海拔的吉隆沟休整两晚,途径佩枯错。</h3><h3>我们领队的花雨伞,也成了某些爱美之人的道具。<br></h3> <h3>或许经过5200米的洗礼,低迷几天的老张今天突然来了精神,在4600米的地方,竟然活蹦乱跳了起来,状态越来越好了。</h3> <h3>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佩枯错湖面海拔4590米,相比纳木错、玛旁雍错、色林错、羊卓雍湖,佩枯错实在谈不上什么名气。但因为湖面静谧时会有希夏邦马峰的倒影而给了我们去驻足的理由。<br></h3> <h3>希夏邦马峰实际是由绵延的几座雪峰组成,在主峰的西北方向还有高度相近的两座姐妹峰,同样俊秀挺拔,丰姿绰约。<br></h3> <h3>下珠峰,过定日县就到了吉隆沟,蓝天白云下彩色的村庄、悠闲的牛羊、山间不经意的细流,完全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媲美西方阿尔卑斯。</h3> <h3>吉隆镇的繁荣是在樟木口岸受地震损坏之后。海拔2700米的小镇着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深山中,峡谷中吹进的印度洋暖流带来了丰沛的雨水。</h3> <h3>吉隆也素有“西藏最后的秘境”和“珠穆朗玛峰后花园”的美誉。<br></h3> <h3>而且还享有丰沛的历史血脉及宗教人文,远在莲花生大师进藏前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吉隆村就已因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驿道“蕃尼古道”而闻名于世,古人将这条天然通道称为“天赐之路”。被誉为“外交家、旅行家”的唐代王玄策曾从吉隆数次出使印度,并留下了“大唐天竺使出铭”碑刻和“一人灭一国”的历史传奇。尼泊尔的赤尊公主、莲花生大师、阿底峡等人均从吉隆入藏,开启了恢弘灿烂的佛陀之路。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尊者也在此地出生,甚至可以说西藏的藏传佛教,是从吉隆开始的。<br></h3> <h3>吉隆镇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尼泊尔来的车辆。<br></h3> <h3>吉隆口岸目前是最主要的中尼陆路通商口岸。口岸对面的尼泊尔口岸建筑,我就不上图片了,一句话:如国内随处可见的工棚。<br></h3> <h3>旁晚的时候经历我人生中最危险的盘山路,到达乃夏村和奶诺布村。这里应该是四面被雪山环绕的小山村,如果四川的罗卜寨称为云端的村寨,那奶村也应该值得拥有这个名字。</h3> <h3>我们来的时候天气不好,众山掩隐在浓浓的云团之中。唯有位于尼泊尔琅塘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格鲁尼木那尼峰,羞羞的挽起了一点点面纱,但也没有看到其真容。本回首可仰望的日吾班巴峰更是捂着厚厚的云裳。</h3> <h3>但我们可以冥想一下:在雪山包围的一个高山草甸上,海子映射着雪山姑娘的影子,白云在牛羊身上飘过,海子边的白塔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发生在圣山脚下浪漫的爱情故事……</h3> <h3>在低海拔的吉隆休整了两个晚上,大家的高反状态都恢复了很多。今天相对没有什么出名的景点,但一路上的风景真的不错,时不时的尖叫着,让司机停车看景拍照。</h3><h3>海拔4200米的查嘎寺</h3> <h3>路边的雪山倒映在湿地的水面,清澈纯净</h3> <h3>高原的羊,是少不了的拍摄主题。</h3> <h3>最好的风景,始终在路上</h3> <h3>大概下午四点多到达帕羊。帕羊的酒店有点像新龙门客栈,孤独的兀立在荒凉的戈壁荒漠里。</h3><h3>晚饭后,帕羊的夕阳让我们都醉了。</h3> <h3>帕羊的早晨很冷,当我把行里放车上的时候,不经意间回头看到如此的天象,赶紧拍下来。不知道是紫霞仙子来了,还是什么大神驾到了。</h3> <h3>帕羊的日出不像其他地方,他四周都是一样的红,只有太阳快露出笑脸时,才知道哪儿是东方,其他方向的红色才慢慢的淡出天际。</h3> <h3>第六天:今天是行程中,有名的景点最多的一天,也是阿里行程的重头戏。大家耳熟能详的玛旁雍错、拉昂错、公珠错、冈仁波齐、楚布寺…</h3> <h3>玛旁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狮泉河的发源地,是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旁边的纳木那尼峰雄伟静默。</h3> <h3>最美的景色,不需要过多的文字</h3> <h3>湖面平整如镜<br></h3> <h3>与玛旁雍错圣湖仅一路相隔的是咸水湖拉昂错,它水呈深蓝色,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人称“鬼湖”。