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价

雅木杉

<h3></h3><h1>  知道什么是亲情价么?标准的解释是:一件东西不管有多贵,当告诉父母的时候,都要说不值钱。</h1><h1> 最近我就玩了一把亲情价,结果让人哭笑不得。</h1><h1> 那日早上母亲出去遛弯过七点了还没回来,我有点儿不放心,下楼去迎。按母亲平常走的路线走过了早市也没见人影,心里有些发急,赶紧又往回返,想着也许是从另条路回家了?结果到家还是没见人影,直到快8点了母亲的身影才慢慢走进了我的视线。赶忙下楼扶上来,一问才知道是拾了张卖助听器的宣传单,顺着上面的地址去了那个门点。见没开门就回来了。</h1> <h1><br></h1> <h3></h3><h1>  显然是母亲想买助听器。</h1><h1> 母亲年近90,听力自然是大不如从前了,说话总打岔,电视声音也开到最大,一进楼门口就能听见她四楼屋子里传出的电视声。</h1><h3></h3><h1> 我说要买助听器跟我说呀,明天我带你去吧。</h1><h1> 第二天按广告上的电话接通了卖家,约好了时间用轮椅推着母亲来到了卖助听器的门点。门点不大,是家连锁店,执照齐全看上去是个正规店。此店离我家不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h1><h1> 两位年轻的女店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母亲分别检测了两只耳朵的听力,得出的结果是高频听力不好,根据这个结果选了一款助听器,经调试母亲说可以。</h1> <h1>  产品可以价格不可以,这款价钱是1800元,母亲听见说啥也不买了,说这么点儿的小玩意咋那么贵?我问好不好使啊?她说好使也不买,太贵了!</h1><h1> 店员见状又取出一款说这个便宜些,1300元,功能效果和前一款相同,只是调频幅度小一点儿。我说这款还行。店员冲我一笑偷偷伸出5个指头小声说:报这个价?我会意地点下头,小店员马上说:大娘,这款500元的怎么样?母亲听说500元马上回道:这还差不多!买了吧。</h1><h1> 店员给母亲戴上助听器,我再问母亲效果咋样?决定买这款了么?母亲点头说行,就它了。店员边调试边告诉她一些用法和注意事项,我则在另一间屋里交付了全款1300元</h1> <h3><h1>  回到家,母亲拿出500元递给我。我说,妈这助听器是我给你买的,不用你的钱。母亲却坚持说我自己有钱不要你给买。我只好顺着母亲收了钱。</h1><h1> 戴了两天助听器,第三天早上母亲一见我就说,助听器买后悔了,耳朵不太聋,用不着,戴着还麻烦。我说你刚戴不太适应,习惯了就好了。</h1><br></h3> <h3> <h1>  再后来母亲越来越很少戴了,走廊里重新响起了电视声。母亲说助听器买上当了,戴不戴都一样,500元白花了。我本来不想买,你非要买。我说妈耶,最先不是你要去的么?买不买也是你决定的呀?咋就成了我非要买呢?母亲说我就是想先去看看,也没说要买呀?她们说得那么好听,就是要骗我钱,你也跟着上当。我不戴了,500元白瞎了!</h1><h1>我心里苦笑,我的妈呀,你不戴了瞎的可不只是500元啊,我那还有800元找谁说去?</h1></h3> <h3></h3><h1>  从此爱唠叨的母亲每天的话题里又增加了一项内容一一倒霉的助听器。</h1><h1> 其实效果还是有的。我发现母亲戴上助听器,电视声音就小了一些,反之满走廊都听得见。</h1><h1> 可母亲就是说不好使,说戴不戴都一样,上当受骗了,白瞎了500元钱,应该找她们去退了,净糊弄人……</h1><h1> 见到我就是这几句车轱辘话,唠叨得人心熟。</h1><br> <h3> </h3><h1>  没办法,我只好又带母亲去了卖助听器的门点。还是那俩店员,还是那么热情,细声细语地问有什么问题。我替母亲向她们传话说不好用,戴和没戴一个样(要求退货的话没好说出口)</h1><h1> 问,一直戴着么?答,这几天没戴。店员说,每天都要戴几个小时,让耳朵逐渐适应才好。说老人家因为高频听力差所以不是听不见而是听不清,导致说话总打岔,母亲点头称是。于是又调试了一下频律给重新戴上问能听清说话么?回答能,嘱咐道要经常戴,常了就能适应了。点头称是,道谢,出门,推母亲回家,至此母亲终于结速了关于助听器的唠叨。</h1> <h3><h1>  母亲还真听话,回来后天天戴着,可有一天走廊里又传出了电视机里大声小气的声音,我赶忙跑下楼来到母亲家问她戴助听器了么?她说戴了。戴了咋和没戴一样?摘下来察看,原来是电池没电了。于是又重新换了块电池给母亲戴上,再调小了电视音量,母亲在一边幽幽地来一句:就是嫌我电视声大呗,我自己在家看电视用不着这玩意,声大点儿碍着谁了?花这么多钱就是不值。</h1><h1> 我装作没听见,一边喊了声“我走了!”一边逃也似的奔了出去,关上房门任母亲自顾自地在门里嘟囔着……</h1></h3> <h3></h3><h1>  有时想想心里也很纠结,我是不是又干了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费钱不讨好的事)关键是这钱还是偷着费的,每当老妈嚷嚷心疼她那500元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嘀咕,何止500元啊?我那还有800元和谁说去?想着母亲要是知道花了1300会是啥反应?止不定要唠叨到何年何月呢!</h1><h1> 有个小品忘记名字了,大意是儿子孝敬父亲一箱上好的海参,谎称五元钱一斤,父亲说吃不了要按这个价卖给楼下邻居,弄得儿子哭笑不得。</h1><h1> 至此我得出结论,使用亲情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当父母的面把贵的东西说贱了,二是当父母把你说贱了的东西真的贱用的时候你得受着。</h1> <h3></h3><h1>  最近给母亲弄了部手机教她上微信,母亲说,把你写的东西传过来让我看看,于是传过去几篇,母亲看了说还行,有点儿意思,让我再传。</h1><h1> 传别的可以,我想这篇是万不能让她老人家看到的。好在母亲不会翻朋友圈(我决定不教她这个)。至于群里,在她看到之前偷偷删除就是了。</h1><h1> 记得替我保密哦!</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