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信团团首长和营首长在水口关大桥</p> <h1><br></h1><h1> <br> </h1><h1> 我们回到板曲后一直等待着重返战场的命令,汽车由于损坏,也在抓紧修理中,等待是漫长的,我们回国后,部队首长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安慰我台的同志们,让我们静下心来,时刻准备着,等待着重返战场。我们台几个战友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汽车赶快修好,心早己飞向那炮火连天的战场,真是度日如年哪。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电台车经过一营营部陈锦城技师的努力,焊好了油箱,电台车修好了,我们又可以重返战斗岗位了。二月二十四日台长黄渊喜带领着我们的原班人马,奉命来到了边境小镇水口关,广州军区前指又交给我台一项通信任务,跟随广州军区王副参谋长,负责首长的通信保障工作。我台还是用的双边带电台,116型,功率是150瓦,接受任务后,同志们欢呼雀跃,感谢连队领导又给了我们重返战场的机会,感谢上级领导对我台的信任。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决心珍惜这次机会,把握好这次机会,勤奋努力工作,坚决完成通信保障任务,决不让上次尴尬的经历重演,真正做出样子来看看,决不辜负首长和战友的希望。<br> 自卫反击战开战好几天了,战争还在持续着,参战的通信兵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个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为了战争的胜利,努力工作着,从前线传来的一份份捷报,还有各级指挥机关的命令,通过通信兵的手指上传下达着。几天来,我军的攻势异常猛烈,一个个山头,一个个城镇都被我军攻下。为适应战局的发展,部队也在频繁的调动着。<br> <br></h1> <h1> </h1><h1> </h1><h1><br></h1><h1> </h1><h1> </h1><h1><br></h1><h1> 水口关是中越边境的一个比较大的村镇,是公社所在地,与越南隔着一条小河,河谷很深,旱季河底没多少水,和平年代两国河岸两边的人员来往不受影响,行人可以过往。有一座水口关大桥,长约几十米,是中国建造的,双方都有边检站,检查站设在桥两边,检查双方来往的人员和车辆。自卫反击战开战第一时间就被我军攻下,大桥由中国军队掌控,是部队的生命桥,高平前线所需物资,武器装备,兵员的补充都要通过水口关大桥。<br> 开战第一天,部队都是通过布局关出国,越南那边没有路,是工兵部队临时开出了一条路,用石块垫的,车辆通行很困难,造成好多车辆损坏,我台的电台车就是在那条路上损坏的。水口关一线的3号公路打通以后,基本上去越南高平方向都走水口关这条路,这也是一条国际公路,打通道路几天来,随着部队向越南纵深发展,大桥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有重兵把守。<br> 我们刚到水口关执行通信任务时,就驻扎在42军125师师部旁边,有警卫师部的部队担任我电台的警卫,一到晚上警戒等级就提高,禁止人员出入警戒区。师部设在水口关不远的311高地山脚下,311高地就在边境线我方一侧,登上311高地,越南那边的村庄、人员活动等尽收眼底,沿3号公路出境,离水口关边境3—4公里有座孤山,正好扼守水口通往复合、高平的公路,山上有一巨大岩洞,驻守有不少的越军,战斗打响前两天,有一支部队攻击这座山头屡屡受阻,山头始终拿不下来,炮火袭击时,越军就躲在洞内,炮弹根本打不进去,炮火一停下来,就出来阻击我攻山部队,某师久攻不克,伤亡不小。换上另一支部队于十九号下午开始攻击,准备了几个炮群持续炮击,到晚上才攻下了孤山,直逼复合县城,解除了我军前进的障碍。<br> <br></h1><h3><br></h3><h3><br></h3> <h3> 营长杜正前和二连战友在前线</h3> <h1> </h1><h1> </h1><h1><br></h1><h1> 我们刚到311高地山脚下时,曾经好奇,俏俏爬到311高地山顶后观察越南方向,能看到那座孤山,似乎感觉战场的硝烟刚刚散去,还能听到远方的枪炮声。我们台到达125师师部驻地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架天线,接通电源,开机联络,我们三个报务员轮流值班,王爱国还自告奋勇说让他多值班,多工作,体现了一个老报务员的思想品质,值得我学习。