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片段,也是愿望(以前那叫理性)

水晶楼主

<h3>小说片段,也是我的愿望 一号被林总在经济上紧紧的掐住了脖子,想要挣脱还要有一段时间。在前往山庄的路上他一直怏怏不乐,既保持了自己淡定的修身特色,也是受一些事情的影响,仿佛在沉迷在过去的时光里。与其说教导木槿有同情心,不如说自己需要悲悯情怀更恰当。 至少有两件事他想和三号一起做,在他走之前,甚至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吐露,至于为什么这样,谁知道呢,自己可能知道还不想说。三号虽然比较喜欢玩笑,其实肚子里对官腔官调比较熟悉,一号想用他的话语,把自己的修行观念转化出来,形成一个系统。再一个愿望是搞一套适合企业的总裁课程。现在这个愿望要实现起来就有难度了,假如邀请二号一起开发,他不至于拒绝,但对他人缺少灵活性,科研能力不足,对自己把才华当规范也不是那么回事。当初的构想真是绝美的“系统”,能把灵修话语转化为真实的精神粮食和文化生活的日常语言,又把这种语言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咨询和培训。现在想来,全泡汤了,完全没摸着伙伴的脉就“设计”。四号喜欢设计,也是一个没沟通的“总”设计师,不断设计不断摸索也没有成型的理论,故而叫总设计。好在林总比较适应二号那种半主观半教条的精神头儿,是“集团”不可缺少的一环。将来一起打造四大基地:修养基地、生活基地、企业基地和教学基地。走出领导和群众深恶痛绝的“圈子文化”,远离学术陷阱和清流坑。<br></h3> <h3>四十年来小精英</h3><h3>天气不好有点发烧,随意翻些文史,默想四十年来往事。</h3><h3>有一件事匪夷所思,那就是文革中的杨余傅事件,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儿女感情闹起来的,代总参谋长的女儿喜欢上了余立金的秘书(有妻子)。其二是为篡权策划的。结果很严重,三人免职,领导机构改组。</h3><h3>这件事以前听说过,老实说实在不愿意考虑其中的儿女情长。但是儿女情长也能整出大事,杨余傅中的傅,完全不相关。好像是鲁迅手稿丢失,其中又涉及女领导三十年代感情纠葛。于是全为“小不幸”,并为一个案件也不难理解。更糟的是,不久林彪倒台,老毛尴尬说偏听偏信。</h3><h3>玩味这段往事大概也要有三十年了,当年的人以偷着搞情事为抗争,现在反过来以黄钟大吕价值观为抗争,很不相同。“小确偷”可能是一种表达,在情事中加一点阴谋,或加一点价值观,便自以为小确偷的领袖。我是对这类派别失望了。</h3><h3>记得好像朱学勤讲科层,反对好皇帝等,包括反对刚刚去世的作家二月河。可是你看宫廷戏满天飞,小确偷成了助纣为虐的小精英。</h3><h3>有必要高度重视“小确偷”和“小精英”。七十年前,建国战争刚刚打完,将军们需要修养,文人需要发挥,偷情一类难免。我老家还编了一出戏,曲折地反映这种事。林彪提出大节和小节概念,不想纠缠儿女情长。四十年前,动乱刚刚结束,人心萌生幸福追求,感情复归。四十年后新时代,精英林立,价值观被拉出碰撞,毛派马会潜行被狙,部分精英又回到了“小确偷”的精神状态。</h3><h3>建国七十年,对儿女情长的态度确实是一个试金石。这几天翻到一本讲精英的翻译著作,最初的精英定义居然是用打分确定,然后再分类。分为低层和高层,高层再分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小确偷”当然以为自己是精英,可是这个精英怎么来的?难道是纯情罗曼史吗?我也不能说小精英有本事策划类似于杨余傅事件的案件,但总之和骗子差不多。现在社会教人做骗子,想想那些骗子的话,很有小确幸的感觉,搞得或者是小确偷或者是小精英。</h3><h3>四十年来幸福观确实变了。如我归纳,小精英有七十年之久,够不够?连民主素养都丢了,搞起小确偷来,算精英谱中那一段呢?据说好用通感的不止我一人,小确偷应该也属于历史联觉和印痕一类概念。</h3> <h3>感悟2018:现实与泡沫</h3><h3>2018年说一个泡沫年,美国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一下把大国关系的泡沫拂去。ofo商标就带两个泡泡,是今年最大的泡沫。想要什么现实主义英雄,奋斗、奋发者,不打起泡沫怎么行?泡沫英雄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也是泡沫英雄。央视推广的短片《奋斗》,说“我把梦想变成玩具”,金句。像是有高级黑嫌疑,再造一句名言:我把现实主义变成玩具!看出没有?把人家的主义当玩具,你也不看看是谁!把现实主义变成玩具,把典型变成玩具,把故事变成玩具,把时代精神变成玩具……把共享(改革成果、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变成玩具,努力吧!</h3><h3>面包会有的,馒头是奖励。但是面包派和馒头派很不相同,馒头已成泡面,别再把面包变成玩具!</h3><h3>整天在有妖气的改革气氛中,不想理论化、正规化、立法化,挺三俗的。而且弄不好和什么利益集团、腐败分子悄然亲们接触(蒋子龙的活着理论)。所以要记住面包会有的,斯大林或更早已经改革了,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今年不可否认,国际市场、中美贸易战压力太大。