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乡愁老院子

黄善峰

我的老家住在一个叫桃家山的老院子,说是老院子,主要是老家院子三四十年没有什么新变化。还是原生态的土墙青瓦老房子,还是三四十年前一尘不变的老格局,还是房前屋后那一棵棵熟悉而充满年轮的花草树木……<h3>  回到老院子,就回到了过去在老院子所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成了人生最美的记忆……</h3><h3> 小时候,总渴望外面世界的美好,长大后,走遍千山万水,才觉得最美还是老院子,最亲还是父母亲,最浓还是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h3> <h3><font color="#010101">  通往老院子的路,是老家长辈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发投工投劳修建的3.5米的通山路。可供三轮车和摩托车上下山通行,极大的改变了老家长辈们买卖物品上下山,全靠肩扛背驮的原始交通条件。</font></h3> <h3>  </h3><h3> 中秋时节回家乡,漫山红透似火烧。</h3><h3> 丛林尽染迎游子,山高路远不畏高。</h3> <h3>  沿着山路步行约20分钟,便到了老家最高处山梁上。站在梁顶向山下眺望,眼前呈现出一山之隔的两个村庄。山右边是原正沟村一组,山左边是原罗庄村四组,一山之隔 ,两个村庄,两种风格。</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原正沟村一组,近年来发展变化不大,村容村貌还是老样子。只是在原老屋土房的基础上,七零八落地增加了一些楼房。土房、楼房、良田、大树相映,是那种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村子。</span></h3> <h3>  原罗庄村四组,因矿区经济发展和移民搬迁,建起了一排排楼房连着楼房的徽派建筑和门对门、家挨家的移民小区。因山区土地的稀缺,整个新村没有多少活动空间,成了中国城镇高速发展的缩影,也无法承载更多的乡愁……</h3> <h3>  站在老家的山梁上,一个转身,就可以看到老院子第一户人家。熟悉的村头,熟悉的村头小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无数记忆涌向心头……&nbsp;</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小时候,上学离家走,父母送我送到小村头,疾步走到山脚下,回回头,回回头,父母依然在村口。招招手,招招手,父母在小路的那头,我在小路的这头,无限不舍在心头……</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长大后,上班离家走,父母送我送到小村头,山高路远不经走,回回头,回回头,父母依然在村口。挥挥手,挥挥手,父母在小路的那头,我在小路的这头,无限牵挂在心头……</span></h3> <h3>  转过山梁,就可以看见第一户人家屋檐下,挂着金灿灿的玉米,大场上的竹席上也晾晒着玉米,处处显示着深秋农家丰收的景象。</h3> <h3>  大场边上安放着农村传统吊酒用的木缸,木缸上面吊酒时架放天锅,木缸下边是吊酒时烧火的灶洞,木缸边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桶,吊酒时用来向天锅加水,桶边放着木制的腰盆,用来拌酒糟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吊酒用具。</h3> <h3>  在农村老家,深秋和初冬农闲时节,有着吊酒的习俗。吊酒的种类很多,有甘蔗酒、洋姜酒、玉米酒、小麦酒、柿子酒等。</h3><h3> 农村传统工艺吊地酒,味道纯正,入口劲爽,下肚绵长,是农村过年招侍亲朋的佳品。与茅台酒同味同感,是现代工艺无法比拟的。</h3><h3> 路过时,长辈正忙着向木缸内加酒槽子,木缸內冒着浓浓的水蒸气,缸內酒槽子上满后,就可以架天锅吊酒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老家人热情好客,吊酒时,凡路过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热情邀请来品尝。</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杯下肚,这酒好爆呀、这酒好绵呀… 再尝尝、再尝尝…好酒、好手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老院子上空久久回荡……</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场边修着羊圈,里面喂着两只黑色的山羊。听长辈说,这两只羊主要是过年的时候宰了好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line-height: 1.8;"> 谈话间,长辈正在吃早饭,红薯蒸面。看着长辈大口嚼着碗里香甜的红薯,再看看羊圈里的羊和正在吊着地酒,</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心中竟涌起一股羡慕之情。</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 农村冬闲时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晒晒太阳,吃着自己种的绿色食品,炒几个小菜,喝着自家吊地酒,这种简单、快乐、满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生活,就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都市人可望不可及的乡愁……</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 瞬间,我明白了,记住乡愁,不仅是记得故乡的模样,更重要的是那份难得地快乐和满足。