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北非(二):探秘撒哈拉

轻松生活安徽8564373

<h3>  促使我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预算内去北非摩洛哥旅行,最早的原因是《三毛流浪记》,(其实三毛并不是曾经生活在摩洛哥这一带撒哈拉沙漠的);其后,阅读了二战的一点历史,知道了有一场“北非登陆战”改变了欧非战场的局势,战争后期,美、俄、英三巨头又在摩洛哥开了碰头会,决定了联合对协约国的战斗策略也大致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而知道有著名的《北非谍影》和卡萨布兰卡,则是在做攻略时得知的。促成这一趟旅行的重要诱因则是摩洛哥王国对中国公民开放免签。</h3> <h3>  (3)乌达雅堡 ,北非沿海部落国家楔入沙漠地区的前哨堡垒。 摩洛哥拥有许多度假胜地梦寐以求的景象,有海洋,波澜壮阔;有古堡,神秘迷人;更有充满生机的动植物,高大的椰子树,慵懒的猫咪,随处可见蓝白色的混合搭配。到处都是一片生动活泼的画面,赞美大海,赞美蓝天,其实都是在赞美乌达雅堡。假如你有什么烦忧,一定要去乌达雅堡看看,你看那里的一切都生动迷人,该欢闹的欢闹,该安静的安静,一片平和与安宁。</h3> <h3>  乌达雅堡在拉巴特老城的北面,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濒临大西洋的悬崖峭壁上一座建于十二世纪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的要塞,现在叫乌达雅堡。这是到拉巴特旅游不可不去看的地方,它作为拉巴特古迹的一部分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古老城墙包围的蓝白小镇仿佛带你穿过土黄色阿拉伯城墙进入欧洲南部充满爱琴海和比利牛斯半岛风情的梦幻世界。 这是一座鲜活的小镇,原汁原味。无论是历尽八百年沧桑的城墙还是承载着现代居民生活的宁静街道,让你体验了人类文化和历史就是这样静静地传承着,直至永远。小镇上那种湛蓝和雪白相容而又分明的色彩更使人类的生活好像在任何时间点都显现出平静在延绵。你在这里看到的只有现实只有生活,没有半点商业化没有半点为旅游而做的过度修饰。走在蓝白分明的建筑之间曲折的石头小道上就真的好像融化到乌达雅堡居民宁静的生活当中去了。 乌达雅堡的名字来源于一个部落,驻扎在这里的士兵曾经都来自于这个部落。乌达雅堡最早是十二、三世纪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哈德王朝的都城,他们从这里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发动了对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进攻。乌达雅堡也因此一直被看成是兵营和要塞。</h3> <h3>  这里可以看到乌达雅堡的正门,这是建于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的1195年的古迹。</h3> <h3>标志性涂鸦<br></h3> <h3>土黄色的砖砌土垒的阿拉伯式城墙。<br></h3> <h3>这里面对大西洋。进去就是蓝和白色的小镇。</h3> <h3>摆PS的守厕人。</h3> <h3>居民的生活平静悠闲。</h3> <h3>不能忘了到此一游。</h3> <h3>  二,沙漠光影,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是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一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总面积略小于中国、大于美国本土,达9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的跨过广阔大陆的沙漠带,从此海岸直低彼海岸。如果说非州一半是原始,一半是荒凉的话,那这荒凉的一半一定是属于撒哈拉大沙漠的。</h3> <h3>必须换乘四驱车。</h3> <h3>沙漠之光</h3> <h3>路遇</h3> <h3>沙漠深处有人家</h3> <h3>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在与世隔绝的世界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有这样一座酒店,旅途何求?<br></h3> <h3>入住沙漠酒店.团队聚餐。</h3> <h3>沙漠生机也盎然。这里不独有风和沙,也有绿植、生命。</h3> <h3>进入沙漠的第二天,我们在清晨六点出发,再次走进撒哈拉,去感受沙漠之中的喷薄日出。<br></h3> <h3>7点,太阳终于出来了。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沙丘上,沙丘的颜色有很多层次,跟距离远近和太阳位置有关。随着光影的不同角度、不同强弱的照射,浩瀚的沙漠时而呈血红色、金色、紫色和黄色的不停变幻,真的很玄妙哦。</h3> <h3>  这是居住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带的柏柏尔族男子的典型装扮:缠头巾着长袍,信奉伊斯兰教。这位是凌晨牵骆驼领我们登沙丘观日出的向导,他虽然偏居于地球一隅,但英语水平不低能够积极地与我们的团友交流,环保意识也非常强,沿途来回路上近三个小时,只要目光所及的沙地上有纸张、塑料袋等垃圾都要离队去检拾放入随身的小包里。应该是好人有好报吧,这次捡起的却不是垃圾,而是一张200迪拉姆的纸币(约合140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地二天的日工资),立即大声询问是谁丢的。</h3> <h3>  这位柏柏尔族“骆驼王子”很喜欢与这位女团友交流。</h3> <h3>踏着驼影归营,别了,撤哈拉,想说再见不容易……,</h3> <h3>下一站,走出大沙漠,再次穿越阿特拉斯山脉、徒步大峡谷;游览如画的滨海风光、探访闻名的北非之角,进入神奇的大力神洞…… 阿特拉斯山脉,北非圣山,长2,400公里,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 亚、突尼期三国 和直布罗陀半岛,把地中海和大西洋南岸与撒哈拉大沙漠分开,阻止了沙漠热气向沿海地区,保证了北非北方地带的温润。其最高峰海拔4,167米,位于摩洛哥西南部。 <br></h3> <h3>  路过托德拉大峡谷.</h3> <h3>  第一次北非之行,是我第一次跨越亚非大陆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也是历次旅行中生活、炊食最困难的一次,也是最难忘的回忆之一,以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能力己不能完整全面地形容这一次的旅行感觉,每当重新看到所拍摄的相片、回忆行程时,我还是会沉浸在摩洛哥之行的每一个细节中。短短的二周行程,坚定了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信念”。“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走的越远,越觉得还有很多的路要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