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邹静清,1962年6月在湖南省常德县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福州军区守备七师93团(驻福建省霞浦县闾峡村)警卫排当警卫员。时近年底又被调到福州军区闽北指挥部(驻连江县丹阳公社)特务连警卫排当警卫员。</h3> <h3> ↓ 邹静清在闽北指挥部为首长和机关干部优质服务了近三年半的时间。</h3> <h3> ↓ 1966年3月,邹静清又被调到了霞浦县西洋岛驻军11连当班长。</h3> <h3> ↓ 邹静清对自己在闽北指挥部三年多时间经历的往事,尽管已随岁月流逝了半个多世纪,却由于印象很深刻,仍然清晰历历在目,常常回忆而魂牵梦绕,总是不能忘怀,时常在家人中谈起。因此,今年的国庆节前夕,他的儿子便主动提出,一家人乘国庆假期自驾车,去福建连江、霞浦沿海一带旅行,以了却他战地重游的心愿。这张拼图即是他儿子、媳妇、孙子在此次旅途中的影像。</h3> <h3> ↓ 10月1日清晨,邹静清一家4人从常德出发,并经长沙和同连队战友陈伯超同行,首先到达江西永修县城,看望慰问现已中风卧床的同连队战友祝省明。当天下午,邹静清一家与陈伯超在永修县分道行动后,便驱车前往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h3> <h3> ↓ 10月2日下午4点多钟,邹静清家的自驾车才顺利到达连江县丹阳镇政府机关院。他首先坐在据说是千年古树的遗址处开始遐想当年。</h3> <h3> ↓ 邹静清在过去了53年后来到丹阳镇旧地重游,他环顾四周,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h3> <h3> ↓ 他走到丹阳镇政府大门内,与镇党、政等机关门牌合影 留念。 </h3> <h3> ↓ 1965年春、夏之季,邹静清被抽调参加当地花园村社教工作。社教工作队成员于1965年7月13日照了这张合影。邹静清特意带上这张合影,希望到丹阳镇还能寻访到照片中的当年队友叙叙旧。</h3> <h3> ↓ 但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国庆节放假了,镇政府值班的年轻人对该合影中的老社教队员现况一问三不知。邹静清不得不作罢,只好扫兴而归。</h3> <h3> ↓ 邹静清经过询问打听后,带领家人来到马道连40号民宅,这里是他们警卫员当年借用的农家营房,招待所长和女军医夫妇也住在这栋房子里。</h3> <h3> ↓ 邹静清指点着这栋房子的木柱、板壁等结构件,告诉儿媳俩哪里有更新,哪里还是原样。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 邹静清和儿媳又寻访到莆顶路16号门牌处,这里仍是信房支祠祠堂,50多年前这里曾是闽北指挥部的临 时招待所。</h3> <h3> ↓ 该祠的门联:江夏家声远,丹峰世泽长,以及门口左右一对石狮子,其景象仿佛还如同当年一样。只是这外墙壁应是重新粉刷,门楣应是重新油漆过的。</h3> <h3> ↓ 邹静清伫立门框下,浮想联翩多。</h3> <h3> ↓ 这祠堂作为原闽北指挥部临时招待所的场所,房屋设施在当时当地也算是比较好的了。 </h3> <h3> ↓ 这祠内现仍呈现出一些喜庆气息。</h3> <h3> ↓ 下午5点半钟,邹静清又转回到曾经住了三年多的民房,还要多想想在这里经历过的陈年往事,多看看在这里时过境迁的沧桑巨变。</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 正巧,这时邹静清遇到房东老黄回家来了 ,两人各自说明情况后,都是喜出望外。</h3> <h3> ↓ 两人好似老友久别重逢,对当年似曾相识相处的情景一一依稀浮现在眼前,谈得十分投机。</h3> <h3>↓ </h3> <h3>↓ </h3> <h3> ↓ 1964年4月,邹静清突发高危钩端螺旋体疾病,正好那天当地女民兵到部队来帮助洗被子、衣服,便发现了邹静清已卧床昏迷不醒,立即向部队领导报告,经测量,邹当时发高烧体温己高达42摄氏度。部队领导当机立断派出专车,把邹静清送到罗源地区医院抢救。