</span></h3> <h3>  初冬季节的老院子,家家户户路边、大场上、屋檐下都堆满了柴火。每年老院子长辈们开始上山砍柴时候,就意味着寒冬和春节即将来临。&nbsp;</h3><h3> 此时,我想起了柞水诗人郑学良写的诗歌《在冬天来临之前》,所描写的意境。随便篡改几句: </h3><h3> 在冬天来临之前</h3><h3> 赶紧上山拾捡些柴火</h3><h3> 老家的房子还很破旧</h3><h3> 这个冬天不能冻着两个人</h3><h3> 一个是老人 一个是孩子</h3> <h3>  寒露过后,即将霜降,到了农村腌菜时节。老院子旁边的菜园子卷心菜和辣椒还长地正旺,长辈们性子急地己经开始腌菜了。</h3><h3> 每到冬天,老院子长辈们都有腌菜过冬的习俗。不管家里人多人少,都腌有腌菜和酸菜,一样一瓦缸,一吃一个冬天。<span style="line-height: 1.8;">脆脆的腌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酸酸的酸菜,成了小时候最美的味道。老家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腌菜面、酸菜面,至今吃起来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津津有味。</span></h3><h3> &nbsp;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个缺吃少穿的七八十年代,父母亲用简单的腌菜和酸菜,把穷苦的日子竟过得那般的温情……</span></h3><h3> 瞬间,我明白了,老家腌菜和酸菜的味道,是难忘乡愁的味道……</h3> <p class="ql-block">  最喜老家柞水蓝,空气清新好家园。</p><p class="ql-block"> 晨闻鸡鸣鸟欢唱,夜伴蛙声渐入眠。</p> <h3>  深秋季节的老院子,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着秋收的玉米。有用铁丝挂成的倒钟字型,有用木架排成的一字型,造型各异,向往来的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点缀着寂静、祥和、美丽的老院子。</h3><h3> 我被眼前这难得的景象所吸引,加快脚步向前走。走近看,长辈正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晒着太阳,随手干着家务活。窗户边的墙壁上挂着一串串火红火红的辣椒,屋檐下晒着红红的辣椒和金灿灿的玉米,好一幅美丽的秋收丰收图。<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迅速按下手机快门,留下了这份难得地美丽……</span></h3><h3> 霎时,勾起了我年少时,同父母一起干农活的美好记忆。掰玉米、割麦子、扯黄豆、挖洋芋、打核桃、拣板栗……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玩耍式的劳动,丰富了人多彩的童年。在父母亲上洋条子般的夸奖声中,高兴地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小大人。</h3><h3> 瞬间,我明白了,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美丽的乡愁……</h3> <h3>  喜欢老院子深秋的天。淡淡的天空,淡淡的云彩,天空不再那么高远,远山、近树、老屋等景物清晰可见。屋檐下的玉米,大场上的木耳架,老屋旁的菜园子,在夕阳的映衬下,都披上了一层黄灿灿的金光,为深秋的老院子蒙上了一道神秘浪漫的色彩。身临其中,仿佛置身于画中,人在画中游,怎能不让人喜爱老院子……</h3> <h3>  喜欢老院子原生态的建筑风貌。斑驳的土墙,灰灰的青瓦,木制的方格窗子,布满青苔的石台阶,石砌的猪圈,整齐的木耳架,屋檐下的杂物,挂在土墙上的玉米和高梁,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简单、自然、质朴、原生态。一切都充满了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一切都成了不用精美设计的最好按排。身临其中,时光仿佛停止了转动,一切如初,怎能不让人留恋老院子……</h3> <h3>  喜欢老院子一点一滴的生活气息。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老院子木制方格子窗户,整体方方正正,里面却条线相连,变幻出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丰富了窗子的内涵。</h3><h3> 就像老院子的长辈们,一辈子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循规蹈矩的山村生活。但她们却通过种庄稼、种菜园子、养鸡、养猪等勤劳的劳动,把老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整洁干净而充满生活的气息,把山村穷苦的日子过得那般充满诗意。</h3><h3> 身临其中,仿佛回到了年少时,老院子热闹的时光,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那么温馨,怎能不让人难舍老院子……</h3> <h3>  老院子钢筋玻璃窗子,替换了木制方格窗子,窗子上还钉着一层绿色的窗纱,为原生态的山村,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h3><h3> 一扇窗子一个美丽的故事……</h3><h3> 一扇大门一家甜蜜的生活……</h3><h3> 父亲扛锄出门的高大身影你是否会记得?