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自己跳得足够快,孤独就追不上我。</h3><h3> ――同学舞者华粉明说【题记】</h3> <h3> (华粉明和她的舞蹈团队在南通市广场舞大赛比赛中表演的舞蹈《笠语》荣获金奖)</h3> <h3> (华粉明参加的舞蹈团队在市广场舞大赛表演中)</h3> <h3><br></h3><h3><br></h3><h3> 有一种舞蹈不分年龄,不分性</h3><h3> 别,万人同舞,
有一种舞蹈跨越了地域与</h3><h3> 时间的界限,
这老少皆宜童叟无欺、</h3><h3> 健身益<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智团结紧张、</span></h3><h3> 接地气又响彻全</h3><h3> 球的名字<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什么?</span></h3><h3> 它就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广场舞!</h3><h3>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时下,人们称遍及城乡的群众性健身操为“大妈广场舞”,真是生动、形象。但是,细想之下,这种称谓不一定妥贴。健身的队伍里,有大妈,也有大姐,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女性居多,先生也不少。从舞者的职业看,有“蓝领”,也有“白领”,有厨房里的“老妈子”,有车间的“工匠”,也有机关的公务员。</span><br></h3> <h3> 〔华粉明(前排右三)和她的舞蹈团队表演的舞蹈《家乡的河》〕</h3> <h3> 〔华粉明和她的舞蹈团队(前排左一为华粉明)〕</h3><h3><br></h3><h3> 广场舞是什么?</h3><h3> 在百度上,对广场舞的解释为:广场健身舞,是一种行进间有氧健身操,是居民自发地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庭院等开阔场地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多为徒手健身,也有一部分手持轻器械道具。</h3><h3> 第一,明确了它的功能性,大妈跳广场舞首要目的是为了健身。</h3><h3> 第二,富有韵律的舞蹈、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只是让广场舞变得不那么枯燥。其实,广场舞的开始并没有艺术价值。</h3><h3> 关于广场舞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h3> <h3> 如果把广场舞理解为“群众性舞蹈”,最早可追溯到1942年。</h3><h3> 因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在延安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秧歌运动。传统的秧歌经过加工改造,融入了戏剧模式,唱跳集合,也诞生了《拥军花鼓》、《胜利舞蹈》等经典作品。</h3><h3> 但秧歌运动主要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宣传工具,和现代化的广场舞健身秧歌有很大的区别。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慢慢消失了。</h3> <h3> 取而代之的是今天我们依然熟悉的广播体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因为国民身体素材较差,加之场地器材设施短缺,1951年,教育部、卫生部等9家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广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广场舞正式成为那个时代的国民运动。</h3><h3> 记得我在北凌中学读高中时代,班主任雷振华老师集体荣誉感特别强,什么赛事都要争第一。在学校举办的广播体操比赛中,我们班拿过两届第一名。闻名全国的海安县北凌公社农民体育运动场上留下了我们无尽的汗水与欢乐。</h3><h3> 广播体操与广场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群体参与度高的健身运动,也都是会放着音乐节奏。但不同的是,广播体操一开始开展于各个学校,相比较广场舞,音乐和舞蹈的自由度受到限制。</h3><h3> 不过,如今的广场舞主力人群一开始都是跳广播体操开始的。而广播体操目前没有消亡,它依旧活跃于校园里。</h3> <h3> 忠字舞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用于广场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集体舞蹈。耳孰能详的《在北京的金山上》,就是来自于这个时代。但忠字舞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随后渐渐消失了。</h3><h3> 1976年,我在北凌中学上高中时候,在陆顺祥副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班级代表学校在北凌公社大会堂参加北凌公社文艺汇演时跳的集体舞,应该是忠字舞的一类。舞蹈领舞者是我们班能歌善舞的常春同学,当年农家子弟的舞姿我至今仍历历在目。</h3> <h3> (1984年5月作者参加学院迪斯科舞蹈赛的服装,背景大楼为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图书馆)</h3> <h3> (1983年10月作者在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工程系模拟油库前留影)</h3> <h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国人拥抱着世界各地的主流文化,摇滚乐、NBA、欧足联赛等开始进入国门,欧美文化也随同港台歌曲渗入群众性的舞蹈当中,迪斯科、霹雳舞、交谊舞,随着穿着喇叭裤、牛仔裤、拎着收录机的年轻人占据着广场。</h3><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 1984年孟夏时节,为了纪念五四青年节,我就读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组织了五四文艺汇演。 我所在的学员22队<span style="line-height: 28.8px; font-size: 16px;">表演了迪斯科舞蹈。为了获得好成绩,我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8.8px;">六班的赵伟同学是四川人,特地到学院隔壁的重庆医学院请来了几个老乡女同学,来宿舍教我们跳舞。</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8.8px;">比赛最终选定的曲目是《夜色澜珊》,由男女搭档表演(女的当然由同学们男扮女装),男同学身穿蓝色运动装,扮女伴的同学上穿白衬衫下穿牛仔裤。