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装甲兵学院

空军一号

<h3>前排左起为老首长:付兴庚、杨国华、田志、童修君、韩增喜、王太厚、王柱、张全友、王双叶、曹仁奇。</h3> <h3>走出石家庄高铁站,留下喜悦的合影。</h3> <h3>战友带着外甥来接站,战友之情代代传。</h3> <h3>战友徐达顺、张贵初在石家庄站迎接家乡战友的到来。</h3> <h3>一别40年,再次回来感慨万千。</h3> <h3>真情相拥,只因分别太久太久。</h3> <h3>面对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心潮澎湃,开心不已。</h3> <h3>来到久别的石家庄,战友罗造斌高兴的合不拢嘴。</h3> <h3>战友(左起)候英明、郝诗元、王先华、陈培武。</h3> <h3> 主持人黄宝林战友致欢迎词</h3><h3><br></h3><h3>尊敬的老首长、亲爱的战友们:</h3><h3> 难忘军旅、情系军营,湖南战友40年后重返装甲兵学院见面会现在开始!</h3><h3>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湖南战友,对光临今天见面会的老首长、老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代表石家庄的战友,对远道而来的湖南战友表示由衷的欢迎!</h3><h3> 参加今天见面会的老首长有:原装甲兵学院新兵连连长,院务部管理处处长田志同志;原装甲兵学院新兵连司务长,院务部军需处处长童修君同志;原装甲兵学院院务部军需处处长韩增喜同志:原装甲兵学院三大队食堂管理员王太厚同志;原装甲兵学院三大队食堂管理员王柱同志;原装甲兵学院院务部军需处助理员付兴庚同志;原装甲兵学院院务部秘书曹仁奇同志;原装甲兵学院院务部军需处特级厨师张全友同志;原装甲兵学院院务部军需处助理员,训练部学员二队正团职队长王双叶同志;原装甲兵学院训练部正团职教员杨国华同志等。</h3><h3> 这是一次盼望已久的交流,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见面。1978年12月18日,湖南临澧县、安乡县280多名优秀的人民子弟,穿上绿色的军装来到了封龙山下的装甲兵学院,开始了人生最精彩的华章。回忆那段激情难忘的军营岁月,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锤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陶冶了我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了我们人生宝贵的阅历,积淀了我们人生厚重的资本,点亮了我们人生心中的明灯,开启了我们人生新的航程!在那段激情洋溢的军旅生涯里,是我们的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团长、管理员、处长给予了我们兄长般的关怀和提携,把我们一棵棵稚嫩小白杨,培养成挺拔的有用之材!难忘那训练场上的呐喊声,难忘那八一聚餐会上的碰杯声,难忘那行进路上的军歌声,难忘那清晨燎亮的军号声……</h3><h3> 为了迎接从北京、武汉、长沙、常德、临澧和安乡战友及爱人们的到来,石家庄工作的熊兴安战友19日晚,为大家准备了接风欢迎晚宴、徐达顺战友20日晚,准备了加深印象晚宴、张贵初战友21日晚,准备了巩固提高晚宴、黄宝林战友22日晚,准备了凯旋欢送晚宴。希望战友们见面回味青春,高举酒杯,感受浓浓的战友情意。</h3><h3>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重回军营,踏梦青春,美酒飘香,徍肴诱人。希望大家开怀畅饮,全程开心!</h3><h3> 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br></h3> <h3>见面会现场,大家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忆军营往事,共叙战友情怀。</h3> <h3>悠悠岁月,40年弹指一挥间。社会变化翻天覆地,但战友的浓情厚意却未曾改变。<br></h3> <h3>前排战友(左起)吴德军、刘望林、张文龙、贾凌波。</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湖南战友代表高立致辞</h3><h3><br></h3><h3>尊敬的老首长、亲爱的战友们:<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你们好!