经过医院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才得以病愈出院返回部队。这件事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h3> <h3> ↓ 农家屋檐吊蒜头,别具风情有看头。</h3> <h3> ↓ 邹静清从原农家住房去原闽北指挥部机关,要途经路途的现在田野风光。 </h3> <h3> ↓ 当年熟悉的乡村小路,如今来来回回走不够。</h3> <h3> ↓ 这也是邹静清从原农家住房去原闽北指挥部机关,要途经路途的现在田野风光。 </h3> <h3> ↓ 邹静清重走当年每天往返无数次的乡村小路,不禁诸多感叹涌上心头。</h3> <h3> ↓ 他又发现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场景。 </h3> <h3> ↓ 他对眼前的这个场景还要跑过去仔细看一看。</h3> <h3>↓ </h3> <h3> ↓ 邹静清的小孙子对晒场的稻谷产生了浓厚兴趣,脱鞋打赤脚上场耘谷,看上去真的是很卖劲 的架势。</h3> <h3> ↓ 日落西山红霞飞,当天游完宾馆归。 </h3> <h3> ↓ 10月3日8点半钟,邹静清特的带家人到戚军井公园旧地重游。 </h3> <h3> ↓ 戚军井公园位于连江县丹阳镇104国道旁,现在是集教育、 休闲、健身、赏景于一体的廉政文化公园。</h3><h3> 相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率兵入连江,屯兵于丹阳。为解决将士用水,在丹阳镇斜坂以东山坳处凿井,井方形,青石砌造,深3米,井口边宽90厘米 ,井水低于路面2米,井台用长方形条石平铺, 周边砌排水沟,三面围以2米高的短垣,东面铺石台阶,为上下提水通道。 泉水清澈甘甜,畅流不息,足供全军使用 ,故称 "千军井" ,又称 “戚军井"。</h3> <h3> ↓ 在当年闽北指挥部驻丹阳镇时期 ,这里还没有“戚军井公园”之说。</h3> <h3> ↓ 把“明代抗倭遗址戚军井”列为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也还是1982年9月份的事情。</h3> <h3> ↓ 邹静清和这口戚军井也是有着诸多渊源的。 </h3> <h3> ↓ 他在原闽北指挥部特务连三年多时间里,都是从这口井里打水,再用马车拖水到锅炉房,烧开后提供给首长和全体机关人员饮用。</h3><h3> </h3> <h3> ↓ 他说,当年闽北指挥部在这里的时候,这口戚军井是圆形的。现在,不知何时又被改建恢复成了450多年前的方形原貌 。</h3> <h3>↓ </h3> <h3> ↓ 带着家人来看戚军井,跟儿媳、孙子有讲不完过去的故事。</h3> <h3> ↓ 他跪地俯身,跃跃欲试,伸手摸探井水情。</h3> <h3> ↓ 他要再次体验一下戚军井水的温和与柔情。 </h3> <h3> ↓ 他手捧戚军井水,一饮而尽,甘甜润泽心扉 。</h3> <h3> ↓ 他让小孙子也尝尝这不同寻常的戚军井水。 </h3> <h3> ↓ 他在戚军井台面漫步环顾,思绪万千,流连忘返。 </h3> <h3> ↓ 他和孙子站在戚军寨遗址碑前,特地照一张到此一游,以留作美好记忆的纪念 。</h3> <h3> ↓ 邹静清即将要离开闽北指挥部旧址丹阳镇了,他情不自禁在两天内第三次又来到当年的房东家。 </h3> <h3> ↓ 他不厌其烦仍然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h3> <h3> ↓ 他把这半个多世纪前住过三年多的老房子现状,记忆铭刻在脑子里的同时,还拿出纸笔作备忘录,其怀旧念旧的真情可想而知啊。 </h3> <h3> 邹静清带家人的军旅地丹阳镇重游,便这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了。他的下一站旅程,就是要带上家人第三次重回西洋岛之行。</h3><h3><br></h3><h3> 说明: 此美篇中所用图片,除前面几张老照片外,其余均是邹静清之子此次随行途中,用手机拍摄,我只是拿来制作成美篇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