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作者 马彩爱</b></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b>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天气特别的好。瓦蓝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我们一行八人驱车去天峻山。因为去年YZ和YQ没上去。</b></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b> 从林场入口处到一步崖是一段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这一路上明显感觉没有去年的路好走。九曲十八弯的,还有几个急转弯,路上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我坐在车后排右侧,提心吊胆,手心不停地冒汗,感觉体温在升高,胃里在翻腾,因为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不过LZ驾驶技术特别好。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步崖.。</b></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b> 从一步崖到文峰塔,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我们带上随身物品,步行上去。小路两旁多为落叶乔木和灌木丛,它们已经脱去了华丽的外装,留下了近乎光秃秃的树枝,正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满地的枯叶,让人不禁想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顺着山势往远处看,这里只有两种颜色,蓝色的天空和灰色的树干,置身其中,感觉完全不同,因为去年来天峻山是深秋,而今年来天峻山已是暮秋。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秋风无情地扫着落叶,树枝上的叶片所剩无几。踩着厚厚的枯叶,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变迁。</b></font></h5> <h5><b><font color="#167efb"> 大约十二点钟,我们来到文峰塔。站在看台上,环顾四周,山峰连绵不断,参差不齐。远处有一层淡淡的蓝色晕圈飘浮在半山腰上,似云,似雾。听李大哥说,他多次来到这里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介休城的轮廓,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是幸运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介休小。介休城地处低洼处,在这里看到的版图显得非常的小。我极目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信合苑那一块红楼区,我们就居住在那附近。近处的村庄巴掌大,星星点点。文峰塔是介休的制高点,在这里最得意的事就是照相。</font></b><font color="#167efb"><b>太阳正当头,现在照相是逆光。我喜欢摄影,寻找最好的摄影切入点,不停地转动着手机,让太阳放射出它最美的色彩,人置身在蓝天、太阳、文峰塔的幕景前,</b></font><b><font color="#167efb">摆着各种造型,定格这美丽的瞬间。 </font></b></h5><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h3>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b> 山有其高度,也必然有其深度。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路,向山的纵深区迈进。小路上铺着厚厚的落叶,不只是今年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阵风吹过,树枝不停地摇摆,继而如后浪拍前浪之声响,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噢,原来这就是松涛声。有大自然的交响乐陪伴,上山虽说辛苦但也不失为一种快乐。我们已年过半百,顺便锻炼一下心肺功能,挑战自我极限。我们喘着粗气,相互鼓励着,一脚深一脚浅地向前迈进。</b></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b> 大约走了四五十分钟,我们来到了这座山的边缘,真是无限风光在险 峰啊!好大的一片沟壑。眼前的山黑黢黢的,却显得十分凝重。一座座山不规则地排列着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沟壑间充斥着一层淡淡的透明的蓝色。一条铺在山涧中的黄色带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那是大山深处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面对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禁遐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容易啊,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繁衍,没有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喧嚣,有的只是一片静寂,一生的守护,一份简单而又纯洁的心,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一阵风迎面吹来,打断了我的思索,我闭目静静地享受着风的抚摸,光的照耀。 </b></font></h5> <h5><b><font color="#167efb"> 李哥夫妇是我们这一伙人当中年龄比较大的。嫂子腿脚不好,步态蹒跚。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李大哥都搀扶着她,一步一步向前走。李大哥除了当司机还肩负着照顾嫂子的责任,肩上挎着背包,包里装着随身需要的物品,水啊,干粮啊。尤其是上山,更加觉得负重,但李大哥没有一言半语的抱怨。我们跟在后面,愈发觉得李大哥形象的高大。我心里一阵酸楚,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人生不就是如此吗?相互搀扶,彼此照顾, 相濡以沫,你是我的拐棍儿,我是你的耳朵,平凡中见真情,言语里有温暖,有这样的一生,足矣!</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 我们比李哥夫妇小几岁,有他们做榜样,我们 又怎能退缩呢? 小华姐和我都晕车,在伙伴们的相互鼓励和照顾下,我们都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移步换景,欣赏着这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景!</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 途中,我们见到了一棵百年老松树。它的主干特别的粗壮,也许三个人合围也抱不住。它的枝旁逸斜出,伸向四周。好大的一个树冠,站在树下感觉遮住了整个天空。连着树冠的侧枝,纵横交错,虽然没有人工的雕琢,但大自然这风刀霜剑自然把它们修剪得层次有序,你压着我,我撑着你,你缠着我,我绕着你,相互支撑着,生长着,延续着。这颗古老的松树留下的不仅仅是年轮,更记载着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艰难岁月。</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 途中,我们还见到了一颗百年松树。这颗松树长得比较特别,有一侧一半碗口大的树枝与主干形成了三十度的夹角直趋向地面,一年又一年,也许是无法承载厚厚的积雪,也许是向大地俯首称臣,它被折服了。它沉淀了岁月,丰富了内涵……</font></b></h5>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b> 不知不觉夕阳已西下,我们开始返程。感觉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要好走得多, 归心似箭嘛! 海拔越来越低。透过车窗,我们看到了对面的半山腰上的树,叶子还没有落光,有深红的,暗黄的,墨绿的,颜色深浅不同。触景生情,我们唱起了映山红,“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歌声在车中回旋,快乐在心中荡漾。</b></font></h5> <h3><b><font color="#167efb"> 每次出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我们小队当中的二李,他们无所图,从不计报酬,贴上车油人工,他们山一样博大的胸怀真令人钦佩!一生能交这样的朋友足矣幸矣!</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5><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10月</font></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