电工也要保证二十四小时供电不间断,对来往前线和指挥部的电报都能及时发出和接收。<br></h1><h1> 我经过几天战场的磨练,现在收发电报也自如了,心情平静了许多,比开战第一天强多了,收发报才像平时训练那样,心情由开始紧张、激动到心境坦然,适应了战争的环境,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工作踏实、不浮躁了。来这里执行通信任务后,我们安排好班次,按步就班的工作着,除了值班人以外,其他人员就在帐篷里休息 ,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为了战争的胜利,谁都没有任何怨言,默默无闻,认真细致的工作着。<br> 有一次王爱国收到一份电报,不知那里出了点问题,译电员打过来电话,询问有一组码子译不出来是不是抄错了?台长黄渊喜知道后急坏了,赶紧与对方联系,结果是对方出了差错,虚惊一场,搞的我们三个报务员好紧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亏了不是加急电报,沟通及时没有造成延误,没有造成影响。这件事情给我们三个报务员敲响了警钟,提了个醒,后来台长叮嘱我和王爱国一定要吸取教训,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不能有丝毫大意,确保万无一失,从此我们在后来的收发电报中更加小心,更加认真仔细了。在战场环境下,参战的报务员发电报都比较慢,所以抄电报很轻松,平时的训练成果在战争中得到了应用。<br> <br></h1><h3><br></h3> <p class="ql-block"> 战友贾征远(左)和刘永厚</p> <h1> </h1><h1> </h1><h1> </h1><h1> </h1><h1> </h1><h1><br></h1><h1> 二月 二十七号下午,我们看见兄弟部队的人在吃甘蔗,一打听说是从越南那边弄来的,我们休息的几个人给台长说了说,打算去越南砍点甘蔗,这两天喝水成了问题,没有水喝,渴的难受,河沟里的水不让饮用,怕不卫生。得想办法,只有甘蔗能解渴。经请示上级,同意我们去越南那边砍点甘蔗回来。国内附近没有看到甘蔗地,再说有的话也不能去砍。只有去越南那边弄点回来,平时渴了就吃甘蔗,解决水不足的问题(砍回的甘蔗吃了好多天,解决了大问题)。越南那边到处都是甘蔗地,离越南复合县城不远有一个在亚洲数一数二的糖厂,越南当地的老百姓都种甘蔗,收获的甘蔗都交给糖厂榨糖。我们台去了三个人由王爱国负责带队,加上兄弟连队的三个同志共六个人都带上枪,穿过一道道战壕(应该是前进阵地),来到河边,选一处河水窄的地方跳过河去,就到了越南的地界。这时候还时不时从远方传来零星的炮声和枪声,这些枪炮声几天来也不以为然了,不远处的山头上插着五星红旗,说明有咱们的部队在山头上警戒着,附近是安全的。</h1><h1> 一踏上越南的土地,王爱国要求大家互相提醒着,要提高警惕,端着枪,有情况不要慌乱,不要乱走,怕踩上地雷,要踩着脚印走。战后观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副连长带队去砍甘蔗的情景,与我们当时的情境有些相似,很小心很小心的,也是怕踩到地雷,可惜靳开来副连长很不幸,踩到地雷牺牲了,我们还算幸运。不一会,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庄,我们小心翼翼的在村里转了转,村子很小,没有看到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一个活物,只见村边的大树上有鸡躲在树上。村里的人都跑了,他们都把房子点着后跑的,他们也学会了坚壁清野,屋顶估计都是稻草盖的,只见所有的房子没了屋顶,只剩下四面墙壁,有的墙壁被烧的乌黑,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但是有一样东西很吸眼球,也很好奇,就是看见当地老百姓的门框上还残留着用汉字书写的对联和福字,因为刚过完春节,就像咱们国内过春节贴对联、福字一样。<br> 我们在村里转了会,没敢多停留,就赶紧去村外甘 蔗地,每个人都砍了不少甘蔗,捆成了一捆,扛在肩上,我们就像获得了战利品一样,顺着来的路线,踩着脚印,高高兴兴的回国了。</h1><h3><br></h3> <p class="ql-block">参战的部分战友:吕玉枝 曹小喜 齐俊领,闫振州等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