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诱惑

敏敏郁金香

<h3>10.9,也许是因为出生在秋天,所以对这个季节格外偏爱。天气转凉,北方秋高气爽,树叶已经泛黄,我还等什么?出发,带着背包,相机,呃,还有护腰。十天前,我突发腰椎间盘突出,连走路都困难,每天只能平卧。没想到,经过治疗和修养,十天后我竟然扛着背包相机出发了。</h3> <h3>飞机在兰州上空盘旋时,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尽收眼底,想起去年看的国家地理十月刊,讲述孕育生命的的摇篮有多么神奇,心中顿时对它肃然起敬。看不到南方的茂密的植被,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秃的黄土,生命在这里好像格外顽强。</h3> <h3>落地第一餐,走街串巷看到什么都想吃,不由自主进了羊肉泡馍店,30元,分量很足,吃得肚儿圆。</h3> <h3>10.10,一大早与这次跟随的北京嘚瑟团伙伴们相聚。年龄最大的七十四岁,最小的也五十多了。可他们队伍里有的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出发了走长线了,不得不佩服!一群性格豪爽,玩起来不亚于年轻人的大哥大姐们,我压根没觉得有年龄差距。</h3> <h3>第一站,黄河石林,距兰州180公里。想看石林可以说是几经周折,这里的景区不同路段被不同的部门承包,所以观光车就分好几种。坐了大巴换电瓶车,电瓶车坐完换驴车(第一次做,其实还挺舒服的),驴车下来了告诉我们要换卡丁车上观景台,卡丁车坐完其实也要自己走上观景台的。就这样我们一行人既来之则安之,坐完了所有的交通工具之后爬到了山上。事实证明,必须到观景台才算来过石林。有许多游客可能只坐完驴车在峡谷里溜达一圈就算来过了。</h3> <h3>形成于400万年前的黄河石林蔚为壮观,当我站在石林的土坡上,脚踩砂岩,瞭望四周时,只有“腿软”的感受。几百万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将原本高高隆起的黄土高坡冲刷成石林,见证着地质的变迁,让人类顶礼膜拜。<br></h3> <h3>忘记介绍此次出行的领队刘禹江同学,一位吃苦耐劳,细心周到,知识丰富的退伍老兵。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也是我2015走甘南的领队,老友相逢喜形于色啊!</h3> <h3>10.11,又是一大早我们按计划到了景泰县的永泰古城遗址。明万历三十六年,为抵御外敌入侵(主要是蒙古)在此修建了古城,当时城内驻兵两千余人,城墙很宽,可行驶四轮马车……而今除了留守的几十户人家,已空空如也。这里因为它的古朴自然,晨光中牧羊人赶着羊群出城的照片曾得过许多摄影大奖。</h3> <h3>我们这个不是摄影团却按照摄影团的要求体验了一把,雇羊群拍照。羊儿们以为出城吃草去,不想又被要求赶进城门,然后又赶出去……来来回回三趟羊儿已茫然不知所措,完成任务赶紧去吃草了~</h3> <h3>古城对面的小寺庙</h3> <h3>苍茫天空下土墙里一棵光秃秃的树叉子,好像最能代表大西北的苍凉。看过电影《决战刹马镇》的应该会在这里找到背景。</h3> <h3>古城里为了拍电影修建的教堂,破败不堪,也许要的就是这种破败和沧桑感。</h3> <h3>因为俯瞰古城像一只龟,所以这里又叫永泰龟城。四百年过去了,这座古城还算保存的完好,据说当年夯土的时候土里加了小米浆以增加夯土的粘度。</h3><h3>这一天下午我们驱车300多公里赶到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因为限速,到达已是夜里十点了。</h3> <h3>10.12巴丹吉林镇,八年前就想来的地方,今天终于来了。</h3> <h3>图片上的内蒙大汉叫苏和。许多次沙漠越野大赛的冠军。也是我们这次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越野的头车司机,我有幸成为苏和的队友。</h3> <h3>头车的几个不怕晕车的,😄,耿大姐,万哥,刘同学,汪同学,拉风的合影!</h3> <h3>二十一人,五台车集结,有点壮观。</h3> <h3>没来过沙漠的时候对沙漠是什么印象?干燥,沙尘暴,荒芜人烟……然而,当我们坐着苏和的北京Jeep40在沙海里冲浪时,除了惊叹沙丘的美丽,也惊叹于他精确的方向感,我们坐在车里永远不知道翻越一座沙丘之后沙丘的下面是什么?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下坡,也可能是一片湖泊,还有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的沙丘……越野车为什么可以在沙海里驰骋,进入沙漠全部要轮胎减压放气,估计只有平时一般的胎压,这样才可以在柔软的沙子上柔软的前进,当然过硬的车技是最最重要的。