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镇杂感
闲暇的时候,总会快意地骑行一段。每次同样的路,同样的景物,并无多心去旁骛,目的只有一个,锻炼锻炼,出出汗,让心情在有氧运动中更加的舒畅。
寂静的乡道中,专注地穿行,专注到内心空空如也,骑行带来的快感有时候是无法形容的,要说缺什么的话也只是缺少一个骑行的伴罢了。在稻香扑鼻的路上,深秋黎明的风有点霜寒,但这点并不能阻止我满身的汗畅淋漓。
几乎每次,我都会把农庄作为骑行返程的必经之路,因为那里风景独好,人文和自然融为一体,每次我都会驻足,或欣赏或沉思,偶尔也能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景。更喜欢的是古辣大哥大嫂做的簸箕粉。我是个吃货,传统的做法,米经石磨磨出浆加簸箕炊制而成的粉,多少能吃出点农家的味道,我爱吃卤味的,咸中带酸的卤汁与簸箕粉一捞简直就是绝配,早餐就在光盘行动中解决了,当然,汤料的三鲜粉也非常好吃。<br></h3> <h3>农庄晨光</h3> <h3>农家簸箕粉</h3> <h3>
偶尔经过镇上的老街,总感觉老街变了味,渗杂着非常怪的味道,经过岁月侵蚀的老街,骑楼早已危危倒去大半并建成了新楼,只剩下破旧的几幢骑楼在诉说着老街的“脏、乱、杂”。还很早,街上没几个行人,想起小时候伯母带我逛老街的情景,再看看现今的老街,不禁感慨唏嘘。那时年纪尚小,逛老街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伯母家很穷,但每次带我逛街总是很舍得,一分钱一块饼干,两分钱一块糖,伯母总是管我吃个够,卖冰棍的吆喝着,五分钱一根白条冰棍,一毛钱一根的绿豆冰棍,伯母也从不吝啬,在那年代,冰棍是我们最高规格的零食。那时的老街什么都有,每逢圩天,逛街的人接踵摩肩,曾几何时,它是小镇繁华的缩影。现在的老街,乌烟瘴气,看到的景象,几乎是代表着小镇部分蛮荒群体的真实写照。很多地摊都是卖“特码报”的,只要是圩天,一群群的人围着摊点的准是卖特码报的,买码报的人热情总是那么的高涨,他们从没赌赢过,但仿佛“买码”给了他们生活的希冀似的,把辛苦劳作赚来的钱输个精光,唉!……老街里大概有七八间麻将馆,每天打麻将的都人满为患,麻将馆门口乱七八糟地停满了摩托车,占了半边街,打麻将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人,他们整天甚至整夜地留连忘返于老街的麻将馆,似乎忘了家中还有妻儿老小。上了年岁的老人,三个五个的围在卖生烟丝的小摊前,大概那烟丝是非常便宜的吧。</h3> <h3>老街掠影</h3> <h3>
离开老街来到菜市周边,又是一番不同,买早菜的、吃早餐的人络绎不绝,老阿婆们弯腰拱背挑着蔬菜在寻找好的摆摊位置,佝偻的背影,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生活多么的不易,远远传来屠商们砍骨头清脆的声音,都说小镇的猪肉是全县最贵的,想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能感同身受。临近中午,菜市已经非常热闹了,菜刀与案板交会时发出的声音,在各种嘈杂声中脱颖而出,而周边的小饭店,已经座无虚席,抑扬顿挫的划拳猜码声与嘈杂声相互和着,他们,在大口地喝着本地产的“土茅台”——农家酿的米酒,酒的度数不算高,大概在28到35度之间,但喝后却后劲十足,容易醉人。</h3> <h3>小镇一角</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最喜欢的一定是广场了,它是小镇文明与繁荣昌盛的象征,偌大的广场,整个县也找不出几个这么大的。平时镇里大型的活动都在这里举办,每逢节庆,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振耳欲聋的锣鼓声与成片成片的欢声笑语响彻小镇,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茶余饭后,广场还是人们纳凉散步的好地方,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这里尽情释放童真。广场上栩栩如生的铜雕——铜牛,是小镇的图腾,勤劳勇敢、朴实忠厚、热情大方是小镇的真实民风。</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圩逢节,这是小镇一年中最最重要的节日,四面八方的人争相涌入,这一天的街上、广场、甚至镇上所有开着门的房子里全都挤满了人,人多到水泄不通超乎你的想象,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小镇的繁荣。家家户户好客的主人们奉上久负盛名黄糍、蕉叶糍、粽子,客人们早已迫不及待,不是因为饿坏,而是因为馋坏了,管它吃不吃相的,好吃的东西就是要快到嘴,快下肚,方言里有句“三只黄糍做一口”,形容的便是黄糍的好吃,要大口吃,嫩滑嫩滑的,不怕粘喉。尝罢糍粽,更有丰盛的一桌菜等着客人,一般都少不了柠檬鸭、白切鸡、扣肉,这也是本地非常独具特色的佳肴,如何选食材,如何做,如何下料,以后再告诉大家吧。</p> <h3>风情艺术节表演</h3> <h3>人山人海的广场</h3> <h3>露圩黄糍</h3> <h3>露圩粽子</h3> <h3>露圩蕉叶糍</h3> <h3>露圩人民的图腾——铜牛</h3> <h3>
酒足饭饱之后,大型的蓝衣壮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原生态的蓝衣壮舞蹈,原生态的蓝衣壮山歌,一定能令您目不暇接大饱眼福。台上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演员,来自小镇的各行各业,有的是教师,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农民,还有的是学生,他们不是专业的,但他们却是最最敬业的。在这里我有必要浓墨重彩地给他们送上溢美之词,白天工作学习或者干农活都十分辛苦了,但是为了一台节目,他们牺牲了仅有的空余时间,牺牲了节假日,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常常废寝忘食地排练到夜阑人静。每次登台演出,他们都能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他们多次参加市县举办的比赛,并多次荣获一、二等奖,不但为镇里争了光,更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大回报。他们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并发扬光大的吗?那可是我们蓝衣壮水彩小镇文化艺术的底蕴与精髓之所在啊!</h3> <h3>蓝衣壮演员在表演</h3> <h3>壮乡歌手</h3> <h3>牧归</h3> <h3>
华灯初上,热闹了一天的小镇又恢复了它本来的安静与祥和。大街上人很少,奶茶店橘黄的灯光下,几对小情侣在里面窃窃私语,他们的身影仿佛化成了小镇美妙的音符,给人留下的是安静、悠闲、快乐的联想。
写着写着就停下来了,灵感其实是很奇怪的,有时候可以一泻千里,更多的时候是理不屈,词还穷。最后,请容许我引用别人的话来作结语吧: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忠诚与善良,少一些虚伪和索取;多一些实干和奋斗,少一些虚骄和自满;多一些开拓和创新,少一些保守和懒惰;多一些坚韧和倔强!少一些畏难和圆滑。——牛的精神!小镇人民的精神!
唯愿小镇的明天更加的美好!</h3> <h3>小镇旖旎风光</h3> <h3>小镇旖旎风光<br></h3> <h3>小镇原生态风光</h3> <h3>小镇原生态风光</h3> <h3>小镇去年的“网红”</h3> <h3>小镇去年的“网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