最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8.8px;"> 我们队参赛的节目荣获优胜奖,每人奖黄色大毛巾一条。</span></h3> <h3> (华粉明和她的舞伴们在比赛中)</h3> <h3> (前排左5华粉明)</h3> <h3> 当代意义上的广场舞,其实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了。</h3><h3> 此时,各种气功被禁绝,城乡中老年社交纽带的撕裂,导致了广场舞成为了最好的替代作品,甚至成为一种中国文化元素。</h3><h3> 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广场舞有了政策依据。各地政府迫于指标压力,开始将广场舞作为体育文化活动推广,渐渐形成了线下的传播高潮。</h3><h3> 现在,校园里更是重视舞蹈文化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了,从幼儿到中学做的健身操都带有舞蹈动作,音乐动听,舞姿优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孙辈们,广场舞文化必将作为中华现代文化的美好元素支脉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大放异彩。<br></h3><h3> 我的邻居徐姐虽已六十开外,高挑的个头,娇好的面容,性格开朗,神采飞扬,怎么看也只有五十岁上下,据她说得益于十几年来的广场舞蹈。她从没有系统学过音乐、舞蹈艺术,但说起广场舞却头头是道,她称原创是自己的团队能吸引不同年龄层人士的原因,“跳舞之前选音乐很重要,每一首歌都要吸引人。音乐本身就能治病,人听了心情好,不然跳舞跳着跳着想睡觉了。像《最炫民族风》、《小苹果》、《辣妈》等歌曲,音乐声一起,就情不自禁地扭起了。”</h3><h3> 徐姐三十多岁遭遇婚变,四十岁刚出头下岗,后南下广东打过工。多年的广场舞蹈她越跳越年轻开朗,前年与已单身多年的舞伴刘老头走到一起共度夕阳红。</h3> <h3> (同学华粉明赛前排练)</h3> <h3> (华粉明舞姿)</h3> <h3> 我的同学华粉明,全家下放北凌公社,小学五年级就入了团,初、高中四年一直是我们班的班长、团支部书记,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多年以来,她和她的广场舞团队,一直活跃在市群众文艺表演的舞台上,多次代表社区参加海安市、南通市职工舞蹈大赛,获得殊荣。</h3><h3> 近年来,随着海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深入,华粉明和她的舞伴们更加忙碌了。每一次群众艺术汇演、每一场文化艺术的演出、每一次社区的文化活动,甚至每个晨曦中、每个夕阳下,春风里,秋水旁,她们舞动无限快乐,舞动精彩的人生。</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 (华粉明和她的伙伴们参赛剧照)</h3><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 桃花红了春水,枫叶染了秋凉。春江水暖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不老,山高水长铭记着我们的芳华永在。</h3><h3> 在我家楼前广场,每天晚上锻炼的人如潮涌一般,有好几个群体,各成体系,互不干扰。风雨无阻,长年不断。</h3><h3> 站入广场舞的队列,没有任何压力,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不会不要紧,站在人后排,目光寻找一个前排跳得比较娴熟的身影,耳听音乐,脚踏节拍,看着“标杆”一招一式地比划,马上就学得像模像样的了。看左右前后的“舞友”,有的展示舞姿,有的显示身段,有的飘曳妩媚,有的凸显力量。有的依然年轻漂亮,风韵犹存;有的老年人手脚笨拙,憨态可鞠。动作不一定整齐,举止不一定规整,重在参与,只要有人气,只要有热情。音乐的节奏,有的优雅,有的激昂,有的如行军的步伐,有的如伴春风的旋律。</h3> <h3> (练功之中的华粉明)</h3> <h3> (同学华粉明和她的团队表演广场舞《笠语》)</h3> <h3> (同学华粉明和她的广场舞团队参加南通市濠滨夏夜海安专场演出。前排中手捧道具者为华粉明)</h3> <h3><br></h3><h3>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h3><h3> 广场舞组织奇特,以自觉自愿为原则,我感动第一队列的男女舞者,他们动作熟练、标准,是舞场上所有人的榜样,后排所有参与者自觉对照,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向前排看齐,向标准靠拢。</h3><h3> 广场上每一个方队都有一个或数个组织者,每天义务服务。他们每天提前兴冲冲地调音响、放录音,结束之后乐哈哈地收拾音箱,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无怨无悔,积极奉献,全出于自愿,无分文收入,也没人塞红包。参与者全凭自觉,主动服从,自觉合拍。一个广场舞群体就是一个积极、和谐的社会。在广场舞群体里,好心人比比皆是,炎热的夏季里,时常有人驮上一扎纯净水分发舞友,也时常相互嘘寒问暖,张婶今天风寒乏力,李家的孙子放学之后没地方做作业,相互间都会关照。人们以劳动为生活必需,以服务为自己职责,以向前看齐为自律,无须督促,没有号令。在广场舞的行列,普天之下皆兄弟姐妹也。</h3> <h3> (同学华粉明和她的广场舞团队部分队友合影。前排左四为华粉明)</h3> <h3> (舞者华粉明)</h3> <h3 style="text-align: start;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text-align: justify;"> </span><span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line-height: 1.8; text-align: justify;">闲庭沽酒赏落花,落花纷飞付流水;</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line-height: 1.8; text-align: justify;">流水成渠映明月,明月高悬照闲庭。</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line-height: 1.8; text-align: justify;"> 正因为千万个华粉明们的坚持、勤奋,家乡的广场舞遍布城乡,誉满大江南北,成为家乡创文创卫活动的一个高分项目,一道靓丽的风景。前不久,海安市的“大妈广场舞”还上了央视一套新闻,作为新形势下群众文艺的一个新式样,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性,业已登上了国家级殿堂。</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line-height: 1.8; text-align: justify;"> 每当朝阳初上,每当华灯之下,那片片动人的舞姿、灿烂的笑容、洋溢的快乐,充分展现着时代的风貌、人民的幸福、家乡的美丽!</span></h3> <h3>(华粉明及她的舞蹈团队表演的舞蹈《家乡的河》)</h3> <h3> (华粉明和她的舞蹈团队的舞台表演)</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