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式优雅,古城绽放—圣马洛漫游

飘扬

机缘巧合,与足球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我,为了观战2018女足U20世青赛,我有幸与前女国足的队员之一:著名守门员高红,一起来到了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圣马洛小古城,在此连住一周,因而成就了我在古城圣马洛的漫游、闲逛、随拍。<br><br>古城三面临海,高高大大的城墙将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城墙约有两公里之长,二战期间,坚固的城墙抵抗住了纳粹的轰炸,但城里的建筑却毁于战火。战后,法国人重建了老城,除个别重大纪念性建筑按原样重建,其它则完全依据17~18世纪的建筑风格而建。 <p>空中俯瞰整个圣马洛古城。(网络照片)<br></p> <p>长堤回眸</p> <p>圣马洛是一块积淀了浓厚的文化、传统,散发着上千年历史古韵风彩的土地,因其美丽的海滩、古城墙而扬名海外。</p><p><br></p> <p>古城东面正对大西洋,城墙脚下有片沙滩,无风时,海浪微微泛起,发出柔和、温婉的声音,时不时有海鸥鸣叫着飞起落下,大人们坐在沙滩上,孩子们奔跑着...</p> <p>圣马洛城墙三面有多个城门入口,登上城墙可绕城漫步,不同时刻、不同方向都有不同的风景。<br></p><p>临海望下去,城墙的高度可达几十米,悬崖峭壁直插入海;而向城内看,高度也就十几米。</p><p><br></p><p>早霞染城<br></p> <p>远眺古城</p> <p>借老天的一片彩云,为古城披上梦幻的色彩。</p> <p>到达圣马洛的翌日清晨,我早早登上城墙,法国人也许没有早起的习惯,城里城外寂静无声,平静的海面银光闪烁,几只海鸥在窃窃私语。</p> <p>终于遇见早起锻练的人。</p> <p>古城墙上晨练的背影。</p> <p>太阳露出了笑脸,染红了天空,眏衬出了大船上复杂的桅杆。</p> <p>此时的古城依然静悄悄的,安静的有些任性,天空呈现淡淡暖暖的色彩,似乎在唤醒沉睡的古城...</p> <p>古老的路灯以及在高高屋顶上翻飞、落脚的海鸥,为略显深沉的古城增添了色彩与活力。</p> <p>此时漫步城中,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p> <p>古城里的街道都是这样窄窄的,小石子铺的路,那个尖尖的建筑是古城标志性建筑物—圣文森特大教堂,12~18世纪修建,二战中曾严重受损,后经重建。</p><p>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眺望古城,教堂尖尖的屋顶似宝剑剑指蓝天。</p> <p>大教堂内地面上有块著名的纪念铭文 : (上面部分)1535年5月6日,雅克-卡地亚跪在这里,接受大主教的祝福,然后扬帆起航,发现了加拿大; (下面部分 Honoré MERCIER, 魁北克总理,1891年访问圣马洛留念。</p> <p>图片来自旅居法国的陶嘉老师。</p> <p>窗台上的鲜花,各色招牌、路灯、小凉台上绿栏红椅及黑衣女子,点缀着古城,令古城生机盎然。</p> <p>清晨,小酒吧迎来了第一批客人。</p> <p>红色与牛仔的搭配。</p> <p>法国女人的优雅从来与年龄无关。</p> <p>瞧这一家子。</p> <p>我们下塌的酒店就位于古城里,从房间推窗而望,古城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p><p>正好一场小雨刚过,屋顶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格外清新。</p><p><br></p> <p>我窗口探出,边看边想,那个小窗户里要是有个人就好了,真是想啥来啥,一位银发老者来到窗口打电话,我赶紧按下快门,哈哈,意外收获一幅美图,真是可遇不可求啊!</p> <p>游客在城墙上漫步。</p> <p>金光镶金边。</p> <p>小女孩儿真是个美人坯子,夕阳柔美的光线令她那飞扬的发丝金光灿烂。</p> <p>街头一隅,抽烟小憩的女士。</p> 到了傍晚时分,古城里的游人不多了,街头艺人却纷纷登场亮相。<br>这二位刚摆开架式,就来了一红一绿、一女一男二位小朋友,十分应景地坐在地下。 <p><br></p> <p>虽然围观的人不多,但歌手弹唱得很投入,小朋友听得也是津津有味。</p> <p>二位街头艺人,都留着长发,其中一位长发及膝,有点真假难辨。</p> <p>这大概是几个家庭一起出游,每家二三个小孩儿,组成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p> <p>晚上的游人三三两两,与白天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少了许多喧闹,多了一份恬静。</p> <p>街头酒吧等待着夜游客人的到来。</p> 街头艺人在做魔术表演,小朋友安静地围坐半圈。一位红衣大叔坐在小朋友身后,引起了我的注意:瞧他的坐姿,随意中透着那么不随意,满是胡茬的脸一副萌萌哒的表情,礼帽、花围巾,斜挎的小包,这打扮在俺们天朝肯定会遭人诟病的,而这里没有人关注他,只有我少见多怪... <p><br></p> <p>我转到他身后,心中暗自发笑,这姿势真够难拿的,不过,一身红色衣裤与小朋友们满搭配的,只是那壮硕的小腿显得有点突兀。</p> <p>古城南面,一条长长的防浪堤坝弯曲着伸向大海,宛如狡龙一般。尽头的灯塔忠实地为来往的船只指引方向。</p> <p>小朋友走在窄窄的防浪堤上。</p> <p>古城东北面有一大片海滩。退潮时,沙滩长达数公里,沙子绵软细腻,而涨潮时,汹涌澎湃的潮水快如闪电,瞬间就会逼近城墙,潮汐落差可达十五米之高,波涛撞击城墙的声音震耳欲聋。<br></p><p><br></p><p>古色古香<br></p> <p>在圣马洛的日子里,一有空我就会来到这片海滩,漫步闲逛,北大西洋洋流强劲,八月份的海风感觉冷飕飕的,时阴时雨的气候,令这片海滩游人并不多,但总是有一些勇敢的人,嬉戏于沙滩上。<br></p><p><br></p><p><br></p> 有人裹着厚厚的外套,有人却裸露着大腿...<br> <p>勇敢的小女孩儿,奔向大海...</p> <p>海鸥在身边起舞。</p> <p>情侣漫步</p> <p>情到深处</p> <p>这娘俩,身姿神同步!</p><p><br></p> <p>孤独在海边</p> <p>不经意间,一对身着鲜艳怪异服饰的黑人青年闯入了我的镜头中。</p> <p>得到允许后再拍,表情顿时严肃、刻板了许多。</p> <p>一个阴冷的早晨,居然有一位年轻女士不畏海水凉寒,独自在此游泳。城堡、城墙、海水、一抹亮色以及凹凸有致的身姿,可惜只有我一人在欣赏......</p> <p>美女上了岸,冻得她围着同伴儿团团转。</p> <p>北面城墙根下那一长溜大木桩,潮落时,这里是小朋友与海鸥追逐玩耍的好地方。</p> <p>投一点食物,引得海鸥欢叫着上下飞舞。</p> <p>玩得兴奋的小男孩儿秀起了倒立小把式。</p> <p>清晨及傍晚的这片海滩,随天气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每次来都会令我有新的发现。</p><p><br></p> <p>潮水不断涌进退下,在海滩上留下美丽的痕迹,夕阳的余晖与海水交融互映,水鸟抢啄着潮水送上来的美食,此情此景令我流连忘返。</p> <p>清晨,潮水渐渐退去,沙滩平坦似天空之镜,如梦如幻。</p> <p>城墙根下这些高大的木桩,就像卫士一样排列,据说是为减少汹涌的潮流波涛对城墙冲击而立,木桩经常年浪花拍打,潮涨潮落在它们身上刻下了岁月痕迹。</p> <p>木桩映晚霞。</p> <p>孤芳自赏的小海鸥...</p> <p>返航的帆船</p> <p>腾空的小朋友</p> <p>即将告别圣马洛的头天晚上,我再次来到这片海滩。此时天空云霞格外绚烂,那晚,整个海滩似乎就我一个人,趁着潮汐彻底涨满之前,我慢慢地走,静静地看,体味着这片落日海滩的恬静与安宁。一周的时间,令我对圣马洛有了依依不舍之情。<br></p><p><br></p><p>孤独的大木桩。每天见证着壮观的潮起潮落。<br></p> <p>远处小岛与古城的连接之路,很快将被海水淹没。</p> <p>古城魅影</p> <p>一对情侣坐在沙滩上,享受着浪漫时光。</p><p>最引我注目的是那对盛着红酒的高脚杯,晚霞映着杯中红酒,似红宝石般晶莹剔透、璀璨溢彩。</p> <p>刚拍完这张片子,汹涌的潮水就逐渐逼近了,小俩口马上收拾走人,说时迟那时快,海水瞬间就淹没了海滩,涌到了城墙下,掀起浪花朵朵...</p> <p>以为他们就此打道回府,而两人转身却登上了城墙,坐在墙头上继续喝酒,继续享受这浪漫时光。