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前 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一九六八年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一批批的大中城市初、高中学生去到祖国的边疆、偏僻的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年十二月份,北京女十一中和二十一中学共有四佰三十名男女青年,分两批从北京来到晋绥边区首府——山西兴县插队,分别奔赴到县内各个偏僻山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十九名男女青年来到固贤公社甄家庄大队,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p><p><br></p><p>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如今大多年近古稀,对那片浸润了青春热血的土地无不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始终念念不忘在兴县的日日夜夜,始终牵挂着老区的老乡、朋友。</p><p> </p><p><br></p><p>时值插队五十周年, 再回兴县探望,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划和准备,二零一八年十月十日,四十名北京老知青终于踏上了重返兴县之路。</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重踏返乡路 千沟万壑化通途</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0日中午11点14分我们从北京西站出发,乘着和谐号高速列车向太原一路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两个多小时后列车驶达太原南站,我们要在这里换乘“蔡家崖号”列车前往兴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闻太兴(太原——兴县蔡家崖)铁路客运列车已于6月21日正式运营,它彻底结束了太原到娄烦、岚县、临县、兴县无旅客列车的历史。毫无疑问,乘坐火车去兴县这是我们早已企盼的,今日终于成行,大家的心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等到了下午16点23分,登上了“蔡家崖号”列车,坐在快速奔驰的列车上我们无限感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五十年前从太原到兴县坐长途汽车,要途经忻州、静乐、岚县等地,翻山越岭需六、七个小时,山高路险,全部是沙石路段,蜿蜒曲折,一路顛簸,很是辛苦。其中有一处山路人称“十八盘”,可以想像其山势之险峻。凡遇较大雨雪天气,则不能通行。前些年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地距离,方便了周边百姓出行。而今火车开通以后,四个小时便可到达,每天往返运行车次共有四趟,并且还挂有卧铺车厢,更为快捷舒适。</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见车身上印着“晋绥首府红色兴县”为主题的红色卡通文化元素,车窗上张贴着“铁路助行精准贫困地区”的红色窗花……这些都和绿色车身构成了鲜明对比。这趟列车吸取了沿途各县的红色文化元素,列车各车厢的红色旅游主题装饰,让旅客乘车不仅舒适,而且能随时随地感觉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兴高彩烈,欢声笑语,抚今追昔。火车通兴县是兴县人多年的企盼,太兴线开通,终于圆了老区人民的梦想,是老区人民走向幸福之路,它在给老区人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更能带动红色兴县的经济腾飞!</p> <p>经过四个小时的行程,列车到达终点站——蔡家崖站,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下车后纷纷在站台上拍照留念。</p><p><br></p><p>车站外灯火通明,站前是一座宽阔的广场,候车大厅上方,“蔡家崖站”几个大字在夜幕中格外明亮、醒目。大家又在站前广场上集体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珍贵、难忘的瞬间。先期到达的刘雪敏、许信博等人在站外迎候,他们也是这次活动的筹划和组织者。这次活动受到了兴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县政府刘副县长等县领导也亲自来接站。</p><p> </p><p><br></p><p><br></p> <p>一辆中巴轿车载着大家朝着县城方向前行。没多久便来到了县里为我们安排住宿的“黄河大酒店”,稍事休息后用餐。此前有部分人员是自驾车或乘汽车先行到达,他们一直等着我们的到来,然后共进晚餐。</p> <p>酒店被彩灯装点得金碧辉煌,街道两边灯光璀璨,夜幕迷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参观工业园区 展望发展前景</span></p><p> </p><p><br></p><p>11日上午的活动是参观瓦塘工业园区。早餐后,大家集体乘车前往城北的瓦塘镇 。</p><p><br></p><p>据了解,园区由华润集团与中国铝业公司合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主要包括煤矿、洗煤厂、电厂、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等企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兴县的利税大户,为兴县的经济腾飞作出重要贡献。</p><p><br></p><p>大家来到 "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和”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参观,我们饶有兴趣的观看、认真听取公司领导介绍,为兴县美好的发展前景由衷的高兴。