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个素有西伯利亚之称的,四都乡高岭汤屋村,真可谓是山高林密藏古村 ,青砖小瓦见久远。不去追访,你根本不知它是早年革命时期的红色据点村。中央工农银行,刘少奇、瞿秋白、何叔衡、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著名的五打苦竹岭战役指挥部就设在汤屋村。</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又一群响应毛主席号召的年轻人,抱着青春的蒙眬理想,到农村去,到贫下中农的家中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插队落户。在这里奉献了他们的青葱岁月。</p><p class="ql-block"> 时隔五十年,已是花甲老人的他们,带着对往事的回忆,追寻当年的足迹,感慨流金岁月,言语间万千伤痛不断涌上心头,仿佛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这天重阳节,细雨蒙蒙,群山环绕下的村庄,一片寂静。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几位花甲知青老人沿着村庄,追寻当年的足迹,诉说着当年的苦乐年华。</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半个世纪。共和国知青的青春追诉,岁月轮回,而今重提。(知青)这个唱响了半个世纪的代名词,足足让这代人心酸又无可奈何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我们这一辈,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年九岁,陪姐姐从这山洞进村,开启知青生涯。时隔五十年再次陪姐姐知青们旧地重游。聆听他们对那段不堪回首知青生活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时间煮雨,把青丝染白。昨日依稀,苍桑洞口见证轮回。这个山洞,春夏秋冬、复始轮回、承印了几代人的足迹,迎来送往、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知青,但,我们是插队知青。和村民同住一屋檐,共食一桌饭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 这座摇曳不堪一击的破木屋,曾经为咱俩遮风挡雨的蜗居。</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最古老的建筑是关帝庙,建于北宋建隆元年,迄今已有1065年历史。</p> <h3>后来成为知青集体食堂的木屋</h3> <p class="ql-block">五打苦竹岭指挥部</p> <h3>拜访老支书</h3> <h3>汤屋小校</h3> <p class="ql-block"> 当年你们用俭朴的食物,供养我们成长,如今用丰盛的美味迎接我们,谢谢你们啦!父老乡亲!</p> <p class="ql-block"> 再见啦!我的父老乡亲!依依惜别,道不尽衷肠,岁月流金,只想把真情留下。</p> <p class="ql-block">图/文:白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