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皖西南重镇安庆之巨石山(一)

莺儿

<h3><font color="#333333">说起巨石山,我身边知道的人还不太多,它是安徽省重镇安庆市罗镇的一个AAAA级景区,离名闻遐迩的天柱山不远。</font></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家大院</h1> 我们早晨六点钟就出发了,临进中午11点才刚刚跨入景区范围。这是一个阴冷的秋日,田野、树木、村庄甚至山的轮廓模糊而无精打采,似穿着一件老气而无色调的衣裳,沉闷无力。 虽然是周六,偌大的停车场却很空旷,也许是这里的名气还不够响,也许是天气不够亮堂,带不来好的心情,总之有些空荡荡的。 我们在停车场打了个转,觉得还是先要解决肚子温饱问题后上山比较合适,于是又退出来,向着来时沿途看到的一家饭庄驶去。 这个饭庄称之为“刘家大院”,来时看路牌蛮大的,可是反过头来找时,却曲里拐弯的,隐藏在一片又一片的树林深处。我们顺着忽高忽低、越来越狭窄的坡道行进,一路顺着路牌“还有一百米”的指引,终于在好多个“一百米”之后找到了这个饭庄的所在。一处高坡,几亩密集的银桂树,两三个亮晶晶的水塘,一窝上百只的山鸡,一条欲咬断捆绑的绳索的土狗和满满的挂着自家招牌的红灯笼,构成了这家饭庄的全貌。 可能是旅游淡季,偌大的三层小楼只有老板夫妻二人。他俩看上去都是五十好几的中年人,中等身材,抄着黄梅戏里听过的方言与我们交谈,老板娘掌勺,老板打下手,一桌午饭就在宽阔的厨房里忙碌开了。 很快一桌菜就陆续上来。所谓旅行最重要的就是吃住行,这可是我们的第一餐,大家饶有兴致地边吃边点评起来。偏咸偏辣偏炒菜,这是大家的第一印象。来到安徽,当然要点上榜《舌尖上的中国》的“臭鳜鱼”了。大家你一筷我一筷地夹进嘴里咂咂,爱闹的杨摇摇头:“又臭又咸吃不惯!”马上招来了一阵揶揄:“没品味!”、“入乡随俗啦!……其实这个鱼经过腌制真的挺咸,但又不同于我们这里的咸鱼,肉质比较粗,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没吃过的人确实需要适应一下。倒是他家的豆腐细嫩、柔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最后上了一个老鸭汤,是整只鸭用枣子、香菇炖的,汤汁极浓,立刻有人提议加萝卜重煮。于是每人先舀了一碗,再拿去炖煮。一个地方一种饮食,再上来的汤淡而无味,反倒是先前的鸭肉软烂,浓汤芳香,大家又有些后悔起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起来。<br> <h3>听老板说他家还可以住宿,便随着他上了三楼看看。只见三楼整个一层都被收拾成了客房,房间里两床一卫,类似标准间的模样,一共十一个房间,都是雪白的床单、被套,只是地板上落了些灰尘,看来也空了有一阵了。老板开了一间100元的价格,费用倒是不贵,只不过我们下了山可能还会去其他景点,便未置可否。老板赶紧把我们带到晾台上,“看看,在这里看风景很美呢!” 他说得没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向远处眺望,天气虽然阴沉,但笼罩着一层薄雾的前方仍看得清是一片浩淼的水域。天和水在远方相接,已经成了一种颜色,只有山势的蜿蜒才把它们硬生生地隔断,硬生生地涂抹上浓重的黑色。 “那是菜籽湖!”老板说。哦,这就是钟灵毓秀的菜籽湖啊,那是长江北岸最重要的水禽越冬地,每逢秋末冬初,鸿雁、白头鹤、小天鹅就会飞来过冬,变成一个童话的王国。与此同时,菜籽湖畔还是文人学士、才子佳人的诞生地。著名的散文“桐城派”就起源于此。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也是那方水土养育。近代,更有美学家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生于此。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我正在出神,老板又开口了:“住我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晚上五六点钟可以看大雁从头顶飞过,我看惯了没什么,你们没看过一定很震撼,很惊奇的呢!” 精明的老板确实打动了我的心,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原地带的人,这是多么强烈的诱惑啊!这时,小伙伴上来一把拽住了我的衣角,“巨石山还没上呢,在这发啥呆,等下来咱们再说嘛!” 我依依不舍地又看了一眼菜籽湖,转身离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