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何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一、及时获得课题申报相关信息
(一) 关注课题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
课题申报信息一般会逐级下发,从课题管理部门到省、市、县,再到学校。正常的情况下,课题申报通知会及时发布在管理部门的网站上,学校收到通知以后一般会及时在学校网站公布。但不排除出现信息断链,所以,老师们应该将课题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收藏,定期浏览这些网站。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申报通知可以通过他们的官方网站获得(网址是:http://onsgep.moe.edu.cn)。各省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可以查阅该省级规划办网站,如果规划办没有网站则可查阅该省教育厅或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的网站。各地的课题申报通知一般会发布在当地教育局网站上。
(二) 查阅往年申报通知
当没有获得当年申报通知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查阅往年的申报通知来了解该研究项目的申报信息,尤其是往年的申报、公示、立项、结题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信息,可以从中大体推定当年发放通知的时间和收课题的截止日期。要特别注意不同级别的申报时间节点,当临近时间节点的时候注意查找相关信息。由于课题申报一般是逐级上报,学校到县区、到地市、到省里,每一级的管理部门都会适度提前一定时间来组织申报,以保障有足够的审查时间,所以学校老师在申报的时候就不可以只看课题管理方的通知,而要注意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二、了解课题管理相关文件资料
了解相关文件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查阅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第二,查阅结题鉴定的标准,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达到结题标准。
(一) 查阅课题申报办法
通常课题申报通知会明文规定申报者条件,或者明文限定某些人不得申报,查阅申报通知可以帮助申报者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例如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的申报通知中明文规定:“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厅局级以上领导职务,其他类别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备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得超过35周岁。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只能作为两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者应根据通知中规定的条件来考察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如不符合申报条件则不可申报。除此之外,很多课题的申报通知要求,已有在研课题的老师不可以申报课题。其他各级教育研究课题也都会有申报办法(部分省市的申报办法体现在申报通知中),查阅申报办法确定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二) 查阅结题鉴定标准
查阅结题鉴定标准,分析自己是否能够达到课题结题鉴定的条件,以确定自己应该申报什么级别的课题。例如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文件规定,最终成果的基本要求:“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并在SSCI或CSSCI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系列论文;国家一般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重点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规划课题申报者应出版学术著作1部,或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申报者需根据自身能力考虑自己是否具有在上述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能力或能够写出规定字数的、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学术专著,如果申报者感觉自己的科研水平不能在C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出版几十万字的学术专著,则不可申报国家重点、一般和青年基金三个级别的课题。申报教育部重点课题或者教育部青年课题,也需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上发表文章,如果仍感觉不具备这个能力,则不要考虑申报全国教育规划课题。
(三) 了解免于鉴定的标准
了解结题鉴定的标准,有助于我们完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了解免于鉴定的标准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课题。一般而言,免于鉴定可以视为结题鉴定结果为优秀。例如全国教育规划课题规定:“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除外)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即获得省部级评奖二等奖以上奖励;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完整采纳吸收,并附有基本材料和相关证明。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不得申请免予鉴定。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最终成果的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完整采纳吸收,并附有基本材料和证明;或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发表或转载,并有明确唯一标识。教育部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或相等的国外专业刊物、杂志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有明确唯一标识。……”了解这些免于鉴定的标准,有助于申报者衡量自己是否能够免于鉴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