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活着》的读后感

蒲公英

<h3>  读完余华的《活着》第一感受是福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中国过去七十多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文中的主人公徐福贵,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所有纨绔子弟的通病都集于一身,年轻时又嫖又赌导致了家庭的败落,而妻子却依然对他不离不弃,当他决定奋发图强的时候,却阴差阳错被抓了壮丁,后为解放军俘虏遣送返乡,以为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命运使然却让他不得经受三反、五反、大跃进等历史潮流更迭,更悲惨的是儿女、妻子、女婿、甚至孙子都相继因各种原因离世,对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一个为活着而活着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活着》是一篇读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翻开书页的不忍,那种合上书本后的隐隐不快,我很想知道一个人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撑他在遭遇到一连串的打击后还能顽强的活下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多舛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书中人物的动物本性和良善一面也体现无遗。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亦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福贵而言,真的只是一条路,一条没有叉口的路,就这么一直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很多时候,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日子里,感觉幸福一下子远去,孤独与寂寞,伤心与难过,许许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来,有过快乐的忧伤,也有忧伤的绝望,扬起的嘴角,是那么的倔强,没有泪水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心痛。一个人的坚强,那种超负荷的难捱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然而所有的悲观在遭遇到福贵时变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贵时变成了有幸。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人生的喜怒哀乐,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勇气来面对一生中所遭遇的挫折和磨难,更需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的诸多不公。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也就懂得了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h3><h3><br></h3> <h3>声明:图片来自网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