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

月半弯

<h3>  偶然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栏目里,看到了儿童文学家曹文轩,他聊到了他的父亲,也是个教书匠。他把自己童年的回忆,和父亲间的真挚情感,全部倾注到那本后来家喻户晓的《草房子》里。 “没有父亲,就没有曹文轩,就没有油麻地的时光,就不会有那所‘草房子’。”他说。原来《草房子》里的主人公桑桑和桑乔就是以曹老师和他当了几十年的小学校长的父亲为原型写的。原来调皮的桑桑就是小时候的曹老师,原来猎人出身后来当了小学校长的桑乔的原型就是曹老师的父亲。</h3> <h3>  了解到这个背景后,再次品读《草房子》,才发现在那些草房子里,不只有桑桑和他的爸爸,不只有曹文轩和他的父亲,那里面住着我们每个人的童年,也同时记录着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故事。</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1. 秃鹤</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秃鹤原名陆鹤,因为是一个秃子,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原本他对秃头毫不在意,甚至还以为自己秃头与众不同而得意,但渐渐地他发现同学们对他的嘲笑,他戴上帽子遮盖秃头,可同学们更是摘掉他的帽子来打趣,他想到逃学,尤其是桑乔校长居然要因为他的秃头不让他参加多校的体操比赛,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他执意报复,在体操比赛马上就要胜利的时候,他把帽子抛向了空中故意破坏比赛。从此同学们恨他,不跟他说话。秃鹤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当学校的文艺汇演《屠桥》节目需要一个秃头的角色,秃鹤主动报名参演,并且在这次文艺演出中活灵活现的出演角色而得到大家的尊重。 <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人无完人,或许我们会因为某种缺陷而遭人嬉笑唾弃,但我们要学习秃鹤的坚强,积极面对不幸,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尊重,用自己的努力捍卫尊严。</h3><h3>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游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美丽的成长之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痛楚和泪水才能绽放得更美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纸月</b></h3> <h3>  纸月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女孩,不知父亲是谁,母亲生下她之后自杀,从小便由外婆抚养长大,本来她不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但是原来的学校老有人欺负,而转学到油麻地小学。没想到纸月转学以后,刘一水仍然欺负她,纸月是个懂事的女孩,为了不让外婆为自己担心,她没有告诉外婆,只是自己默默地流泪。直到桑桑帮助她把男生打跑后,她才露出一丝微笑。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话不多的女孩,却总能帮助别人。</h3><h3> 心里美才是真的美。大哲学家弗郎西斯·培根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美丽。是的,其实每一种美德都是出自善良的内心,它让人们肃然起敬。无论一个人的形体和容貌是否美,人们都会为他的心灵的闪光点而感到自豪。</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白雀</b></h3> <h3>  白雀是个长得极好看的女子,她往那儿一站,象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还是很耐看。她与蒋一轮老师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及交往过程,看得让人怦然心动。可惜因为桑桑一个送信事件,让两个互相有情的大人姻缘殆尽。看白雀这一章节,总忍不住去回忆那样的月光,那样的荷塘,那样的笛声。可惜蒋一轮和白雀最终是没能在一起。桑桑只当这是一个和平时一样的错误,可以撒谎,认错就能弥补。然而这个错误,永远不能弥补,代价不仅是两人分手,还有蒋一轮精神上的折磨……<br></h3><h3> 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永远错过!</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4. 秦大奶奶</b></h3> <h3>  秦大奶奶的身材高高的,十分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只有粽子大的小脚上穿着一双绣了淡金色小花的黑布鞋,裤脚用蓝布条十分仔细地包裹着,拄着拐棍,一头银发,在风里微微飘动。因为政府征用了她的住所,与油麻地小学乃至当地政府作着旷日持久的抗争。桑桑和其他孩子“奶奶——”的深情呼喊,唤醒了垂老的秦大奶奶坚硬顽固的心,使她奋不顾身地去解救落水的女孩;在油麻地小学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中,她自觉放弃了曾经倾注了自己和丈夫所有青春和心血的关于土地的梦想,搬出了草房子,在这之前,秦大奶奶是任凭你几条大汉将其放在门板上也抬不走的呀。最终心甘情愿融入了油麻地小学,并最终在救南瓜的过程中在艾地里永生。</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5.杜小康</b></h3> <h3>  杜小康个头长得高,比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但是一夜之间,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喜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面对这些变故,这个小小的孩子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坚强,他不仅勇敢的承受了,还在陪这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h3><h3> 尤其是读到杜小康放鸭回来,在冬天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卖东西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在家境破败的情况下,能够经守住生活的考验,从容面对眼前的一切,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逆境使人成长,诚然!</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6. 桑桑</b></h3> <h3>  桑桑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h3> <h3>  《草房子》是一部干净美好的儿童文学读物,全书自始至终洋溢着淳朴的美感。以男孩桑桑的经历为线索,串联了油麻地许多平凡的男女老少的悲欢离合。那个在纯净月光下哭泣的善良少年“秃鹤”;那个文静懂事的女孩纸月;蒋一轮老师和白雀姑娘阴差阳错的故事;油麻地小学和秦大奶奶的渊源;历经生活的磨砺变得成熟稳重的杜小康;精明能干又孝顺的牧羊少年细马;以及注重荣誉却更关爱孩子桑乔校长……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桑桑病后康复的蜕变中,留下了供人想象的空间。这些故事给读者带来的欢笑与泪水、感动与温暖人情,一如油麻地澄澈天空中如水的月光,久久地照耀在心头,隽永又难忘。</h3><h3> 掩上书卷,细细回味,我们的童年不正像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那样宁静,温馨,悠远而又永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