</h3> <h3>原来沙漠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海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绿色的植物在沙漠中生长。</h3> <h3>苏和送我的沙漠菊花,有种香甜味</h3> <h3>沙丘的线条光滑细腻,又圆润饱满,正如耿大姐说的“如少女的酮体”一般尽显温柔优雅的美。</h3> <h3>我能想象当苏和开着车在沙漠里飞驰时,他的心也像鸟儿飞翔一般的自由~方向盘在他手里就是旅行的翅膀。</h3> <h3>那朵小小的绿色植物叫“沙漠玫瑰”,沙漠中的人儿也有浪漫情怀。它的根很浅很浅,只要有一点点雨水的滋润它就可以生存下来。</h3> <h3>沙漠中的午餐,尽管吃了一些七七八八的小零食,我们没留下任何塑料垃圾。</h3> <h3>车在沙漠里荡漾,我和耿大姐往左边一看,说了一句“那边光线真美”……话音未落,苏和说,美我们就去看看,一脚油门踩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砂锅,浑浑噩噩的冲下来回头一看,除了尖叫和夸赞苏和的车技,实在找不到适合形容的词语。原来这就叫“涮砂锅”!在形如砂锅的大沙丘边缘(锅边)冲一圈。</h3> <h3>在我们的要求下,苏和又一个人开出去涮了一次,这一次我不在锅里,在使劲的拍照。90%人是不会有此体验的。</h3> <h3>像个勇士一样归来的苏和。如果让我对他的车提个缺点,那就是坐在后排的视野稍微窄了些。我好希望有更大的车窗,更完美的视觉感受。</h3> <h3>涮完砂锅,继续前进,没想到开到一个高高的沙脊上苏和突然停车了。我们下车一看,又一次腿软了。往下一百多米深的地方是一个蓝如宝石的沙漠湖泊,美极了!</h3> <h3>此时沙漠风穿过我的身体,阳光照耀我的脸庞,我只想大声的呼喊,我爱这多姿多彩的世界!<br></h3> <h3>巴丹吉林的沙子有着我从未见过的细腻和光泽……</h3> <h3>那片海子的所在就是我们的营地,苏和沙漠里的家,有营房,有帐篷,有吃的喝的……还有……骆驼🐫</h3> <h3>爬上高高的沙山看日落,让大家体力消耗得所剩无几,因为爬一步退半步,脚陷入深深的沙子里,拔出来又踩进去……</h3> <h3>手脚并用爬上山头,终于得见傍晚迷人的沙丘,红彤彤的沙漠日落。</h3> <h3>被刘同学鼓励下去踢沙子,是满足了我童心未泯的需求,玩得有多累?累倒在沙坡上了😄</h3> <h3>夜晚,沙漠的星空璀璨,怎舍得错过拍摄星空的大好时机。于是随老师们一起到沙漠里拍星空,人生又一个第一次在这里实现,第一次用自己的相机拍星空,并且当了一回拿着手电筒指向天空的人。当我站在浩瀚沙海之上,茫茫星空之下,越发感觉自己的渺小。不停的抬头仰望星空,我真的好幸福。</h3> 10.13从巴丹吉林沙漠出来又花了半天时间,再一次沙漠里冲浪,我们都适应了很多。后半天又长途跋涉500公里,到达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镇。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旅游旺季,休息十一个月的繁华小镇。<div><h3>胡杨林是一首诗 每年只有一次 仅仅存在十多天的绝美绚丽 下次的邂逅,又需要整整一年 来的太早,没有千姿百色的绚丽颜色 到的太晚,又会被高原的秋霜打掉了叶子 它是神奇物种!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后一千年不朽! <h3>千年伫立,又千年孤独……</h3></h3><h3><br></h3></div> <h3>在两处胡杨林景点,我们选择了游客比较少的“大漠胡杨林”,事实证明人确实少很多,正值胡杨林旅游旺季,几乎所有来这边的游客都是来看它的。</h3> <h3>进入景区,大片的胡杨矗立在眼前,魂牵梦萦的一片金黄,千奇百怪的姿态,或伸展,或屈曲,或纠缠,或匍匐……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照在人的脸上都泛着金光。</h3> <h3>我发现我拿着相机呆若木鸡,脑海里没有了构图,没有了光线,拍水镜胡杨的倒影已经无法让我感觉新意,它的美已经被无数摄影家收入镜头,顺光逆光怎么看都像一幅艺术画。我没办法拍,于是只有在胡杨林里游荡。遇到参加环胡杨林马拉松的中国选手给他加油。</h3> <h3>说是没办法拍,还是不时的按着快门。我终于感受到我不是摄影发烧友,缺乏他们的耐心,细心,我可以感受光线的美,却无法从一堆杂乱的景象里找到构图。</h3> <h3>一棵胡杨树有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叶子,从老到年轻分别是花边的,圆的,柳叶形的,发现有的叶子生病了,长了很多瘤子,是不是意味着胡杨树也生病了?</h3> <h3>大漠里生长的胡杨,如此遒劲有力。</h3> <h3>生病了</h3> 我感觉我浪费了我的相机,黔驴技穷。因为怕扛重重的相机包和脚架,我才选择这个28-300的镜头,其实从来没有一镜可以走天下,到用的时候就知道,该广角得广角,该长焦得长焦,所以,技穷了吧。真心佩服耿大姐,黄大姐,总是负重前进,那么专业和认真,这次她俩对我的影响最大。