</p> <p>历史上,圣马洛凭借天然屏障,即潮水汹涌,涨潮时有无数暗礁,落潮时有城墙大炮,固若金汤,傲然屹立于布列塔尼半岛北岸,被英吉利王国、尼德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羡慕嫉妒恨。</p> <p>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圣马洛人桀骜不驯的基因一直传承着,十六世纪末圣马洛竟然宣布独立,提出的口号是:“非法国人、非布列塔尼人,我是马洛人”。但独立只维持了四年就重归法兰西。</p> <p>在圣马洛的日子里,我两次遇到这些唱歌的老者,一次在城外,一次在城内下榻的酒店旁。他们似乎有两个团队,穿不同的衣服,相互对唱。</p><p>虽然听不懂唱的什么,然而从歌曲的旋律听得出都是老歌,是那种雄壮激昂、激励人们意志、唤醒人们内心记忆的歌曲。不知这些歌是否与圣马洛有关?</p> <p>狭窄的街道,老同志们对列二阵,你唱罢来我登场,互相鼓励、鼓掌,街道两头的游人越聚越多,很多人一起唱,高潮迭起,群情激昂。</p> <p>演唱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游人观众仍不忍离去。</p> <p>游客们与歌手的都有点意犹未尽,最后以一曲手风琴独奏,结束了街头演唱会。</p> <p>古城的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古城墙下的时装走秀,古老与现代,历史的变迁浓缩在此。</p> <p>一位白衣男子正在广场上做肥皂泡泡表演。该男子一身白衣白裤,短发及肩,脖子上系着一条棕色围巾,动作潇洒飘逸,风度翩翩,随着双手上扬,一串串大小形状各异的彩色泡泡便从天而降,吸引了众多的小朋友追随着、欢呼雀跃...</p><p><br></p> <p>随着白衣男子每次不同的挥动,如同魔术般地神奇地拉出各种形状的泡泡,不规则的、巨大的,细长的、圆的...</p><p><br></p><p>肥皂泡表演具有娱乐和艺术创作的特色,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要能扬出变幻莫测的泡泡,是需要高超的技巧、配方完美的溶液以及一气呵成、熟练的动作才行。</p> <p>此时,爸爸的肩膀成了孩子们最有力、安全的支撑!</p><p>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孩子们脸上笑开了花!</p><p><br></p> <p>夜晚,古老城墙下普通的灯光,被小朋友发现了“新大陆”。站在灯光前,可将身影映射到城墙上。</p><p>这三个小姐妹玩的不亦乐乎,摆出各种姿势造型,童趣十足。</p><p><br></p> <p>这艘停泊在古城边港湾里的大船,是仿造的海盗船,现在是“皇家之星”博物馆。</p> <p>古城最大的城门。</p> <p>围绕在古城周围的海湾大大小小有七八个之多,港湾里停泊着无数各色私人小船,桅杆林立,很是壮观。古城的人口也就5万多,每个家庭几乎都会拥有一只小船,闲暇之时,一家人乘着小艇,在大海上或垂钓或海泳或坐看日出日落,这样的生活好令人向往。</p><p><br></p> <p>古城居民生活一瞥</p> <p>这是在圣马洛旁边的山上看到的战争遗留痕迹,累累弹痕告诫人类:铭记历史,远离战争,才能永保和平!</p> <p>到达圣马洛当天下午,正好赶上中国姑娘的首场比赛,对阵海地黑姑娘。在球场门口远道而来的海地球迷披红挂彩,环顾四周中国球迷却寥寥无几。</p><p>从当天开始我就成为了球场里少得可怜的中国球迷,中国队的忠实的粉丝,肩负为中国姑娘加油呐喊助威的重任!</p> <p>英国球迷助阵</p> <p>吉祥物人偶与观众</p> <p>8月9日,比赛开场—中国姑娘与德国姑娘。</p> <p>比赛结束,记者采访中国队主力队员。</p> <p>中国女足最辉煌最鼎盛的时代,她们被誉为“铿锵玫瑰”,在中国足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画面中的她就是“铿锵玫瑰”最耀眼的队员之一高红,她曽获得二十世纪亚洲最出色的女足运动员、99年中国足坛门王的称号。本次出战的中国队出场主力阵容中有一大部分曾是她的弟子。</p><p>很荣幸有这样一位资深专业人士在身旁,我是看热闹,边看边学,她是看门道,边看边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