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日,可以说这个日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日子不但重要,更是庄重且神圣!因为,就是在这天鲁迅美术学院迎来了八十周年的校庆,世界各地鲁美毕业的莘莘学子,只要条件允许都从四面八方纷纷赶了回来,满怀感恩和激动的心情参加这隆重的艺术庆典。</h3> <h3> 回家,最普通又那么温暖的一句话,再回美院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毕业二十多年了第一次回家。拍张照片让时间定格、让记忆永存、让流年驻足。回家;真好!</h3> <h3> 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里,与相识的、不相识的都下意识的打招呼问好,没有距离、没有尴尬、更没有伪饰,我想这就叫真情实感吧。回来的校友们相互寒暄着,彼此倾诉着……每一个角落里、每一处景象中都流淌着浓浓亲情!</h3> <h3> 站在我身旁的是: 艳梅、书红两位好大姐,当年上学的时候,由于是年龄小的原因少不谙事,承蒙两位好大姐对我倍加照顾。现在回想起当初的点滴往事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谢谢两位好姐姐,衷心的祝愿你们永远的开心、快乐、幸福。</h3> <h3>二哥、六哥、不知名的校友,记忆生成为片段,如此温暖。</h3> <h3> 好兄弟鸿钧,虽然我们不是一个班的,但是上学的时候却处的特别投缘,如今见面还是毫无违和感。这头型、这服饰、这耳洞真是太拉风了。呵呵!</h3> <h3>寝室里的大哥,当年绝对是郑伊健的翻版。</h3> <h3>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当在食堂晚饭结束后,我们就三五成群的坐在寝室楼的阶梯上,或是天南地北的胡侃、或是看着那些穿梭中的妖娆背影品头论足……呵呵!兄弟几个在当年的寝室楼前坐下来拍一张,再寻找一下曾经的感觉,坐下了可是起来时却老费劲了。唉!瞬时间感觉到还是年轻真好!</h3> <h3> 寝室五哥,一个憨厚、朴实又风趣、幽默的汉子。他的专业可以说是响当当的,爱好也是涉猎特广。五哥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更是非常的强,这次校庆同学相聚我们班回来人之齐、情之切都是五哥的功劳。五哥,谢谢你!</h3> <h3> 二哥、四哥、五哥、六哥、老七(本人)、老八,兄弟几个来一张。</h3> <h3> 当年我们的导员志刚老师,如今重逢真是百感交集。对了,还有导员姜黎老师大家相处的就如兄弟一般!</h3> <h3> 挨着艳梅大姐,笑的如此开心的是大“鹅”同学,她是大连人;也是一位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热血女子。不过,当年我总是和她开玩笑、学她的口音、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时候确实是纯粹的就是感觉好玩毫无他意,不过现在想起来就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唉!真是羞愧难当呀。大“鹅”现在郑重其事的对你说:对不起。嗷!</h3> <h3> 这张合影中,位于中间站立很是瘦弱的老者,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她就是我们当年的工笔画老师;刘东瀛先生。我想刘老师完全可以胜任先生这一称谓!她的花鸟工笔画作品目前在国内水平之高、立意之深、技法之熟……应该是无人可及。刘老师最可贵之处是待人平易近人,尤其是她对待学生真是体贴入怀。她教学严谨、育人有方,画田多年勤耕不辍。经过了这么多年,刘老师的身体还那么硬朗、气质还那么的清爽,让我们这些弟子真的是特别的替她高兴。刘老师:祝您身体永远康健,永葆艺术的青春!</h3> <h3> 当年的寝室楼如今已成为行政办公楼了,哥几个和保安大哥疏通后,大家蹑手蹑脚的找到了当年的寝室拍照留念。艾玛!当年我们那个脏的毫无下脚之处的寝室今天竟然是党政办公室。哈哈哈!突然我们几个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h3> <h3> 按毕业的时间和系别组合拍照,然后在签字墙上郑重的签下自己的名字,每一个环节都在笑声和亲切的氛围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h3> <h3> 中午,校友们按照事前院里安排的流程都到院食堂就餐。走到每一处都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也许是到了多愁善感的年龄了吧,一路上鼻子一直是酸酸的。</h3> <h3>如今食堂的伙食和当年我们的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呀。</h3> <h3> 真心的感谢这次校庆活动的组织者和亲历安排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特人文。美院大门旁的老博美斋,专门摆出了关于校庆的一系列纪念品让大家挑选。同时,还提供三个展厅进行别具匠心的布置,展出了从鲁美的前身东北美专到如今刚刚毕业一系列的各届毕业照片,还提供铅笔供校友们在自己的照片上签名留念。