</h3><h3> 母亲窗前缝补衣服的姿态你是否会想起?</h3><h3> 我们整天忙呀忙,忙工作、忙生活、忙孩子、忙应酬……不停地忙呀忙……什么时候还能记得回回老家,看看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而年迈的父母亲……</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老屋的房子里静静地放着木制的风扇,那是老院子农忙时节抢手农具。黄豆、麦子等农作物清洁去壳,离不开风扇,它为老院子长辈们减少了多少繁琐的劳动。伴随着老院子长辈们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h3>  风扇下边有两扇圆形的石磨子,那是老院子每家都有的小磨子。小时候,帮父母亲推过小磨子,磨过玉米和黄豆等粮食。过去,长辈们推小磨子,是无法回避的体力劳动。现在,人们在旅游景点推小磨子,是体验原生态生活,追寻乡愁,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无法回去的过往……它或多或少珍藏于人內心深处,常常触景生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美丽而无奈……</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初冬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老院子上空,一个大大的石磨盘,悠闲地靠在老院子斑驳的土墙上。不远处,两扇石磨,已被老院子长辈们用做了石台阶踏步。细看,磨齿依然锋利,似乎向人们讲叙着它曾经的辉煌……</h3><h3> 大磨子安放在老院子的中院子,曾经是老院子最热闹的地方。大磨子与小磨子相比,小磨子轻,一人就可推动,但磨粮食慢、少。大磨子重,需二三人才可推动,但磨粮食快、多。老院子每家磨玉米粉,都用大磨子,因此中院子就显得格外热闹。</h3><h3> 每当大人们忙着推磨子,我们这帮孩子们就有了在一起做游戏的机会。跳绳、斗机、抓石子、滚铁环、打沙包、丢手绢、跳格子、抽牛儿、碰铁蛋、打纸牌、抓土匪、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各种游戏,每天游戏几乎不用重复。真可谓是,大人忙碾场,小孩游戏忙……</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不老的童真。小时候,一个简单的游戏,就让我们高兴快乐一整天。长大后,可以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快乐却越来越少……</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一只小猫乖巧的蹲在凳子上,悠闲自得地晒着太阳,任午后的太阳随意飘洒在身上。农村老鼠较多,老院子几乎每家都养有猫。猫很通人性,经常会温柔的跳到人身上撒娇。</h3><h3> 看着午后阳光中悠闲的小猫,感觉老院子的时光特别的缓慢。这里没有急促的汽车声、匆忙的脚步声和吵杂的人语声。只有落叶轻柔的飘落声、悦耳的鸟鸣声和田间锄头踫撞石头声,真是一片岁月静好。</h3><h3> 回到老院子,喜欢老院子无手机信号、无wifi信号的暂短“隔绝”状态,甚至连电视也不用看。午后,悠闲地坐在老院子屋檐下,只要杯中有茶,手中有书,口袋里有钱,自由自在的享受午后的阳光,过着难得的田园生活。无需你欺我诈和劳累奔波……</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午后暖暖的时光。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享受着诗一般的田园生活:</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span></h3><h3>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h3><h3> </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大场边的一块空地上,母亲用竹子围着整齐的鸡舍,为了防止下雨、下雪时把鸡淋着、冻着,母亲在鸡棚和鸡窝上面用青瓦加盖了小屋顶。这个小建筑,远处看起来,有点卡通画的味道。走近看,鸡舍內几只鸡,在夕阳下悠闲地散着步,过着吃米、下蛋无忧无虑的生活。</h3><h3> 虽然只有七八只鸡子,但母亲却把它当作宝贝。每次到县城小住几天,就急着往回赶,生怕把鸡子饿着。鸡下了蛋,她也舍不得吃,总是在我回老家的时候,把纸箱子装得满满地,让我带回县城吃。 </h3><h3> 我曾多次告诉母亲,不要喂鸡子了,那样到县上玩也安心,但母亲坚持要喂养。顺着为孝,在老家农村养几只鸡子,也是丰富生活,也是一种寄托,我也只好作罢。</h3><h3> </h3><h3> </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初冬的老院子,天气很冷,阴坡的田地里、屋顶上,还有着一层薄薄的积雪。</h3><h3> 大场上的竹席上和竹筐里,晾晒着黄豆做成的豆酱。豆酱已显半成干,再晒几日便可装袋入柜了。老院子的长辈们有冬季做豆酱的习俗,入冬后家家都做,晒干后保存起来,一般可保存一年不坏,平时吃起来也十分方便。</h3><h3> 豆酱炒腊肉,是老院子的传统菜和经典菜,是招侍亲朋的必备菜。豆酱炒腊肉是我的至爱,做米饭,如果有豆酱炒腊肉这道菜,其它的菜我可以基本不动。