</h3><h3> 见到你们,我就想起了《思念》那首歌曲: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h3><h3> 40年前,我们从毛主席的家乡,来到华北平原,走进了装甲兵学院;40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感恩和思念,重返军营,拜见老首长,相逢老战友;此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们心情激动,感慨万千!</h3><h3> 首先,我要代表湖南战友,深情地连说三声感谢:感谢老首长亲临现场,没有忘记您当年带过的兵!感谢石家庄的战友,安排了如此激动人心的见面会!感谢命运,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回到部队,再次握住战友的手!</h3><h3> 时间,冲不淡友情的酒。距离,分不开思念的手。这些年来,每当重要节日,每当军歌响起,我们就会怀念部队,想念老首长,思念远在他乡的战友;每当走到人生的重要关口,军人本色,就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号角。这辈子,我们注定是难舍难分的兄弟,因为在我们人生的简历上,有着相同的烙印:当兵的人!</h3><h3> 40年来,我们经历过风雨,见到过彩虹;带着梦想、带着老首长的心愿,从部队走向地方。一路走来,我们艰苦创业,成家立业,与时俱进,尽职尽责,没有辜负部队的培养和老首长的期望!我们向老首长报告:40年来,我们每一位战友,忠于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坚持正义,维护公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作风严谨,敢于担当,生活阳光,军人品质从未改变!</h3><h3> 石家庄的战友们,你们好吗?今天,我们带着家乡对你们的问候,带着千里之外的乡情、乡音来看望你们!40年啊,14600个日日夜夜,你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以军人的毅力和坚强,奋发向上。汗水知道,你们遇到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出了许多。今天,看到你们成功的喜悦,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你们是湖南的优秀子弟,是父老乡亲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 光阴似箭,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日月如梭,青年、中年、老年,但是,岁月带不走我们对部队和战友的思念。忘不了绿色军装,嘹亮军歌,铁骑装甲;忘不了集合出操,野营拉练,站岗放哨;忘不了教练团,汽车连,炊事班;装甲兵学院,留有最美好的年华,是战友真情的摇篮,永远是青春的故乡!</h3><h3> 明天,我们就要沿着当兵的足迹,走进熟悉的操场和营房,寻找那年的生龙活虎,风华正茂。我们希望,通过回访部队,感受军旅情怀,增加战友情谊,注入青春活力,再次续写人生的精彩华章。</h3><h3> 祝老首长身体健康!祝战友们幸福安康!</h3> <h3>商海军人熊兴安。</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新兵连连长田志同志讲话</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各位战友、女士、先生们:</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家晚上好!</h3><h3> 几天前,黄宝林等同志给我电话,邀请我和装院的老同志、老战友,参加“湖南战友40年后重返装甲兵学院见面会”活动,我非常的高兴!</h3><h3> 40年前,我把你们从湖南带到了部队,这辈子,我们就注定要结下深厚的友情。经过新兵连的艰苦训练,你们分配到了装甲兵学院的各个岗位。多年来,你们为国防装甲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你们的老连长,我感到非常欣慰。</h3><h3> 湖南是个出人才、出好兵的地方。你们无论是在部队,还是退伍转业到地方,继续发扬了部队的优良传统,保持了军人的优秀品质。有的战友成了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事业有成;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发挥了聪明才智;有的战友服务家乡建设,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永葆军人本色,积极向上,不忘初心,常来常往,把我们的战友情谊代代相传。