暖心至极!</h3> <h3> 李向群院长亲自操刀制作这次校庆的纪念徽章,可见学院对这次校庆活动的重视程度了。</h3> <h3>校庆纪念徽章泥稿已经初见雏形</h3> <h3> 精美的校庆徽章诞生了,这可是限量版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收藏价值。</h3> <h3> 当年的美术馆还是当年的样子,时光荏苒还是不曾改变。</h3> <h3> 人齐了,大家拍一张集体照片留念,我们当年的教学楼如今成为了女生寝室。虽然此楼的用途改变了,但是我们对她的情感却依然。因为这里曾经留下了我们太多关于青春的回忆!</h3> <h3>校庆大型文艺演出开始了</h3> <h3>自愿者是在校生,很辛苦。孩子们;谢谢你们的付出!</h3> <h3>大咖们依次闪亮登场!</h3> <h3>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向群先生</h3> <h3> 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h3> <h3>著名油画家、天津美院油画系主任:于晓东先生</h3> <h3>著名歌星、鲁美校友:火风先生</h3> <h3> 相聚总是短暂,但内心总是情长。不知不觉隆重且又朴实的校庆已接近尾声,省城的夜晚也是华灯初上。兄弟们徜徉在美院通往校门的小路上,一路既有唏嘘感叹又有满腹温情。临别了美院!校门前再拍一张留影把我们最好年华挥洒的地方刻存在心间。</h3> <h3> 分别前的小聚总是情义满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h3> <h3> 当年球队的兄弟们来一张,共同回忆一起踢球、一起喝酒的的日子。</h3> <h3>把酒倒满,不醉不休。</h3> <h3> 来来来,来点花絮。嘻嘻!看看这些头像,除了有个性更有故事!</h3> <h3> 我们当年的解剖老师 : 王家增先生,现在在首都一所高校任教。想当年绝对是美院的一道风景线,被称为鲁美的崔健。大家看看现如今和崔健还如复制、粘贴一样。嘎嘎嘎!</h3> <h3> 这位帅呆了、酷毙了的是寝室四哥,一个外冷内热轻易不苟言笑,但是交往起来却令人特别舒服的好哥哥。</h3> <h3> 注意;此处红灯亮起。平时乐于搞怪的寝室三哥,仗义、率真是他的本我名片。三哥现在是庄主了,很牛逼的资本家。哈哈哈!</h3> <h3> 寝室五哥,永远的好大哥。关于他已经在前面有所详细介绍,此处省去一万字。</h3> <h3> 寝室二哥,搞笑高手。同时也是狂热的摇滚发烧友,当年在美院一把吉他、一副嗓子,后面可老了女粉丝了。</h3> <h3> 鸿钧,我另一个班的好兄弟。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丫,当年就已经是一个超级富二代了,我们吃饭都合计是点菜还是喝汤的时候,他就拥有了上千的随身听了。呵呵!今天看他的装束还是标准的土豪!</h3> <h3> 寝室六哥,当年我们的班长。六哥是一位很有管理方法的领导,不过如今给自己的形象没有管理的太好。这可咋整!!!</h3> <h3> 我班的张月童鞋,当年的靓妹,如今的美女。目前在上海华师大任教,别看颜值那么高人家绝对是用手艺吃饭。纯粹是秀外慧中的典型代表!</h3> <h3> 寝室老七(本人),这些年也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造的是满脸沧桑。</h3> <h3> 这张照片放到我的美篇里,看似不相关但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说不相关因为这是我们系八十年代毕业的学兄、学姐聚会场面,画面中他们和他们的老师还有歌星火风一起觥筹交错,畅所欲言。不过说不同凡响的意义却是真的存在,因为照片中有带我走入绘画之路,又为我从专业上、生活上铺路搭桥,关心备至的恩师:陈晓武老师。老师如今在北京发展事先也不知道他也回来参加校庆,无意中在老师的微信里看到了,真是百感交集。在这里诚恳的对我的恩师道一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h3> <h3> 最后的全体合影是这次聚会的华彩奏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即便如今我们都身处五湖四海,但是我们都曾在鲁美这个大家庭里共同生活、学习过,那就如没有血缘的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的情归一处,心系彼此!</h3> <h3> 回忆,是一种美丽!翻开老照片,再看看当年我们的样子,如今,除了哑然失笑我想更多的是对岁月的感怀。珍惜当下,活好每天!也许最简单的才是最快乐的吧。</h3> <h3> 下面这两张照片准确的说也属于是老照片了,依稀记得大概是十多年前吧,我们班的兄弟姐妹一起回沈阳参加老八的婚礼。那些年的这些人如今依然是负重潜行下的匆匆赶路人!</h3> <h3> 两张海报似的头像集合图片看似很是相像,其实,时间相隔十年。</h3> <h3> 相见不如怀念,但相见更会怀念。鲁美;您就如我们的母亲,我们愿您永远安好。校友;我们就如兄弟姐妹,我们愿我们自己快乐永恒!</h3><h3> 专业上我们绘画讲留白,那最后我想说;就如我们绘画时留白一样,我们留的不是空洞、乏陈,我们留的是空灵、深远……</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