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想 迎接新挑战——记“学科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研讨会

天山雪

<h3> 2018年9月,河北省全面展开了高考改革。面对新形势,教师要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能力,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新高考对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课改形式、紧跟时代的步伐,本着强素质、提能力的目的,化学组教师在学校的引领下,继 “走出去,长见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本学期又开展了“请进来,学起来”教研活动。</h3> <h3> 2018年10月18日,由化学组组长李子春老师牵线搭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名师于海娟工作室、唐山市第二中学合作举办了“学科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研讨会,会议主旨是:以学科素养为推手,多角度激活学生,构建思维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关键能力。参会人员有唐山市二中学校领导、唐山市教研员王志庚老师、于海娟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石家庄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孟丽慧老师、唐山二中化学组全体成员。<br></h3> <h3>  上午,首先由高三化学崔红静、李敏两位老师现场做课。</h3> <h3> 崔红静老师进行的是月考试卷讲评课,崔老师对学生答题情况掌握精准,备课充分,重点突出,试题选择贴近高考,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充分地进行了思维的碰撞。</h3> <h3>  李敏老师讲授的是有关铁单元的复习课,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问题设置具有思考性,学生参与度高,尤其是最后一题实验设计,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多个小组大胆自信的成果展示把课程推向了高潮。</h3> <h3> 两节课都采取了二中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思考有讨论还有学生分组展示,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都是典型的思维型课堂,展现了二中师生的风采。</h3> <h3> 唐山市教研室王志庚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对这两节大为肯定,也提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听课教师受益匪浅。最后,王老师就“化学思想方法”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对教育教学本质的阐述,总结化学学科思想和教学方法,提升了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王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历程,引领我们反思自己的化学课堂、化学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br></h3> <h3> 石家庄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孟丽慧老师就“学科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做了专题讲座。孟老师首先阐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围绕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倡导从高一开始,化学教师要站在化学学科的视角,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观念与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作为发展“化学学科素养”的突破口,把握核心素养化学教学的本质特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落实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br></h3> <h3> 孟老师手把手地教给大家怎样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首先总结每个主题的考点,分析每个知识点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教给我们怎样进行情景设置,如何设计课堂学生活动,如何从宏观辨识深入微观辨析,再到符号表征,落实化学学科的社会责任。<br></h3> <h3> 孟老师的讲座和风细雨、深入浅出,课例的设计由表及里,分析层层深入,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思维。孟老师不愧为专家,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经验,得到了我们发自内心的佩服。<br></h3> <h3>  于海娟老师,是河北省名师,对于她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她多次参加高考判卷和质检工作,本次大会,于老师结合2018年高考试题以及高考判卷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全体高三师生做了“提炼信息、注重规范、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专题讲座,会上于老师对2018年全国化学一卷进行了逐题分析和讲解,重点教给学生如何抓取关键词,如何在大题中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她又从评卷的角度,告诉学生怎么答题不给分,引导学生规范作答,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其实无论是老师平时的教,还是学生考试时的答,养成规范意识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2018年出题方向和考查方式,于老师指出了2019年高三复习备考策略。于海娟老师的讲解有的放矢,指导专业务实,听会师生豁然开朗。</h3> <h3> 本次教研活动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源头活水,我们会抓住机遇,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做课堂转型的探索者,勇敢自信地面对新高考、迎接新挑战。 <br></h3>

化学

老师

素养

学生

高考

学科

教学

课堂

思维

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