<br><h3><br></h3> <h3>夕阳西下,光影中有种朦胧的美</h3> <h3>总是喜欢看骆驼,因它有着一双乖巧的眯眯眼,我想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骑它们,它们的乖巧让我不忍。</h3> <h3>全副武装的耿大姐其实喜欢静静的拍照,所以,即使我想偷学,也不忍心打扰。</h3> <h3>刘同学发了一组全部是胡杨树干倒影的图,我怎么还是觉得叶子漂亮?😷</h3> <h3>胡杨林里最不缺乏的色彩就是红色,随处可见红衣红裙,有的大姐真的是拖着箱子来换衣服拍照的。所以,我没有穿红色,怕队友找不到我。</h3> <h3>很遗憾,我拍不好胡杨林,但我徜徉其中,无比幸福。<br></h3> <h3>10.15居延海拍日出。我们四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大概六点赶到居延海景区门口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了,真正的people moutain people sea。霸好拍摄位置,听到旁边架脚架的老大哥像开机关抢一样按高速快门,我也学着啪啪的按,景色宜人,出来的照片简直美呆了。</h3> <h3>清澈的湖水,翱翔的海鸥,太阳一跃而出,霞光万丈。</h3> <h3>还有美丽的芦苇荡,风中摇摆着像在歌唱。</h3> <h3>海鸥的翅膀逆光中成了彩色的,真美。</h3> <h3>两位大姐和海鸥的亲密合影让人看了好生羡慕,我干嘛去了。其实居延海的拍摄真的是争分夺秒,为了日出那一刻,人们不惜离开温暖的被窝,摄影师们更是提前去霸位,美景令人陶醉,留下的照片更能长久的滋润心灵。</h3> <h3>下午到了黑城,怪树林景区。黑城景区有多大?没坐观光车不知道,坐了才知道,太大了!但我不喜欢,直到去了怪树林,才静下心来拍片。红衣女子不知道是不是模特,正在摆造型呢。</h3> <h3>怪树林,是胡杨林的愤怒,是一大片死去的胡杨,千姿百态的伫立或者倒下,或匍匐于沙漠之中,因为这死而不朽的身躯引无数摄影家竟折腰。</h3> <h3>逆光拍摄,缠绵</h3> <h3>依然有喜欢骑骆驼的游客</h3> <h3>我在等待你的老去</h3> <h3>刘同学和胡杨</h3> <h3>一块死去的胡杨木</h3> <h3>我为你鞠躬精粹</h3> 我为你遒劲向天(我跪着拍的)<br><h3><br></h3> <h3>10.16离开额济纳旗前往甘肃金塔胡杨林,途径弱水河畔,想起那句,“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河畔的清晨也是心旷神怡。</h3> <h3>到了金塔胡杨林,这里其实是人工种植的胡杨林公园,环境优美,特别适合散步,年轻的胡杨树在微风里摇摆着它的叶子,满地洒落的金黄色树叶🍂像天然的地毯。</h3> <h3>我依旧拍我的小品</h3> <h3>不拘一格的小品</h3> <h3>难得有一张全景</h3> <h3>一对幸福的人儿,也成了我们的风景</h3> <h3>夕照</h3> <h3>又拍到夕阳中的芦苇花了</h3> <h3>还有河畔的日落</h3> <h3>10.17一路回程,走张掖,这次我没去七彩丹霞,去了上次没去成的冰沟丹霞。冰沟丹霞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国内窗棂状宫殿发育最好、规模最大的地质地貌遗迹,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命名地,被评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造型独特,颜色没有那么绚丽,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形似宫殿,有的独树一帜,无论怎样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10.18,从张掖到西宁,翻越祁连山,我正是感冒发烧的状态,一路都没体力拍照,从刘同学那里盗图吧。仙米彩林犹如油画般铺陈在眼前,祁连山上刚下过大雪,让我们过了一把雪山的瘾。<h3><br></h3> <h3>翻越十二盘,观景台上拍到的盘山公路。这一路司机小金师傅都稳稳当当,着实辛苦了!</h3> <h3>披星戴月有风没雨的日夜兼程,这一路跟随“嘚瑟团”的老大哥老大姐们跋涉近3000公里,让我感受到他们忘记年龄,热爱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积极态度,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看到祖国大好山河,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徜徉在其中,让我想起一段话:窥见天地间大美与大智慧存于斯,亦知晓个人的渺小与无力,却仍然坚定地行走其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