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是如何分的

常吟盈

<h1><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各位美友早上好!</b><br></div></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1><font color="#ed2308"><b>如果你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看看下面这个内容,或许会对你有点滴帮助!</b></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b>一、平时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经常会提到“色温”的概念。</b></font></h1><h3><font color="#b04fbb"><b></b></font>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厦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h3><h3><br></h3><h3>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 </h3><h3></h3> <h3>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h3><h3><br></h3><h3>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h3><h3><br></h3><h3>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h3> <h3><b>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nbsp;</b></h3><h3><b><br></b></h3><h3>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h3><h3> <font color="#ed2308"><b>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b></font>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数码)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厘定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h3> <h3>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h3><h3><br></h3><h3>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h3><h3><br></h3><h3>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h3> <h3>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h3><h3><br></h3><h3>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h3><h3><br></h3><h3>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h3> <h3>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h3><h3><br></h3><h3>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b>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b><br></h3> <h3>二、很多人对<font color="#ed2308"><b>白平衡概念不是很清楚</b></font>,更不知怎样正确设置调整,以至于许多初用数码相机的人对拍摄的照片色彩不满意。要想真正掌握了解白平衡,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概念。 </h3><h3><br></h3><h3>色温这个概念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h3><h3><br></h3><h3>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br></h3> <h3>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熟悉不过。</h3><h3> <font color="#ed2308"><b>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K。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font>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h3><h3><br></h3><h3>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 </h3> <h1></h1><h3>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h3><h3><br></h3><h3>摄像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h3><h3><br></h3><h3>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手动、室外、室内等模式。在室外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室外模式;如果误设定在室内模式,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室内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在室内钨丝灯泡的光线拍摄时,可以设定在室内模式。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室外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h3> <h3>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h3><h3><br></h3><h3>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h3><h3><br></h3><h3>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就要在拍摄现场光源下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调整手动白平衡(不同的机器调整方法不同,可参阅说明书,一般是按住手动白平衡钮1-2秒系统提示完毕即可),有些摄像机备有白色镜头盖,这样只要盖上白色镜头盖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h3><h3><br></h3><h3>注意,一定要在被摄现场光线下进行。</h3><h3><br></h3><h3> 操作过程大致如下:把摄像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h3><h3><br></h3><h3>共同学习,努力精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