</p> <h3>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br></h3> <h3>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h3> <p>大家认真听取情况介绍。</p> <p>参观总控室。</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览城区新貌 感受兴县变迁</span></p><p><br></p><p>从瓦塘返回县城,又乘车沿着忻黑线——高速东口——环城路——黄河大酒店这一线路,参观了城区新貌。</p><p><br></p><p>此外,我们也抽出半天时间在城中遊逛,走在街头巷尾,追寻当年的记忆。</p> <p>五十年来,县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br></p><p>过去县城区域很小,仅有一条主路,还有两三条不宽的小巷,几分钟便可在城中绕行一圈,也就更没有公共汽车了。市政设施不完整,城中房屋老旧,平房居多,最高建筑也只是二层窑洞式青砖筒易小楼。街道卫生环境也很差,猪、狗在街上到处乱跑,牲畜糞便、垃圾随处可见,简直不堪入目。而今县城向东西两边扩展,修建了多条道路,蔚汾河两岸的河滩、坡地改建成了宽阔的环城公路,河面上架起了几座桥梁,横跨蔚汾河,连接南北两岸。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开通了多条公共汽车线路,贯穿县城东西方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出行。</p> <p>蔚汾河——黄河的支流之一,贯穿县域东西。</p> <p>主干道道路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设计时尚、华丽、大气,霓虹灯五彩缤纷,堪与太原、北京相嫓美。</p> <p>长途汽车站</p> <h3>中心广场</h3> <h3>县中心商业楼</h3> <h3>县城中心广场十字路口</h3> <h3>中共兴县县委和县政府办公楼位于晋绥东路。</h3> <p>城中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煕熙嚷嚷,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商家店铺林立,街头摊位、商贩,一个紧挨一个,各种蔬菜、水果、小吃一应俱全,物质极大丰富。背街小巷别致的小楼房也随处可见。真是旧貌換新颜,不可同日而语。</p><p><br></p><p>人民东路——原来的老街,从东关进城的唯一道路,现在是商业一条街。</p> <h3>南北方向的紫石街,位于城中心北侧</h3> <p>在蔡家崖乡附近,看到路边有一新修建的“蔚汾公园”,于是进去遊览一番。原来的荒滩变成了一座环境幽雅、设计精美、宽阔广大的城市公园,供人遊玩,兴县又增添了一处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从而造福于兴县人民。</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路走来,看到兴县的变化十分兴奋和感慨,改革开放使得革命老区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这里会更美好。正是: </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蔚汾两岸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连三晋,</p><p class="ql-block"> 客货列车进山川。 </p><p class="ql-block"> 黄土地下蕴宝藏,</p><p class="ql-block"> 脱贫路上正攻坚,</p><p class="ql-block"> 待到小康实现日,</p><p class="ql-block"> 举杯同庆一梦圆。</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参观晋绥革命纪念馆 汲取精神力量</span></p><p><br></p><p>下午我们又来到蔡家崖村,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p><p><br></p><p>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蔡家崖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所在地,是八路军一二0师的主战场之一,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屏障和门户。毛泽东同志在此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两篇光辉著作;中共七大五位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曾路居这里;贺龙元帅在兴县战斗和生活了11年之久;习仲勋同志先后两次来到兴县。</p><p><br></p><p>革命战争年代,兴县曾以贫瘠的土地开荒100余万亩,供养边区4万余名党政军人员;9万人口的小县参军过万,牺牲千余,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战斗和生活中形成的晋绥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p><p><br></p><p>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情厚爱。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江泽民同志曾亲笔题写了馆名。</p><p><br></p><p>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从北京直飞吕梁,随后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兴县蔡家崖,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p><p><br></p><p>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分新旧两馆。首先参观新馆。