</h3><h3> 明天大家就要去老装院走一走,看一看,你们的青春岁月曾经奉献给了部队,那里留有你们许多美好的故事和足迹,值得珍惜和回忆。你们的过去是光荣的,你们的未来是光明的!</h3><h3> 祝你们这次重返军营的活动圆满开心!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h3> <h3>连长一个军礼,一段话语,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当年新兵连的操场。<br></h3> <h3>原装甲兵学院新兵连司务长,后任院务部军需处处长童修君讲话。他幽默地说,那时候条件艰苦,让大家天天吃窝窝头,我没有搞好后勤保障,希望这次见面,大家吃好喝好!<br></h3> <h3>战友张兴华还是军人坐姿。</h3> <h3>战友代表贾凌波讲话。</h3> <h3>战友杨元成(左一)。</h3> <h3>战友代表田祖西讲话。</h3> <h3>战友胡振湘(右)和程方清。</h3> <h3>战友黄晓进和夫人辛玉敏。</h3> <h3>战友郑平安(右)和候英明。</h3> <h3>战友江福源(左)和老班长张全友。</h3> <h3>老首长为黄宝林、徐达顺、熊兴安、吴德军、吴斌颁发入伍40周年纪念相册。</h3> <h3>部分战友与老首长们合影。</h3> <h3>  宝林,我本是10月19日早8点22分动车去石市。早晨,老伴给我准备早饭后,她突发头晕,因为头晕极易摔倒,作为70岁老人是可怕的事。所以,我只能临时取消此次活动,实为憾事。另外,我写一致辞给会议宣读,表示我对见面会的真诚支持。</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指导员陈廷一的书面致辞</h3><h3><br></h3><h3>我亲爱的战友们,我青春年华的伙伴们:</h3><h3> 大家晚上好!</h3><h3> 10天前,我正在伏案创作一部长篇作品时,突然接到黄宝林的电话,谈到此次聚会,让我喜不胜收。4O年,是改革开放的4O年,是我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进步的40年,大家都是幸运儿、弄潮儿、受益儿。我个人也是一样,已出版108部专著,3700多万字,荣获基尼斯文学纪录,是中国作家中的劳模。我虽然72岁了,仍在创作的第一线,今年完成一部长篇和一部歌舞剧。我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离开装院的,先是在河北出版社工作,后是调进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后在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h3><h3> 退休了10年,成全了我作家梦的实现。北京已有我的家,欢迎战友们到北京的家做客。京郊还有我的创作基地,300平米的大房子能住很多人。有机会我也想到鱼米之乡的湖南,旧地重游,寻找我们当年的友谊。 </h3><h3>祝见面会圆满成功!祝战友们身心健康! </h3><h3><br></h3><h3> 你们的指导员: 陈廷一</h3><h3> 2018年10月19曰于北京寓所<br></h3><h3> ————————————————————</h3><h3> 见面会当天,原新兵连一排排长廖忠学特意从医院打来电话,对因病不能参加战友见面会表示歉意,恭贺战友见面会取得圆满成功!<br></h3> <h3>战友徐建新夫妇和徐达顺(右)</h3> <h3>战友候英明(右)和装院军需处助理员付兴庚。</h3> <h3>战友程方清(左)和陈培武。</h3> <h3>战友张文龙(左)和黄晓进。</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战友张贵初激情写下诗歌《回营之旅》:当年参军遂心愿,叫声战友四十年,才饮澧水酿美酒,又闻军号起烽烟。魂牵梦绕看装院,青春不老何时还,更喜首长今安康,我心飞过万重山。</h3> <h3>军嫂马云兰拍摄战友欢迎晚宴。</h3> <h3>召集人黄宝林战友给老首长王双叶(右)酙酒。<br></h3> <h3>战友徐达顺(左)给老首长曹仁奇酙酒。</h3> <h3>战友们纷纷给老连长田志(右)敬酒。</h3> <h3>战友(左起)熊兴安、杨维成、吴泽兵。</h3> <h3>酒仙王先华战友(左)和红歌手徐达顺战友。</h3> <h3>战友谷伏成(左)和老班长在一起。</h3> <h3>战友(左起)熊兴安、田祖西、黄宝林。</h3> <h3>战友(左起)田祖西、杨元成、老首长王柱、黄宝林。</h3> <h3>战友吴斌(左)和龙守勤。</h3> <h3>战友(右起)田宋辉、张贵初、任祖德。</h3> <h3>战友杨元成(左一)开怀畅饮。</h3> <h3>导游小妹王瑛,在酒宴上即兴演唱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h3> <h3>来到教练团,连指导员迎接我们。