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style="line-height: 1.8;">京</b><b>都是日本的历史名城,曾是日本旧时的王都,具有1200多年的建城史,享有“千年古都”之誉。绵长深厚的历史文化与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让这座城市兼具两种截然不同的风采:一面是光鲜亮丽,充满时代感的摩天大楼;另一面是厚实凝重,历经岁月浸染的寺庙佛阁。</b></h5> <h5><b>人们行走在京都古风淳朴的街道上,目光所及处随时可见寺庙,城内至今保存着千余座古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故有“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之说。</b></h5><h5><b style="line-height: 1.8;">寺庙建筑是京都古代遗产的支柱,1994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十七处古迹,全都是寺庙及神社,可见宗教对这个城市的影响。</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无论在任何一份京都游览名单上,金阁寺都列入寺庙的首位,它是京都最负盛名的庙宇。</b></h5><h5><b>金阁寺,正式名称为鹿苑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金阁寺的门票设计得很别致:一张用毛笔书写着祝福话语的纸符。</b><b style="line-height: 1.8;">御守,是护身符、平安符的意思。</b></h5><h5><b>日本是个精于艺道的国家,花道、茶道、书道并称为日本三道,书道在日本十分盛行,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b></h5><h5><b>在如今这个物质社会里,书道依旧静静地散发着清新的墨香,用它独特的魅力,平抚着每一个浮躁的心灵。</b></h5> <h5><b>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源自于日本室町时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建造的别墅。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并以义满法号为鹿苑寺。因为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所以又称为“金阁寺”。</b><b style="line-height: 1.8;">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问世后,金阁寺的名称得以广为流传</b><b style="line-height: 1.8;">。</b></h5> <h5><b>金阁寺在二战前日本政府就已将其列为国宝。1950年7月,寺中仅存的舍利殿被人纵火完全烧毁,如今看到的舍利殿是1955年依照原样重新复建的,1987年又将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样子。</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那位总是想捉弄一休、促狭得有些可爱的将军,</b><b>一休经常被他叫来这里考验智力。)</b><b style="line-height: 1.8;">出生于日本战乱不断的幕府时代,后来成为第三代幕府将军。他在位30多年,是所有室町幕府将军中执政时间最长的。</b></h5><h5><b>足利义满在外交内政都很满意的时候,毅然的把将军位置传给了儿子足利义持,出家了,但是依然掌控朝政。</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重建的金阁寺看上去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只是感觉它多了一些浮华气质,少了些古寺必备的、经历风吹雨打的岁月痕迹,加之游人禁止入内参观,金阁寺更像是一座精致的景观模型,配上镜湖池,专供游人拍照所用。</b></h5><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 <h5><b>金阁寺是一座三层的楼阁,</b><b style="line-height: 1.8;">第一层叫水法院,是典型的平安时代贵族建筑风格;第二层叫潮音洞,供奉着观音神像,是镰仓时代武士的建筑风格;第三层则是仿效了中国禅宗佛殿风格的四方形佛堂</b><b style="line-height: 1.8;">。</b></h5><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h5><b>三层结构分别是三种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搭配起来却无任何突兀,层与层之间衔接自然得体;禅房外贴了金箔,优雅且华丽。</b></h5><h5><b>足利义满把日本的武家文化、公卿文化、儒家文化以及寺庙文化集合到一起形成特有的北山文化。</b></h5> <h5><b>寺顶最高处装饰了一只金铜合铸的凤凰,栩栩如生,展翅欲飞。</b></h5><h5><b>凤凰在室町时代的日本文化中,代表的是天皇,足利义满当时的势力可想而知。</b></h5> <h5><b>以金阁为中心的寂静庭院是足利将军用功勋与淡泊建造的极乐净土,它与如镜般的秀湖交相辉映。