它建于旧址西南侧,陈列展览共分六个部分,采用蜡像复原、幻影场景等声光电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进行展示,讲解员讲解声情并茂,语言标准、清晰,众知青专心听讲,细心观展,拍照留念。</p> <p>我们细致了解了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那些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那种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重温晋绥精神、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身临其境,感悟其中。我们穿越时空在感受革命先烈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过往岁月;我们抚今追昔感慨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蔡家崖这片红色土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谛。</p> <p>接着又参观旧馆。这是当年晋绥军区司令部和晋绥边区政府旧址,是贺龙等人指挥作战居住的地方,当年毛主席等人路过在此居住。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p> <p class="ql-block">院中树立着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时的照片,他同当年在晋绥边区参加对敌斗争的老战士们亲切交谈。</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谈感想谋发展 话脱贫再攻坚</span></p><p><br></p><p>参观完毕,县政府在蔡家崖村委会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欢迎我们的到来。 </p><p> </p><p><br></p><p>一条红色条幅《北京知青插队50周年重返兴县座谈会》悬挂在会场前方,知青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边,县政协主席史小军、县政府刘副县长、县政协秘书长张景、县委办公室牛副主任出席座谈会。县电视台记者也来到场录相采访。</p><p><br></p><p><br></p><p>史主席代表兴县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而后介绍了近几年兴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介绍了全县贫困状况和扶贫脱困工作,提出了今后脱贪工作规划,并请北京知青出谋划策,打好脱贫工作攻坚战。</p><p> </p><p><br></p><p>据史主席介绍,兴县是资源富区。境内已发现煤炭、铝土矿、煤层气`、含钾岩石等23种矿产资源,储量都很大,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兴县又是特困地区,2017年,被确定为全省十个深度贪困县之一,目前全县仍有贫因村184个,贫穷户13409户,贫困人口35776人,脱贫任务还很重。</p><p> </p><p><br></p><p>忆往昔,看今朝,兴县发生的巨变和发展前景令我们感概和心慰。北京知青冀田华、王瑞霞、张洪义、刘雪敏等人先后发言,代表全体北京知青感谢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回顾了当年在农村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点点滴滴,如数家珍;畅谈了回来后的感受,也提出了对今后兴县脱贫工作的建议。会场始终气氛热烈,大家畅所预言,情真意切,表达了北京知青对第二故乡的眷恋。最后刘副县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p><p> </p><p><br></p><p>会后,大家又来到室外与县领导拍照、合影留念,结束时已近黄昏。至此一整天的参观和座谈圆满结束。</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久别归来又重逢 欢声笑语情正浓</span></p><p><br></p><p>十二日上午,原在针织厂工作的知青们参加针织厂员工聚会,老职工欢聚一堂。</p> <p>各村都来了不少乡亲们,亲自到县城迎接知青们回村。</p><p><br></p><p>下午,甄家庄的时任党支部书记甄香明、现任书记甄建中和老朋友李明生、甄乃明等人赶来酒店与我们相见,晚上设晚宴招待大家,又安排了第二天回村的车辆和行程。</p> <p>十三日是知青们回村访亲的日子。一大早我们跟随新、老支书和李明生等一同驱车回家。</p><p> </p><p><br></p><p>来到村委会,村委主任李伟斌及李香明、高牛焕等老村干出来迎接,他们早巳等候多时。久别重逢,村中相聚,大家手拉手互相问候,高兴万分。</p><p><br></p> <p>听乡亲们介绍,村委会所在的位置是原来的小学校,学校已撤消,现在建成了二层小楼,楼上是办公室和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读室等场所。我们走进去一一观看。</p><p> </p><p><br></p><p>五十年前,我们村大队部就是一间砖窑,如今搬进了功能俱全的两层小楼。这些年本村青年学生中已有150人考取了本科大学。村子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中组部级优秀村党支部。老乡们用上了电灯、电冰箱、彩电,喝上了自来水,这巨大的变化,五十年前谁能想得到。虽然当年我们吃了不少苦,但现在看到乡亲们过上了美滿的幸福生活,我们很是欣慰,特别高兴。</p> <h3>村委会所在地</h3> <h3>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h3> <h3>会议室</h3> <h3>观看墙壁上本村党建工作的图示</h3> <h3>村图书阅览室</h3> <p class="ql-block">来到会议室,同新、老村干部和乡亲们欢聚一堂,叙旧拉家常。听取干部们关于全村的农牧业生产、村经济发展情况、村民的生活状况和脱贫工作进展情况的介绍。干部们也希望我们为甄家庄的发展和脱贫工作出谋划策,多关注甄家庄、多宣传甄家庄,希望大家常回来看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与乡亲们在一起生活、劳动、学习的日日夜夜。