</h3> <h3>战友徐达顺(右)在连队,遇到了山东来的战友。</h3> <h3>战友吴泽兵手捧参军入伍纪念章。</h3> <h3>战友黄宏云(左一)和田宋辉(左二)。</h3> <h3>原装甲连二排长程国玉向连长王先华报告: 队伍集合完毕,请指示。</h3> <h3>战友们在院史馆参观装甲装备。</h3> <h3>战友(左起)胡振湘、张兴华、程方清。</h3> <h3>战友王先华回到自己的连队。面对老连长,小战士一脸笑容。</h3> <h3>战友张兴华(左)和王先华观看连史展览。</h3> <h3>走近新式战车。</h3> <h3>战友邓克祥登上战车,向八一军旗敬礼。</h3> <h3>战友裴健抚摸战车,遥想钢铁岁月。</h3> <h3>战友黄道宇(左)和原装院院办主任程国玉。</h3> <h3>战友们指着不远处,那就是我们当年住过的地方。</h3> <h3>战友们告诉小战士,“40年前,我们就睡在这个房间,只不过是地铺。”</h3> <h3>战友(左起)任祖德、龙守勤、胡振湘来到曾经住过的营房前。房子已经废弃,战士还在训练。</h3> <h3>战友刘望林坐在铺位上,和战士拉家常。</h3> <h3>在教练团大楼前。</h3> <h3>战友郝诗元在原装甲兵学院大门前。</h3> <h3>在原装甲兵学院大门前,左起罗造斌、刘望林、张兴华、邓克祥、黄宏云。</h3> <h3>三位战友陪夫人同游军营。</h3> <h3>再坐一回连队的小板凳,当一回小战士。</h3> <h3>在广阔的操场聚集,再次感受出操的气氛。</h3> <h3>原装甲兵学院办公大楼还是老样子。</h3> <h3>战友们在原装甲兵学院大门前合影。</h3> <h3>  常德40余名老兵重返军营 再叙战友情</h3><h3><br></h3><h3> 常德日报讯(记者 高立)10月20日,解放军原装甲兵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客人:40余名常德退伍老兵重回部队,欢聚一堂,重温峥嵘岁月,再叙战友情谊,共话军旅征程。<br></h3><h3> 1978年12月,常德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输送了200多名新兵,分别来自临澧县和安乡县。在从军的日子里,他们为我军装甲兵建设作出了贡献。40年一晃而过,老兵们心系军营。10月19日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的常德战友举行了“湖南战友40年后重返装甲兵学院见面会”。当年新兵连连长、指导员等老首长出席。见面会上,老兵邓克祥感动地说,“40年前,我们从毛主席的家乡,来到华北平原,走进了装甲兵学院;40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感恩和思念,重返军营,拜见老首长,相逢老战友;真的是心情激动,感慨万千!”</h3><h3> 阔别40年,老兵们重新回到了部队院校,战友们打出了“热烈欢迎湖南战友回访原装甲兵学院”的横幅。在官兵们的热情陪同下,他们参观了老院校、教练团、爱民模范连、院史馆装甲装备以及曾经的战位。每到一处,老兵们触景生情,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感慨。</h3><h3> 学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他们无尽的回忆。看到院校的装备建设、饮食住宿以及校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警通连老兵吴德军感慨道:“连队就是我的家,我为院校的建设发展感到高兴,我为改革强军的辉煌成果感到自豪!”</h3><h3> 老兵们还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所见所闻,大家由衷地说,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继续为国家和家乡建设贡献余热。</h3><h3> (原载 2018年10月20日《常德融媒》)</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总策划 黄宝林</p></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 协调 张兴华</fo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制作 高立</fo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2018年10月28日</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