每当吃到豆酱炒腊肉这道菜,我就会想起老家,就会想起母亲做这道菜的味道……</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妈妈的味道……无论你吃遍了山珍海味,但都无法替代妈妈做饭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是熟悉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是从小把我们一勺一勺喂大的味道……</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 </h3><h3> 土灶铁锅烧出的饭香你是否会闻到?</h3><h3> 老院子灶房袅袅炊烟你是否会想起?</h3><h3> </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不知不觉便到了我出生生长的院子,院子的大场上长满了杂草。母亲整天不停地忙碌着,但依然忙不过杂草生长的速度。</h3><h3> 站在老院子的大场上,看着大场边的杂草和屋檐边参差不齐的青瓦,喑叹岁月的无情。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小时候我们挨着妈妈睡,围着爸爸说话,从未想过父母亲会变老,谁知一转眼,父母亲已满头白发。父母亲老了,老院子的房子也变老了。曾经年少的我们也在慢慢地变老,时间都去了哪儿?</h3><h3> 看着老家大门上依然红红的对联和光秃秃挂灯笼的铁丝,我想起了已故5年有余的父亲。父亲是一座伟岸的大山,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与肺癌斗争的一年时间中,曾未叫过痛。他在完全不能自理,二十多天都没吃东西的最后时刻,仍坚持让我把春节的灯笼挂上。父亲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伟大品质,成了我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父母伟大品质的传承……父亲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永远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改变着我……</h3> <h3>  深秋农家老院子,家家户户晒丰收。</h3><h3> 金色玉米檐下挂,满腔欢喜心中留。</h3> <h3>  中秋回家乡,秋风爽,树叶稠,漫山红通透。农夫地头走,小院农家晒丰收,尽把喜悦留。</h3><h3> 立冬归故里,寒风劲,叶儿疏,枯树调零愁。田间冬麦绿,无限春光藏技头,满眼绿锦绣。</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老院子的房屋是串珠式布局,每户人家都离地很近,一抬头相互都能看到,中间一条小路把老院子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户人家联在一起……&nbsp;</span><h3> 站在老院子第七户长辈大场上,向东看,第五、第六户人家尽收眼底。向西看,第八、第九户人家近在眼前。这种串珠式布局,让每家挨地很近,来往很方便,很密切。经常是吃饭的时候,相互端着一碗饭,彼此串门,边吃边拉家常……</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经常走动拉家长……这种彼此不设防,友善往来的邻里关系,是都市人,可望不可及的乡愁……</span><br></h3> <h3>  行走于老院子,我在寻找曾经的过往。老院子房前屋后的树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有着年轮的小山村,这里曾有过许多美丽的故事和快乐的时光。</h3><h3> 时过景迁,时光的车轮推着人们不停的向前走,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成了我们无法回去的美丽过往。那些记忆深处的美丽、快乐,时常在人眼前浮现……</h3><h3> 在我将收官这篇美篇的时候,已经是农历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曾经在老院子过年的热闹场景,潮水般向我涌来……</h3><h3> 老院子的年,是充满浓浓中国味的年。杀年猪、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赶庙会、吃年夜饭、看春晚、蒸包子、包饺子、邻里相互拜年、请春客等等,都是老院子过年必不可少的欢乐事。</h3><h3> 老院子的年,是快乐“三步曲”的年。一步曲,年前买买买。买各种水果、糖果、蔬菜、肉食、鞭炮、对联和年画,大包小包往回背。二步曲,年中的吃吃吃。各种美味佳肴,甜酒炖猪蹄、红薯丸子、油渣馍、红糖核桃包子、猪大肠蒸粉子,原生态的烹饪,地道的农家风味。三步曲,年后的玩玩玩。长辈们劳累了一整年,难得过年空闲时间,正月十五以前,一般都不下地干活。邻里之间、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往来,一派歌舞升平景象。</h3><h3> 瞬间,我明白了,有一种乡愁叫回老家过年……一家人欢欢喜喜,相聚在一起,享受着团圆时光和天伦之乐……</h3> <h3> 最浓乡愁老院子,处处美景皆乡愁。</h3><h3> 老人老屋老布局,旧风旧貌旧习俗。</h3><h3> 春观花来夏迎风,冬赏雪来秋晒收。</h3><h3> 晨闻鸡啼鸟欢叫,夜伴蛙声梦中游。</h3><h3> 一景一物一童趣,一山一水一乡愁。</h3><h3> 一草一木一年轮,一思一忆一回首。</h3><h3> 最喜老院原生态,泥墙青瓦看不够。</h3><h3> 常回老家常难舍,故土难离不忍走。</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