它便成了求佛信徒的圣地,它便成了千年古都的标志性风景名片,它便成为众多杂志的封面、影视的画面,它便成了建筑艺术的典范……</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进入大门之后,有一座很大的钟楼,这口钟建造于镰仓时代,比金阁的历史久远很多。</b></h5> <h5><b>回头看,人头攒动的最佳拍摄点游客少了许多。</b></h5> <h5><b>镜湖池映着金阁,金阁给池水洒上金辉,互为依托,相互增色。</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金阁寺就在眼前,却又似相隔遥远。一道围栏隔离了我和它,不可进入,不可触摸,不可聆听。</b></h5> <h5><b>镜湖池是室町时代标志性的池泉回游式庭园。池中石头大多是各地诸侯为巴结将军所赠,每块石头上都有相应的诸侯名字,细川氏送来的细川石、赤松氏送来的赤松石等等,也都有数百年历史了。</b></h5> <h5><b>所以,恐怕金阁才是这座寺院中最年轻的建筑,却拥有世界遗产之名。即便如此,一提到京都,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金阁寺。</b></h5> <h5><b>镜湖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金阁寺的各个时期的喜怒哀乐;是一渊清潭,收纳着金阁寺的世事沧桑。</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传奇的义满,你的生平载入史册;神奇的金阁,你的价值已是世界遗产。</b></h5><h5><b>1994年金阁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h5> <h5><b>日本的很多景点的地上铺的都是砂石而非水泥路。应该是利于雨水更快渗入地下,从而减少地表径流的考虑,不过</b><b style="line-height: 1.8;">走多了有点累,摩擦力大了点。</b></h5><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 <h5><b>游客很多,有不少本地学生来此秋游。</b></h5> <h5><b>禁止吸烟,其实60%的日文都是汉字,不看下面的英文,连猜带蒙基本可以看明白。</b></h5> <h5><b>这个建筑旁边也竖了一块小木牌:“立人禁止”,猜测是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意思。</b></h5> <h5><b>寺旁是典雅传统的日式庭院,庭院中有各式各样不同的造景,很多都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如登龙门、鲤鱼石、白蛇冢……在中国人听来都极为熟悉,这也是京都寺庙和庭院的建筑风格之一。</b></h5><h5><b style="line-height: 1.8;">“龙门之淹”、“鲤鱼石”,以飞瀑、溪流构景,意境深幽,富有野趣。</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白蛇之冢”用几块小石组合,十分写意抽象,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b></h5> <h5><b>寺院内古树参天,青苔遍地,溪水潺潺。中间小石垒起来的是白蛇之冢。</b></h5> <h5><b>将军义满也好,国王义满也罢,还是出家和尚义满,都可以在金阁寺里找到他各种角色的踪影。</b></h5><h5><b>这里有他议政国事的大厅,有他修性念佛的殿堂。他开掘的“银河泉”还在汨汨作响;他沐足的“岩下水”依然淙淙长流;夕佳亭的“贵人榻”曾有过他的睡梦;“洗手钵”的清水里还留有他的余温……</b></h5> <h5><b>“银河泉”。</b></h5> <h5><b>“岩下水”。</b><b style="line-height: 1.8;"></b></h5> <h5><b>“贵人榻”。</b></h5> <h5><b>洗手钵。</b></h5> <h5><b>庭园内的另一个看点是满地的青苔。</b></h5> <h5><b>湖畔几棵老松旁逸斜出,更增添了几分古韵。</b></h5> <h5><b>沿着湖边的石径一路游览,松树长青,泉水潺潺,真的好像远离凡尘一般。</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北侧庭院中有一棵“陆舟之松”,据说是足利义满所栽的盆景,树龄已超过600年,京都三大名松之一。松树状若一艘张开风帆的船,故名。</b></h5> <h5><b>金阁寺背面的池塘里有许多很大的锦鲤在扑腾。</b></h5> <h5><b>庭院内的山水布局非常讲究,高低错落层叠起伏,走在园内别有一番趣味。 </b></h5> <h5><b>据说不动堂主佛石不动明王是由弘法大师(日本高僧,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制作,非常灵验,所以作为秘佛受到人们的信仰,每年2月3日和8月16日都举办法事。</b></h5> <h5><b>不动明王,大日如来的应化身,原属于印度密教信仰的对象,以其菩提心寂定不动,故称不动尊。</b></h5> <h5><b>不动明王在日本受到热烈的崇拜,几乎每一间寺庙都供奉不动明王,都尊敬不动明王。<br></b></h5><h5><b>不动堂旁边有中文和韩文的神签可供占卜。</b></h5> <h5><b>纳经所。</b></h5><h5><b>一字写经。一笔一心迹,一字一菩提。</b></h5> <h5><b>丢钱的地方,要把银币丢到中间那个大碗里,祈福的意思。</b><b style="line-height: 1.8;">没丢中……</b></h5> <h5><b>一棵被雷击过的树,中间都烧焦了,外表却还枝繁叶茂。</b></h5> <h5><b>几百年来,前来踏看的游客络绎不绝,但金阁寺依然带着她不变的清幽与娴静,似乎从未被惊扰。</b></h5> <h5><b>一棵拄着拐的扭曲老树艰难地长在路中央。