对小范围来说学学斯大林经济理论、刘少奇经济思想,玩转面向两个平行市场。整天搞偏见,金猴奋起千钧棒……只缘妖雾又重来,还得打。</h3> <h3>小时候我听过很多故事,都忘了。按照老舍关于小说的故事的说法,故事应当是民族和童年童话那种表述方式,因而不是好莱坞的故事工程。要想写,挖心掏肺,翻肠子,实在很不爽。</h3><h3>我想起两个故事来,都有“隐喻”意义。</h3><h3>第一个是神仙吃肉。过年了,老爹煮了一锅肉,并且先用肉敬神。出门打酒的时候告诉小哥俩,看好了不许偷吃。回来发现少了一块,把儿子打了一顿,小哥俩很不服。过一天老爹去亲戚家,回来时一看,肉也没了神像还打碎了!再想打人,哥俩就跟他讲理,说肉是神仙吃的。老爹生气说,神仙是泥做的怎么会吃肉?小哥俩又说,不但吃肉分肉还打起来了,自己把自己打死了。老爹说,神仙就是念想,怎么会打起来?孩子说,那你还给他肉吃不给我们吃!</h3><h3>梁家河大学问之一不是吃肉吗?所以我想起这段了 。</h3><h3>第二个故事是喝汤。同样一碗馄饨各地有不同的观念和做法,上海人让尝尝味道,喝汤为主。浙江人让吃馅,鲜美。内地人吃饺子,饤饿。广东人喝云吞面都有了,解馋饤饿味道馅。</h3><h3>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把汤做好,实际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与此类似,可是我那汤没勾兑好,所以刻骨铭心。</h3><h3>第三个故事新想起来的,说老地主抠门。过年的时候地主给神仙磕头,让保佑来年丰收。许诺五头猪、五坛酒、五顶皮帽子。结果到第二年上供的猪头是用面做的只有牛眼睛大,五坛酒是用鸡蛋壳装的。皮帽子是啥还没想起来,以后的收成可想而知。</h3><h3>思想也是在不断起伏变化。本来吃肉为多数是认可的,不应有大的争议。可是人有男有女,有不同层次,想要平等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有煲好一锅汤问题。小的时候也是怕人说小气,后来改革了觉得管好自己是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计较小气。后来听现在的小孩也在互相指责别人小气鬼,而且奶奶还批评孙女赖皮、小气,说明如果不从娃娃抓起,到下一代也没有公平公正公道。</h3><h3>如今分享经济高级小气问题又凸显出来,沾了人气、人脉的光不出钱,建个群打个平台说是创业,只是圈钱。甚至搞出上市公司了,还做铁公鸡 高级小气在中国也有代表性。</h3> <h3>偏偏你宽容时,他不宽容。现实主义文学听起来好听,说起来有很多忌讳。后来我悟到不过是有个现实味儿,现实题材而已。照此上网查,居然有个批“伪现实”的文章。对象是电视剧《谈判官》,理由是搞偶像剧。</h3><h3>大约20年前国产电视剧开始涉猎偶像型剧作,开始是遭到非议和“胡整”(有技巧和没技巧的打压),以后出来恰同学少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高、红偶像剧,带起一个类型。到现在谈判官被批实在意外。这部戏看了一点,是因为关注谈判艺术,而各种介绍无非就是原则,生硬没例子。对重要课程、原则或方法,谈谈情吃吃饭,在娱乐中说通道理也不错。偏巧又被套上原则。</h3> <h3>严重的是“警惕”传统现实主义</h3><h3>提到了两种危险人物,唯物地看还有一种论事不对人的思潮和方法,也就是文艺上的现实主义。看了两篇关于文艺现实主义的文章,有一篇是最新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40年,为奋进时代传神写照。</h3><h3>后面这篇文章的亮点是高度评价莫言作品,引用了两部《红高粱》和《丰乳肥臀》。文章说……一些作品在大浪淘沙中留了下来并一直长销不衰,它们所凭靠的,都是经由典型概括和个性化手法塑造出来的性格鲜明又气韵生动的典型人物,他们在向人们显示不凡个性的同时,也展现出时代的精神气质。</h3><h3>有两个问题。一是谁概括谁个性,展示谁的时代精神?别以为概括和个性是一路的。红色基因的现实主义有个隐藏的现象,作家的概括力不超过政治家、批评家和学科专家。刚读的第一篇文章,强调现实主义触及社会根本,介绍一篇小说讲那啥固化,实际社会学家早发现了。以前就发现北京作家有独到的优势,写出来的东西很轰动,社会问题很概括,其实是下面各种各样小说等作品的综合。写社会问题永远写不过北京,不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行。所以典型概括要警惕。其次时代的精神,那也不是作者所能左右的,到时候各种“文匪”会出来画龙点睛。总结改革开放,牛鬼蛇神都有各自的概括,难道现实主义了不会乱总结经验?</h3><h3>第二个问题,受苏俄文学影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写母亲的不少,不过用俞敏洪的说法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来看,母亲被写成了堕落者。就拿莫言的《丰乳肥臀》来说,写了一个生一堆私生子的母亲。如果那啥固化,时代精神被强迫,女性被堕落,现实主义几条学科路线都没什么意思。</h3><h3>同时“白爷”的文章,没有总结进来我们说过的“抽象的人”这个火力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