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功老师做的大花瓶

杨方兰

<h3> &nbsp; 我手里这件黑陶彩瓶虽然不是价值连城,但在黑陶作品中也算得上是一件杰作,它是著名的黑陶艺术家、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刘德功先生制作的。这种黑陶彩绘作品在陶瓷市场上并不多见。 &nbsp;<br></h3> <h3>2013年初冬,我专门去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在“济南德功龙山黑陶艺术有限公司”流连了一天,除收藏这件佳作外,还收藏了一套黑陶茶具。那时候由于工作很忙,喝茶都是用一个简单的杯子,这套造型独特做工精美的茶具就真正地被“收藏”起来,直至今日,也是偶尔拿出来观赏一番,再继续收藏。 <br></h3> <h3> 其实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就知道刘德功大师的美名,当时鸟巢中收藏了一批中国最精湛的手工艺术作品,其中就有刘老师的两件黑陶大作。能让张艺谋那双毒辣眼睛挑中,自然都是一流的。但那时对黑陶作品的技艺能达到怎样一个程度,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br></h3> <h3> 《辉煌山东》主编沈建宏先生则不然,他非但熟知山东的黑陶艺术,也认识刘德功大师,于是我也有了接近刘老师的机会。就在2013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专程从北京去到济南,在沈主编的陪同下,又去了章丘龙山,见到刘德功老师,也见识了他的大师级的作品,更让我意外与欣喜的是,还观看了黑陶制作的各种工艺流程。<br></h3> <h3> 小时候曾经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斥着手工制件的时代,周围的人们在埋头物质生活的创造之外,也会对精神生活寄予厚爱,他们会说张家后生在泥坯上刻的花纹有意思,或者李家大妈的窗花剪得好看,家境稍好的人家,在修房造屋与更换家具时,会忽略工期与价格,而请他们中意的艺人为自己服务。平时下雨天不能出工,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到工匠的作品时,夸人就说那谁谁是一个把式。 <br></h3> <h3><br></h3><h3> 把式们手工制作的东西,与普通人相比,自然就要出众的多,大我几岁的刘德功老师,显然也是从那种到处充斥着手工作品的时代出来的,他自小的聪慧与好学,让他早早就超越了把式阶层,成为很小众的艺术家,再到现在,他的艺术造诣,更是登峰造极,在行业里成为领军人物。他是中国黑陶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 <br></h3> <h3> 2013年我见到刘德功老师时,他尚未被批准为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我知道这个称号的评选非常难,不但要求很高,名额也很少。 <br></h3> <h3> 高级工艺美术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标准、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工作经验,高超的技艺,作品设计意念新颖,风格独特,主持完成本专业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项目,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艺美术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br></h3> <h3> 那时的刘德功老师虽然还没有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但他的作品早就达到了专家与大众认可的水准,他的龙山黑陶艺术有限公司也是人才济济,许多艺人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工作,我不但看了成品,也看了正在雕刻的坯胎,还有准备烧窑的黑陶制品。 <br></h3> <h3> 最让我激动是那熊熊燃烧的烈火。 德功龙山黑陶艺术有限公司的场区内,有明火炉具,一些黑陶成品就是在这里烧制的。许多作品薄如纸张,加上雕花、镂空雕花,用手托着都要十分小心,它们在炉中大火的烧制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过程即使是大师也无法把握,并不是每一件进窑的作品都能完美地出炉,所以它们的精彩更显宝贵。 <br></h3> <h3> 我站在正在熊熊燃烧的炉火前,忽然就激动了,这不仅仅是等待作品的诞生,人类文明不就是从这样的燃烧中发展起来的吗?还有这初冬微寒来自火的问候,真切地感受着人类文明的美好。在这样的场景中,思绪难免就被一下子拉得很远。 <br></h3> <h3> 这么好看的黑陶彩瓶,我将她放在案上,每每看到心情就好。想想其他艺术品,谁的又不是当个摆设供在案头?现在早就没有人用手工制品当家什了,也没有人肯用心用手做制品了,所以人们愈发地挑剔他们的精美程度,也愈发地愿意出高价收藏了。 <br></h3> <h3> 其实无论是手工时代请把式们的生产劳动,还是今天人们高价请回艺术家的作品奉在案头,不都是想让自己的屋里蓬荜生辉吗? 那么让这么好的艺术品立于桌上,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br></h3> <h3>又是一年秋来时。回忆过往,观赏美器,品味生活,并在此遥祝刘老师万事吉祥如意,再创辉煌!</h3> <h3>我行走,我记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