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坚持“质朴的教育”的育人理念,依托“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办学优势,是吉林省东南区重要的美术基地。本学院近几年一直探究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故10月25日,美术学院院长黄千、支教中心副处长张涵萍、美术学院副院长吕铮铮等一行在县教育局副局长郑海涛、科长薛春雷的陪同下来基地校辉南七中调研工作。</h3> <h3> 辉南七中作为通化师范学院的实习基地校,我校接收了七名实习教师(语文:郑伟、王宇石;数学:韩金洋;道德与法治:马琳;历史:王蕊;地理:林丽、李欣月)和一个支教教师(化学:王琳),辉南七中校长肖利光介绍了实习生和支教生的情况:</h3> <h3>一、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h3><h3> 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管理,指定专门人员对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全面检查和监控教育实践过程。时常深入实习生中,了解实习生的真实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馈,不断地改进实习工作,鼓励实习生与在职教师之间互相协作、相互学习,更好地引领实习生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做好与高等师范学校的沟通,将实习生的教育实践情况及时与驻县领导进行沟通,使得高等师范学校的有关领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实习生的教育指导活动中,给予实习生更大的实习空间和实习帮助。</h3><h3><br></h3> <h3>二、健全教育实习指导的评价机制</h3><h3> 一方面,教育实习活动的安排多倾听指导教师的意见,是否让实习生走上讲台,由指导教师负责,使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尊重感加强了,心理上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实习生指导工作了。另一方面,安排实习生多参加县内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竞赛(至今共参加1次培训、2次教学竞赛),通过这种方式让实习生的专业发展快速提高。</h3> <h3> 至今所有实习生和支教生全部走上讲台讲课,并且参与了作业的批改、班级的管理、活动的组织等。实习生把乐观、向上、积极求知精神带到实习基地校,我校定会为师范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h3> <h3> 近年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还是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县教育局副局长郑海涛就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提出意见:</h3> <h3>一、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h3><h3> 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h3> <h3>二、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h3><h3> 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h3> <h3>三、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h3><h3> 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h3> <h3>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黄千最后指出本次调研工作,获得了有效的信息和建议,为诊断、分析、提炼本院的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助推学院教育实践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首先,感谢县教育局和实习基地校对师范学院教育实践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指导教师在帮助师范学院实习生的成长中付出的辛勤劳动。然后,听取实习生在教育实践后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并对实习生提出要求和希望,要求实习生必须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实习生之间还要相互听课,听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多交流、多讨论、多总结,要做到能“站上讲台、站住讲台”。同时他还告诫同学们:“每一名实习生都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影响着所在实习基地校师生对通化师范学院的评价。”希望实习生们善始善终,圆满顺利地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最后,强调基地共建,务必使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义务分担,在生产、教学、教研、培训等方面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期帮助辉南七中建立画室并捐赠办学设备等)。</h3> <h3> 衷心祝愿通化师范学院在辉南七中的实习生和支教生,习有所获,学有所成。期望通化师范学院和辉南七中通过院校间的紧密合作,切实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发挥院校各自优势,进一步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