谈到了这次回来兴县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有关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对甄家庄的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和脱贫工作充满信心。我们一定还要再回来看看的。</p> <p class="ql-block">左一党支部书记甄建中 左二村委主任李伟斌,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老知青回到第二故乡,并介绍了村中经济发展、开展脱贫攻坚战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原大队党支部书记甄香明讲话。</p> <p>中午在村委会食堂与乡亲们共进午餐。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简单实惠的农家菜,吃的格外香甜。当年大伙儿吃的是高梁炒面、玉米面饼加酸菜,却也难以裹腹,大米根本见不上。而今大米、白面、猪肉、羊肉、牛肉是村民们的家常便饭,生活衣食无忧。大家感叹这一切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得益于国家扶贫脱困政策的落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p><p><br></p> <p>饭后我们来到村里寻亲访友,看看村庄的新面貌。来到原来居住的地方,看望老房东、老朋友,回顾当年的生活场景,往事历历在目。</p><p> </p> <p>当年冀田华、李慕琢等同学居住的窑洞。</p> <h3>与房东大哥、大嫂在一起</h3> <h3>房东大哥大嫂送到门外</h3> <p>这是初到村里时,我们几个男生居住的院落。</p><p> </p><p><br></p><p>站在院中想起了当年的情景。那会儿数九严冬、天寒地冻,窑洞外滴水成冰,而我们不会生火烧热炕,窑洞内的温度也极低,夜间水缸里的水都会结成冰,几个人蜷缩在被子里度过漫漫寒夜。后来同院居住的白家大娘知道了,她便每天清晨早早过来給生火、烧炕,等窑里有点温度了几个人才穿衣起床。她还教我们怎样生火、添煤、保温,火灶怎样弄就不容易熄灭。多亏了老人家的热心相助,她带给了我们母亲的关爱,温暖了几颗年幼的心,她帮我们度过了一段寒冷的时节,她让我们终身难忘!</p><p><br></p><p>听说老人家几年前已经过世,其女白玉英也远嫁陕西。我们站在空无人烟的院子当中,面对残破的窑洞,十分感慨,我们祝愿老人家在天堂中得到永生。</p><p><br></p> <p>这个院子原来是大队部,我们后来也在内居住。现修建了院门,改由村民居住。此刻照张合影留作纪念是必须的。</p> <p>进到院中看一看。</p><p>房东晾晒的玉茭子,一片丰收景象。</p> <h3>在村中遊逛,看看现在的村貌。</h3> <h3>与老乡们攀谈</h3>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村边,瞻仰新修的“甄家庄歼灭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在村里常常听老乡们讲起甄家庄的抗战历史。1943年10月上旬,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在兴县甄家庄一带反击日伪军“扫荡”作战,是大规模的运动战 (带 游击性),是对日伪军的又一次歼灭性打击,七天七夜的战斗过程,采用了伏击、袭击、进攻等战斗方式,共歼灭日军700余人、伪军100余人,缴获重机枪2 挺、轻机枪15挺、长短枪200余支、子弹3万余发,创造了用步枪歼灭陆空军配合之敌的战例,完成了保卫抗日根据地,保卫秋收的任务,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的“反扫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兴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9月在此立碑纪念。</p> <p>参观完毕,我们与乡亲们挥手告别。房东大哥给我们每人带了一小袋小米。这是他家今年收的新米,大哥说这是他全家的一点儿心意,我们不便拒绝,欣然带上。李主任、甄支书也留下了我们的住址,准备寄给我们点礼物。</p><p> </p><p><br></p><p>离开甄家庄,老书记和明生又把我们送回县城。</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后 记</span></p><p><br></p><p>十四日晨,结束了这次返乡之旅,我们吃完早餐便乘车离开酒店,告别兴县,踏上归程。</p><p> </p><p><br></p><p>此行,我们见到了久别的村民老乡,看到了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见到了旧日的老同学,共忆当年在一起的岁月;又结识了新朋友,我们的朋友圈进一步壮大,真是收获颇丰。</p><p> </p><p><br></p><p>这次活动由北京知青刘学敏、许信博、冀田华等人组织、筹划,得到了兴县人民政府、县委、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一名副县长、一名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和县政协秘书长陪同参观,活动安排井然有序,吃住全部负责,体现了老区人民与北京知青的深情厚谊。</p><p> </p><p>大家感谢兴县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感谢刘学敏、冀田华、许信博、蒋永义等同学的辛勤付出,并祝贺这次返乡活动圆满结束。</p><p><br></p><p><br></p> <p>返京后不几日,我们又收到了村支书甄建忠寄来的礼物——兴县小米,十九人每人一袋。我们收到的不仅仅是米,而是乡亲们对北京知青的深情厚谊。 </p><p><br></p><p><br></p><p>我们不会忘记兴县,不会忘记老区人民,约定过几年还要回来看看,相信那时兴县会更加美好!</p><p><br></p><p><br></p><p>再见,兴县!再见我们的第二故乡!</p><p><br></p><p> 海泉2018年10月25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