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文化与创意教学观摩活动”在南昌隆重举办

玩@淡定

<h3><font color="#b04fbb"><b>  2018年10月20至21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 ——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文化与创意教学观摩活动 ” 在南昌举行。我们有幸参加了如此高大上的活动,给我们视觉和听觉上极大的冲击,感触良多!</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已入深秋,省城的天空淅淅沥沥下了两天的小雨,然而教师学习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一大早,会场就已经座无虚席!有的老师甚至挤在过道里认真倾听每一位名师的精彩演绎。</b></font><br></h3> <h3><b><font color="#b04fbb">  数学虽基础,却是妙不可言的一门学科。</font><font color="#b04fbb">给我们呈现的第一节课,是清华附属小学的易博老师的《植树问题》,可爱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地画出他们的想法,让孩子们知道画图的力量,质疑的精神,摈弃死记公式做题的传统思想,让学生在鲜活的课堂碰撞出精彩的火花。</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  随后,易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并从“一个学生的改变故事,数学可以充满拥抱,一个数学老师的故事”3个方面展开交流。易老师说,我们的数学课应该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开放的,可以让好的孩子帮助薄弱的孩子,已经知道答案的孩子去台前展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再找出其中的不足,让他们真正站在课堂正中央!</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第二堂课是由江西师大附属小学的邱艳萍老师带来的《分数的意义》。邱老师从欣赏古埃及美丽的风光开始,让孩子们了解埃及文化及历史,知道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接着让孩子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圆片或正方形折一折,画一画,如何表示出图形的 1/4,说一说是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接着用图片出示,如果把4只鸽子放在一个笼子里,每只鸽子是这群鸽子的几分之几?如果把一盘面包平均分4份,这样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我们身边可以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从而让孩子们归纳出分数的意义,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接着邱老师的《数学是跳动的音符》的讲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邱老师说有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有恐惧心理,然而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慢慢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她班有许多的孩子为她利用数学的图形作画,写诗,作词,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是跳动的音符,是充满艺术气息的一门学科!</b></font><br></h3> <h3><b><font color="#b04fbb">  学生作品展示。</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  数学绘本图文并茂,将数学知识融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中。高丛林老师利用图形王国爱心公主的情境与《角的初步认识》巧妙结合,让学生们在不断思考和动手操作中深刻地理解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并通过多个有层次、有深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判断角、找角、数角、折角、拼角、画角的过程中,巩固了已有的认知。整堂课顺应了学生自然生长的内动力,帮助学生成为了自主的学习者,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期待已久的无愧于数学界的鼻祖——华应龙老师。我们对华老师幽默风趣又严谨自信的教风很是崇拜,感觉孩子们所有的问题发展都在他的圈圈里,每一步的渗透都是自然又有深度。《我不是笨小孩》最初不以为是数学课,华老师用一道师徒年龄关系的题目引出,听课老师和孩子们低头细算,推敲题意,才发现这道题目并没有想象的简单,也增加了大家解题的兴趣。随着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慢慢梳理出师徒年龄关系中不变的量,在题目中找到有几个年龄差,也就找出了解题思路。&nbsp;</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错误,我们惟恐避之不及。然而,华老师的化错教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深的启发!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没有化错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学习?没有化错何来真正的”过程教学“?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长发生在容错中。因为,“我本是笨小孩”!</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  知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多思考,多动脑,帮助自己快速成长,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b></font></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