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就象空中卷曲的云形,到了小篆反而复杂化了,在“云”字之上又增加了一个“雨”字。表示云、雨相关,这就由原来的象形变成了上形(雨)与下声(云,也兼义)的新形声字了。</h1> <h1> 在古代史籍中,凡是写成繁体字“雲”,都是指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但是写成“云”,一般都是当“曰”(说)讲,如“子曰、诗云”,现在人们常说的“人云亦云、不知所云”都是假借字,与天空的云霞毫无关系。</h1> <h1> 常用的词语有:云彩、云层、云端、云海、云汉(一是银河,二指高空,冉冉入云汉)、云集、云锦(我国一种高级提花丝织品)、云泥之别(比喻高低差别悬殊)、云山雾罩(形容云雾弥漫,也形容说话漫无边际,使人困惑不解)。</h1><h1> 还有云烟、云游、云雨(巫山云雨)、云云(语气助词,“如此”、“这样”之意,在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等。</h1><h1> 云字有时也出现在句首,如《诗经》:“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大意是:思念谁呢?思西方美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