</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这是一座江户时代风格的茶室,从这里看夕阳映照下的金阁分外美丽,故得名“夕佳亭”。</b><b style="line-height: 1.8;">也有人说夕佳亭是出自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不管如何,这里是游人喝茶歇脚的好去处。</b></h5><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 <h5><b>因独特的棚厦和南天床柱而闻名的茶室,夕佳亭亦与中国的赏景茶亭颇为相通,而“南天床柱”以天然形态成为亭中一景。</b></h5> <h5><b>品尝日本的“抹茶”。茶汤嫩绿,茶香很浓,醇厚润滑,初始味苦,回甘悠长。</b></h5><h5><b>喝抹茶有一套程序,接过茶碗后,先把茶碗转一圈,把碗的正面转回对着主人,以示敬意,然后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再吃主人配的一块偏甜的点心——和果子,</b><b style="line-height: 1.8;">用来中和抹茶微涩的口感。完毕,与主人互相鞠躬,表示谢意,离开茶室。整个过程挺有仪式感的。</b></h5> <h5><b>茶室旁的围墙也是有不少年头了。</b></h5> <h5><b>金阁寺在四季之中各有各的韵味,春之花、夏之凉、秋之枫、冬之雪,金阁寺美在时光更迭变化中。</b></h5> <h5><b>作别义满的寺院,回眸世界的遗产,感怀岛国的沧桑,震惊绝世的精典。</b></h5> <h5><b>公交站前排队候车的乘客,井然有序,安静等候。</b></h5> <h5><b>专门为老年人设计过马路时的装置,老人要过马路,按一下按钮,汽车就会礼让老人先过。</b></h5> <h5><b>公交车座位旁红色按钮是供乘客叫停下车的装置。</b></h5> <h5><b>下车后撇开大道,走进小街小巷慢慢遛达,拍拍街景,感受一下京都的市井文化。</b></h5> <h5><b>越往前走,就越靠近传统的街巷, 路两边经常出现一些传统的建筑物。</b></h5> <h5><b>这里的街道已经完全没有市区道路的影子了。</b></h5> <h5><b>日本住宅以木料建筑和装修为主,因地处地震多发带,木质房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b></h5> <h5><b>日本住宅做工精细,线条简洁,颇具原木风格,让人置身其中便有回归自然的感受。</b></h5> <h5><b style="line-height: 1.8;">“诞生寺”,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寺庙。</b></h5> <h5><b>街头巷尾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整骨院,受到全民喜爱的日式整骨院其实就是按摩院,基本作用就是舒筋活血、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等,其次是矫正身材,如脊椎侧弯、骨盆修复等。</b></h5> <h5><b>天满宫,日本最著名的神社之一,供奉着“学识之神”的十世记学者——菅原道真,香火很兴旺。</b></h5><h5><b>锦天满宫,锦市场的起点</b><b style="line-height: 1.8;">。</b></h5> <h5><b>锦市场</b></h5> <h5><b>锦市场走到底有一座寺庙,锦天满宫。在京都繁华的商业街上夹着一个小小神社,可以说是大隐于市了,看上去倒是一点都不显突兀,不过后来发现这也是京都的特色之一。</b></h5> <h5><b>新京极商店街。被称为京都第一繁华的街道,也是日本第二古老的购物街,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在长500米的街道上分布了各类大小店铺,服装店、美妆店、餐厅、特产店、游戏厅等应有尽有。</b></h5> <h5><b>晚餐在“三嶋亭”吃寿喜烧(日本人称“锄烧”),一种牛肉料理,可烤、可生食等。</b></h5> <h5><b>店内干净整洁,温馨雅致,精致的小空间风格合一,老板娘热情亲切。</b></h5> <h5><b>有些地方的寿喜烧是把肉放在汤里煮,京都的寿喜烧则更像烧肉。点火后锅里直接加糖,然后把牛肉丢到里面烧,不放油,用牛肉自己的油脂来烤。下糖和酱油的时间、烧肉的时间,都很重要。在京都,寿喜烧不是路边的平民料理,大多在高级料亭,并且有餐饮女服务员来替你烤。</b></h5> <h5><b>不要小看这种看上去像是火锅的料理,京都人认为,最好吃的牛肉就是用寿喜烧的方法做的。店内选的都是油脂分布均匀的肉,在锅里烧过后,再裹上生鸡蛋液,入口即化。这是在食材产地、选货、料理方法等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后诞生的京都风格牛肉料理。另外京都人说到吃肉,这个“肉”默认就是牛肉。</b></h5> <h5><b>生鸡蛋是寿喜烧一定要用到的,也因为生食,对鸡蛋的新鲜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考验我的心理接受能力。试着吃了,生鸡蛋无任何腥味,微甜,出乎意料的好!</b><b style="line-height: 1.8;">牛肉的肥、瘦肉分布很均匀,口感很香,是那种香而不腻、唇齿留香的感觉,让人不忍停箸。</b></h5><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 <h5><b>听女儿给我们解说日本美食。</b></h5> <h5><b>美景、美食,不亦乐乎!</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