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孙思邈陕西耀县人,活了141岁。</b>早年入道,精通道家典籍。他发现道家最高境界乃是济世活人,于是他选择了道家的一个分支一一医药学。在医学研究中,他坚信<b>“蛇多的地方,方圆百里必有解药”。</b>因此,他隐居深山,潜心钻研世间疑难杂症和绝症。其著作传世的有《千金要方》,《唐新本草》和《千金翼方》。<b>他的著作中对药物的分布、采集、加工、泡制讲解之独到,下药之准,用药之神被尊称为“药王”。</b></p> <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010101"> 史书记载:大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不生,且重病卧床不能起。众太医束手无策,徐茂公举荐孙思邈。经孙思邈悬线诊脉和隔帘针灸后,顺利生产,母子平安。开明的唐太宗赐他一道赦令:大唐名山大川的药材任你采集,任何人不得阻拦。</font></b></div><font color="#ed2308"> 从此孙思邈的脚步更加广泛,从莽莽的秦岭到八百里的伏牛山,又到二郎船地区。</font></h3> <h3><b>二郎船药王庙,药王医虎。</b></h3> <h3> 在人们心中,孙思邈早已成了神灵,世人虔诚上香。</h3> <h3><font color="#ed2308"> 南召县二郎船村与镇平县二龙乡隔山相望,地处群山之中,山高水幽,物种丰富,地质复杂,民风朴实,历史悠久,远离城市,没有厂矿,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一条起源于二郎船西山的河流,自西向东曲折蜿蜒,汇集众多山溪后注入村东部烟波浩渺的二郎湖。河流中部有一巨石,酷似舟船,据说二郎神曾经登此石船乘风破浪斩水妖、用石扁担担山镇太阳,以拯救万民炎热干旱之苦。石船对面有一俊秀挺拔的小山,山上遗留有二郎神古庙。二郎船村名也由此而来。</font></h3><h3><b>伏牛南麓二郎船,</b></h3><h3><b>神农本草品种全。</b></h3><h3><b>药王访药到此地,</b></h3><h3><b>留下传说俞千年。</b></h3> <h3> 南召县南河店镇中学校长<b>史向峰</b>提诗赞曰:</h3><h3><font color="#010101"><b>人生不上二郎船,</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缺十少一梦怎圆。</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能见仙山缭绕雾,</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顺风顺水度华年!</b></font></h3> <h3><b> 在二郎船地区的深山里。孙思邈发现: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壁立万仞的悬崖,还有深不可测的峡谷,也有飞瀑流泉的山溪,更有翠绿莫测的深潭。特别在宋庄组南大河的发源地一一五湖山。(这里是南阳市十大徒步旅游线路之一。)有连绵起伏的高山草原和宽阔平坦的沼泽湿地。</b>这复杂的地理环境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物种多样的上佳药材地。他又发现这一带的山旮旯中还零星住有人家,且都是世居,这又给他提供了访药材、访药方的极大便利。</h3><h3>从此他成了二郎船的常客,二郎船人也把他当成贵客。他为村民们治病,向村民们访药。这一晃就是数十年光景,这期间他留下了三则神奇的传说,现与大家分享。</h3> <h3><b><font color="#167efb"> 据说药王爷攻克了当时是绝症的噎食病(食道癌)、干痨(肺结核)、气鼓(肝腹水)。</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一次他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三个人在下棋闲聊。就问道,这大忙天你们三人咋没干活?我们有病干不成活。</font></h3><h3> 啥病?我是干痨,他是噎食,指着微胖的人说:他是气鼓。(在当时这都是绝症,假装得了绝症自然不用干活,不巧遇到药王爷。)孙思邈立刻给他们三人开了药方,并嘱咐依方服用,月余即可见轻能劳动。<br> 一月之后,孙思邈路过此处,又见他们三人在下棋闲聊。上前问病。三个懒汉早看见孙思邈又来了,故意装着说病又厉害了,那方不但没效反而有害。说着干痨的人咳的气都上不来,气鼓的人大口长出气,好像更胀了。<b>孙思邈愤而怒曰:我这方原来没用,说着拿出《千金要方》撕下那三个方子,扯碎丢弃了。</b></h3><h3><b>从此之后这三种病无人能治,又成了绝症。</b></h3> <h3> 孙思邈把自已长达一个世纪的生命都献于医药学,大部分时间在山野间穿行,研究中药材。因此他酷爱药材,珍惜药材。他每到一处访药方、访药材、采药材都丰常留意药物的生长环境、地理特征。<b><font color="#167efb">他还给自己和采药人定下一条规矩:每一处药材,都不可采完,要留下做种子的,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药苗。</font></b>每次遇到采药人,他都耐心的讲解这一道理。人们觉得他说的对,就默默遵守并义务宣传。久而久之,这一规矩在伏牛山南麓一带形成了一条铁律:药王爷护短,挖药不可挖绝。(在伏牛山地区,人们心目中孙思邈就是一个看药材、护药材、普渡众生的药神)。<b><font color="#ed2308">这一铁律被二郎船地区的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承下来,直到今天。也正是这一铁律的约束,使二郎船周围的群山中的药材历经千年而没有被人为的挖绝、采绝,这也是此地药材丰富的一条重要原因。</font></b></h3><h3>解放后60年代,卧龙区安皋镇的一个采药人,在二郎船两峰垭山中搭建窝棚,专挖天花粉。在此半年中,他挖尽所有天花粉。在离窝棚不远处,他挖出一个举世罕见的大货:半尺来粗,三尺来长。人们传言他把天花粉王挖走了,将会受到惩罚。果然那人回安皋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尽头场已故老人王保林讲述,他与挖药人相识。)</h3> <p class="ql-block"> 孙思邈长年累月穿行于大山之中。人们有了难病常常找不到他,世间庸医又久治不愈,等找到他时已病入膏肓,虽可医治病痛,却无力回天,还是驾鹤西归了。<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久而久之人们传言,孙思邈看病,看一个死一个。</b>一次孙思邈路过一个杂货铺,年轻的店伙计没病也不信邪,要让孙思邈看病。他手按柜台,纵身一跃出了店铺,突然肚疼难忍。<b>孙思邈一把脉说,你马上就活不成了,你跃出柜台时肠子扭劲,谁也治不了。那店伙计果然没一会就死了。又有一人不信邪,憋尿装病,等孙思邈医治。结果憋的太久,膀胱憋破了。孙思邈一把脉说:膀胱破了,非华陀再世,无人能治。(华陀是外科始祖,可通过手术把膀胱缝起来。)</b>从此以后传言传得更神了,再无人敢找他医病。</p><p class="ql-block"> 至此孙思邈离开了寻方访药数十年的二郎船地区,回陕西。在途中他遇到送葬的棺材滴血,根据血迹他判断出是妇女难产,且还能医活。遂开棺医治,顺利生产母子平安。世人皆传孙思邈能把死人医活,从此孙思邈名声大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此可以说孙思邈成名在二郎船地区,扬名在陕西。</b></p> <h3>孙思邈给老虎治病。</h3> <h3>世人心目中的孙思邈形象。</h3> <h3>孙思邈石刻雕像。</h3> <h3>孙思邈老年像。</h3> <h3> 本人世居二郎船村,文中的故事究竟发生于何地已不可考,但这几则传说在过去没有网络和电视的年代在<b><font color="#ed2308">二郎船却流传甚广,家喻户晓。</font></b>文中药王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如侵权请联系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