</h3> <h3>据说鬼湖是无风三尺浪,或许是由于地势的原因,路那边的圣湖风平浪静,而鬼湖波涛汹涌。完全有置身大海边的错觉。</h3> <h3><h3>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仅海拔6656米,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冈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h3></h3> <h3>第七天:昨住在普兰县城,今天行程要到扎达土林。科伽寺因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所以起早走了一圈(起早可以免门票,哈哈)。以前此寺归泥泊尔管辖,也是比较非常有名的寺庙之一。</h3> <h3>由于精力、体力、时间实在有限,我们放弃了去转山。仅仅是再次驻目这向往多年的雪山。</h3> <h3>古入江寺</h3> <h3>象雄王朝的琼隆银城遗址,这是鲜有人到的地方,我们也是找了很久才发现他的所在。晚住札达。</h3> <h3>出门8天来第一个要排队的景点——古格王朝遗址,但可能我们太文明了,完全低估了大爷大妈的战斗力,经过多次周折我们才进入景区。古格王朝,一个最接近天空的遥远国度,一个信仰之乡消逝的神秘荣光。它东倚本土文化,西临博斯克什米尔,西向印度、尼泊尔,它永远是一个诱惑,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破译……<br>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王国的灭亡至今还是个谜。全盛时期据说有十万之众的一个王朝,竟然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毫无踪迹可寻。是内部分裂从而导致勾结外敌而毁灭了呢?还是就被外敌直接灭了呢?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么一个庞大的王国何以消失得那么彻底甚至连遗民都找不到呢?真的值得大家来看看。</h3> <h3><h3>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h3></h3> <h3>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几间寺庙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h3> <h3>但这些遗址,完全缺乏相应的保护。佛堂中佛像和精美的壁画,在古代战乱中没有被损坏,但在文革中损毁严重。仅从残留的部分来看,个人认为,可与敦煌的壁画比肩。就现状来看,对这遗址的保护,就如景区的管理一样(除了收门票,其他不负责),形同虚设。</h3> <h3>遗址山下这个干尸洞,除了尸臭味象处理死者的地方,其他看不出什么名堂。</h3> <h3>下午我们部分人去进行了徒步。目前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所有的当地居民房子都由其他发达地区各行政单位对口援建。学校、市场、厕所等配置相当的完善。</h3> <h3>第九天 在扎达住的时候,就感觉了住房的紧张,我们一个团队经过领队的努力,终于挤在了一个地方。一早起来,经过烽烟滚滚的烂路,我们深入扎达土林。</h3> <h3>可以看到边上的新路已开始修建,估计一年以后,就好走了。</h3> <h3>路过香孜古堡。香孜古堡与古格王朝遗址一样属于是同时期的生活建筑,都为躲避战乱所以修建在绝壁的高高土山上,传说属于古格王朝的夏宫。</h3> <h3>然后穿过一片无人区到达霞义景区,其实就是札达土林发育得最好的部分,由于此地常年少雨,形成后得以保存。</h3> <h3>土林其实与云南的元某土林差不多,但共规模之大,是绝无仅有的。</h3> <h3>中午到达东噶皮央,也是一处差不多的遗址,建在高高的山上,看护此景点的一孤独老人非常慈祥友善,由于完全不会汉语,无法沟通,但老人很会搞笑,时不时的会摸顶我们的队友,马总是他最喜欢的人。给我开门看里面的壁画,让我们进寺庙去参观的时候,他就看着我们开心的笑。</h3><h3>照片为我们领队在用藏语和他沟通</h3> <h3>所有的这些古迹,都缺乏相应的维护与保护,感觉比较遗憾。</h3> <h3>傍晚的时候由于其他车辆的交通事故,刚刚过昆沙机场,我们被堵在了离狮泉河镇仅仅20来公里的山路上。好在就住狮泉河,不那么着急。</h3> <h3>第十天 可能由于《冈仁波齐》、《七十七天》等电影的效应,致使原本的阿里这条不热的线变得热闹起来,所以我们今天没有订到住的。边走边联系找住处,最后只能在雄巴乡找了床位住下来,这样我们这天的路就只走了一半。