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俗话说,相貌美丑不如有个好身段。我没见过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是不是如诗画里那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我所见过的美女图确是个个如赵飞燕那般清瘦,除了唐朝的杨贵妃,你仔细看看古代的仕女图是不是个个轻盈如燕,身影窈窕,面容清秀,而且个个都是透着才华横溢,那股内涵的气质,给人外秀慧中,端庄优雅,大方得体。</h3><h3><br></h3><h3>
</h3> <h3>
苏轼的“冰肌自是生来瘦”,黄庭坚的“抱琵琶、为谁清瘦”,秦观的“消瘦、消瘦”,周邦彦的“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男人们这么喜欢骨感美人,时代风气就都按照男人们的喜好来打扮女人了。所以现在的男人还是如此,只要身段妖娆,细腰似软柳,轻盈,脱俗便是男人不离的风景。<br></h3> <h3>看着这些仕女图,我不免想起“李三瘦”,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的审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遥遥呼应,21世纪以来,“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时尚。到处都是减肥的广告,到处都是减肥的产品。是啊,无论是古装还是时装,瘦人穿起来总比胖人要优美典雅。
</h3><h3><br></h3> <h3>
帘外秋风萧瑟,我又想起若不惊风的黛玉,那瑟瑟风中,一把锄头,衣襟兜着落花,潋滟秋波迷茫,那种清瘦的美,既有凄美又有惆怅,轻叹,泪花,万重心事折叠,伴着花絮藏于尘埃。这般寂寞世故的女子怎不让宝玉牵肠挂肚?<br></h3> <h3>古时候的淑女就是美,醉卧藕花深处的卧姿也是那么娇媚,婀娜多姿,娇媚诱人。不像现在的女性,醉酒丑态百出,大吼大叫,甚至乱性,让人汗颜。女子不识酒量,似乎在当今社会盛行,或许新时代的环境如此吧。古时候的女人一般是自酌自饮,找一方安宁,静逸自勉。所以,淑女贤德要看女性可否知含羞。</h3> <h3>再看看当今世界,都愚昧的追风,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两脑空空,满腹狐疑,胭脂粉泪也不见得有宝钗看宝玉背影时痛心哀伤的美。现在的女人把美当做取悦别人的资本,而不是精致自己生活的乐趣。
</h3><h3><br></h3> <h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年后的今天更适用,这才是一个看脸看身段的时代,男人看女人的标准是,先看身段在看脸蛋,至于贤惠贤淑已不敢枉言,时代不同,巾国不让虚眉更是彰显的淋漓尽致。<br></h3> <h3>人生一世,有句谚语,人生老来难买瘦。在古人眼中,玉步舞蹁跹,阿娜多姿,纤指弄弦,轻盈如燕便是美色。如今归风送远,肥环大臀,昔日高台空雨烟,箫声绝,换了人间。时间的女子,总想瘦如柴,弱不经风,生的些怜悯,让看他或是爱他的人总会生出些牵挂和怜惜。如今的世道,女子要美,似乎是失去了自信缺失了内在的那份气化和来自自身德智的那份气质。</h3> <h3>在我看来,世间多变,斗转星移,各国风情不同,自然时代不同,有的地方还是黄花瘦为妻肥,这样才章显嫁得好,换做我入了他们的圈岂不是如三朝无食的乞讨老。而有的地方则危机四伏,生怕自己生子后肥胖让丈夫嫌弃,拼劲权利用尽金钱去减肥,谜底不是健康,而是怕斗不过三啊四点。我便一笑,肥瘦各异,健康便好,只要自己自信,青春自留,如果你再花枝招展,该离开的人也不会挽留。记得有朋友说,某女士为了挽留丈夫花了百万整容,最后惨不忍睹。在我看来相貌美丑,身体肥瘦,健康就好。劝君莫惜金缕衣,安康自乐了一生。</h3> <h3>我不免细想,为秋愁哀伤,这个物欲索求的社会里,确实是一个男人看脸,女人看物质的社会,这种索求所欲只能让时代慢慢倒退而不是进步。如果我们能放下贪婪,放下面子,就现实的自己过放下的生活,一切便会安好。<br></h3> <h3>女人啊,不光要漂亮还得有才华,蕙质兰心,才可立足于当今的社会。多读几本书,多喝几杯茶,让大脑充实,让心灵更纯静,不求所欲便是幸福。
雪颖20181020《言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