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贾家口关至西大楼

闻 好友

<h3>2018年10月14日晨,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唉,不管天气了出发吧,奔向大榛峪长城。8点30分来到了西台子村口,村子位于临近响水湖风景区大门公路的西侧,进了这座门顺着水泥路一直走即可到贾家口关了。</h3> <h3>大榛峪长城属于明长城,全长约10公里。从西水关到旺泉峪关,由西向东中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西水关-西大楼-贾家口关;第二段:贾家口关-牛犄角边-驴鞍岭关;第三段:磨石口关-旺泉峪关。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西大楼海拔986米。</h3> <h3>贾家口关(也叫大榛峪关),海拔456米。古时长城每经过一个山谷必建一座关隘,长城关隘在守备御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常建于关津要道之处,通常选择和构筑在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和敌我必争的高山峻岭之上,深沟峡谷之中,依山傍水的咽喉之地;或构筑在能控制江河海湾的要地,能以较少兵力抗击较多敌人的进攻。</h3> <h3>今天准备走大榛峪长城西段贾家口关至西大楼,这段的特点是高度落差大,上升快,“文字砖”、“长城匾额”、“花样箭窗”极具特色,在北京长城中也是不多见的。</h3> <h3>看,这是紧邻关口西侧一段急升的城墙,怎么也有60--70度,而且墙体内部还有坍塌,形成断崖。</h3> <h3>这是西侧城墙的断崖特写,若从关口直接登城,到这里就无路可走了,因此得从关口南侧山坡小路绕行至山坡西北侧登上城墙。</h3> <h3>这几个驴友在我们之前绕上城墙。</h3> <h3>走,向西大楼进发。</h3> <h3>站在贾家口关西面山上眺望关口东面的城墙,犹如银白色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在荒山野岭中朝东北方向的 驴安岭 蜿蜒穿梭而去。<br></h3> <h3>大榛峪段是一等重边长城,墙体下半部是巨型条石,上部是双面墙垛,由青砖垒砌,坚实厚重,牢固异常。</h3> <h3>保存完好的墙体和排水嘴。</h3> <h3>飞来一只喜鹊落在垛口上,叫了几声飞走了。</h3> <h3>这是贾家口关西侧第二楼,上层已完全坍塌。</h3> <h3> 攀登,攀登,沿城墙一路向上攀爬,高度逐渐提升,此处615米。从贾家口关至西大楼直线距离2000多米,高度落差500多米,走起来非常消耗体力。这种天梯比比皆是,手脚并用,省力也安全些。 <br></h3> <h3>此处海拔668米,回望刚走过的一段天梯,只能拍到这一小段平缓些的城墙,照片中间墙体尽头再往后是个50--60度的陡降,在这里一点都看不到。</h3> <h3>11点20分碰上了这个从对面走来的小伙子,此处海拔742米。经过聊天得知他从延庆那边长城一路走来,已独自在山上住了四宿,今天准备向东经贾家口关进响水湖景区从驴安岭下山,独自一人穿越5天,牛人,佩服👍。</h3> <h3>他说:从西大楼下降到这里用了40分钟。我想,我们是向上爬,估计少说也得1小时。从关口登城后始终在爬升,体力消耗极大,坚持,一定要坚持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打起精神继续前进。</h3> <h3>有一段天梯的台阶每级足有60-70厘米高,手脚并用往上爬也非常费劲,不知古人干嘛把台阶砌成这样。</h3> <h3>沿长城向西北方向快速爬升数百米高,对体能是个不小的考验,同时重边长城的高大敦实和雄浑苍劲也一定会令你感到强烈的震撼;形态各异的“箭窗”有十余种之多,也一定会令你驻足观赏,咱们的古人是那么的奔放洒脱,富有情趣,一个小小的箭窗做出这么多花样,这一路爬升还真是痛并快乐着。</h3> <h3>在不到2公里的城墙上发现6个运兵门,可见对此段长城的重视。</h3> <h3>城砖还有空心的,很少见。</h3> <h3>不知为何这个城垛顶部修成向下凹的曲线形,显得那么与众不同。</h3> <h3>一段坍塌的城墙,再坚固的建筑也禁不住岁月的侵蚀。</h3> <h3>艰难的行进,继续爬升。</h3> <h3>不知谁这么有爱心,把倒塌的城砖码了起来。</h3> <h3>进入一片"丛林",相当茂密,左闪右躲,还不时地被树枝勾勾扯扯。长城上不仅长草,还可以长树,甚至可以成林。这,或许是野长城的魅力所在吧,修缮过的长城,包括八达岭,慕田峪,之所以古韵尽失,太干净也是原因之一吧。<br></h3> <h3>高度不停的上升。</h3> <h3>西大楼——终于露出了它伟岸的身躯,就在前方,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h3> <h3>此处864米,这是今天行程中碰到的难得的一段缓坡,高耸的西大楼就巍峨的矗立在眼前了,今天的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向上攀爬。</h3> <h3>文字砖</h3> <h3>在这段缓坡的墙体上布满了大量的 文字砖,上面刻的都是"右部",这就是古代的 "物勒工名"。<br></h3> <h3>到了,他傲立于高山之巅,历尽风雨,护卫王土一方,磨砺出一身的坚韧与担当,今日登临,终偿所愿。<br></h3> <h3>终于登上西大楼,海拔965米。四下展望,一派天宽地阔,长城如蛟龙翻江倒海,顺着山势向东西两个方向奔腾而去。</h3> <h3>西大楼是个标准的3*3箭楼,内部保存相当完好,左侧楼梯是通向上层铺房,这是目前北京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敌楼之一。据说在能见度良好的晚上,能看到北京城里的灯光。其内部平整宽大,两三米高的石基沟缝整齐,楼顶是经典的无梁曲拱,虽经数百年风雨,未见裂痕。敌楼里面三纵三列,其规模可以和箭扣的九眼楼、陈家堡六眼将军楼相比了,据说其宽敞程度足以支下八顶帐篷。</h3> <h3>从二层向下看楼梯,楼梯在正中 通道偏西位置,铺房的位置亦是楼顶偏西位置,为守楼士兵遮风避雨是铺房的功能之一。</h3> <h3>登西大楼顶向东眺望来路贾家口关方向。</h3> <h3>此处是西大楼西侧不远的一处断崖,无法通行,需退回西大楼东侧由运兵门下城,顺墙根前行绕过断崖再登上城墙。</h3> <h3>这是从西边 铁矿峪 穿越过来的队伍在绕行这处断崖。</h3> <h3>向西南方远处眺望,长城像气势蓬勃的巨龙在崇山峻岭中翻腾、飞跃。遥想当年战火风飞的年代,英勇的战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在这里浴血奋战,抵御来犯之敌,是何等的令人敬仰和称赞,一股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h3> <h3>今天的终点已经到达,休息会儿返程吧。</h3> <h3>真想记录下所见到的一切。</h3> <h3>返程时发现了关防匾额遗迹,据说这里匾额密度很大,有7块之多,部分路段500米即出现一个匾,但现在只剩匾框遗存。</h3> <h3>关防匾额竖着码放的很少见!</h3> <h3>看这棵小草叫 反枝苋 ,在城墙砖缝里还这么娇艳欲滴,真不得不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h3> <h3>别了,再回望一眼高耸的西大楼。</h3> <h3>返程用2小时于下午3点回到贾家口关。总之这段长城从贾家口关至西大楼完全是在爬升,回来又完全是在下降,难度不大,但体力消耗非常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今天总计耗时6小时10分钟,最高海拔965米,累计爬升729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