</h3> <h3>旅游的乐趣也在于这种不确定性吧,因为没有赶路,有幸参加了雄巴乡举办的国庆趣味运动会。</h3> <h3>漂亮的塑胶跑道、整洁的学生宿舍,洋溢着开心的微笑从十里八乡感来的老乡们,是那么的快乐与从容。</h3> <h3>孩子们也非常友善,纷纷和我们握手拍照。他们需要的真的不多,给人快乐,我们也得到快乐。嘴唇笑裂了,脸吹干了,手冻僵了,可心里暖暖的。</h3> <h3>从拉萨出发的第十一天 ,进入了阿里腹地—羌塘自然保护区。今天350KM的无人区,沼泽地、盐碱地、沙漠路、横穿河流都是考验,稍有不慎,不管你是什么车,都可能会是等人救援的落难者。</h3> <h3>穿越河流</h3> <h3>沙漠越野</h3> <h3>阿里也并不全是蓝天白云,我们为了赶昨天的路,早晨四点就出发,一路冒雪前行。路上的仁青休布措也因为风云而黯然失色。</h3> <h3>直到中午到了扎布耶盐湖,天开始放晴。约下午四点我们赶到了措勤县,开始找住的地方。最后经过各种周折,我们一队人马分在了几个不同的地方终于算安身了。在10月2日的措勤县城,有住酒店的,有装病住医院的,有住澡堂的,有住KTV的,只要能住的地方,基本都住满。即使这样,晚到的很多人仍然只能蜷缩着住在车上......所以真的非常感谢我们的领队和马总。</h3> <h3><h3>第十二天就进入了阿里错上加错的一段行程,就是说海子连着海子,湖靠着湖,景色出众。以前认为是“措”,现在很多官方指示牌也是“错”“措”都在用,或许是藏语的音译吧。</h3><h3><br></h3></h3> <h3><h3>咸水湖扎日南木错,远处的是冈底斯山群峰。</h3></h3> <h3>开车环当惹雍错80多公里,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达到了湖边的文布南村。我们司机大哥亲自下厨房给我们烧了热菜,然后在当地的“沃尔玛”买了扑克方便面补充供给。目前整个文布南村都没有信号,大家路过的时候,需要提前做好准备。</h3> <h3>文布南村是拍摄日落较好的地方,主要是云彩漂亮,加上雪山倒影,更是美不胜收。可我去买东西错过了最美的时段,但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哈哈。</h3> <h3>第十三天的早晨在日照金山的映射下醒来,干粮解决早餐后,继续路过很多没有名字的错。今天翻越的三座大山都遇到下雪,一路提心吊胆。</h3> <h3>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h3> <h3>不知名的海子,全是飞鸟</h3> <h3>恰当错</h3> <h3>这一路上遇到了牧民养的牛羊,还有野羊,有野驴、黄羊、藏羚羊、野牦牛、狼、各种鸟类,可以看出自然保护还是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h3> <h3>确实湖泊太多,名字记不过来,或许他就没有名字。晚上入住因湖得名的班戈县城,表示穿越阿里结束,已经进入那曲地区。</h3> <h3>第十四天 天不见亮出宾馆大门就是劈头盖脑的飞雪,能见度极低。</h3> <h3>路面也积了厚厚的雪,一路上都安静的可怕,多次走这条线的领队还是带错了路,本想天亮点好走一些,可是雪越下越大。</h3> <h3>我们车在一个拐弯处滑到了路肩下,好在司机经验丰富,捞了起来。</h3> <h3>一直到纳木措景区,天才开始放晴。这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纳木措。我们到圣象天门的时候,景区管制没有进去,原订住当雄的计划放弃,决定回拉萨。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没有把我们堵死在5190米的那根山上。我们刚下山,就开始交通管制:从纳木措景区大门到扎西半岛均不让通行。</h3> <h3>一天的担心吊胆,总算平安回到拉萨。晚上的烤羊慰藉多日的疲劳。不知道是从天上阿里回到了人间,还是从人间回到了天堂。</h3> <h3>非常感谢马总及Kathy的行程规划,尤其是现在知道珠峰不再开放的消息,我们有兴做了个扫底糊。也感谢一路陪伴的老伙计们。</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拉萨回来两个月了,我翻着照片一一回忆在西藏走阿里的每个时刻,深切感受到阿里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天人很疲惫,但因为风景太美、偶遇不少,总让我们兴奋、沉醉,许多时候都恍若梦境,每天都是在美景回忆中入睡、在美景催促下出发,全然忘记了高反、饥饿、疲劳、被追尾、爆胎和身外其他之事,人就好像上了一次天堂!那里的美景、那里的思念、那里的胸怀,都会久久的留在我们的人生!</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