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在加拿大温哥华,每年都有三文鱼(又叫鲑鱼)回游的大自然盛事,每四年为一大年,数以千万计的三文鱼,浩浩荡荡从太平洋回游到北美大陆的溪流产卵。十月中下旬,就是观看三文鱼回游的最好时机。今秋正逢大年,有幸目睹这一大自然悲壮的生命赞歌……</b></h1><p><br></p> <p><b>三文鱼一生很传奇,它们出生在陆地溪流,经过1一2年的成长后游向大海,在大海里生活两年左右长大后,就开始回游,不管路途有多远,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都会游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繁衍后代,一旦完成了奇迹般的生命循环后,便会静静地长眠在故乡小溪的绿荫下。千百年来,三文鱼就是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一代又一代,谱写壮烈而感人的生命之歌……</b></p> <p><b>三文鱼一生又很了不起,漫长的回游路程,它们是逆流而上,在一个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矢志不渝地坚持着,除了要拼尽全身的力量冲击激流险滩外,还要为跨越瀑布和堤坝不停地跳跃,身体会因不停地撞击在河床上的石头上而划伤,血管也会不断破裂(所以游回的鱼都是渐变成红色),鳞片掀开,血肉模糊,更有要面对被诸多天敌吞噬的危险,因为在它们必经的河道上,早有熊视眈眈的熊和海雕,白头鹰,海鸥等在那里大快朵颐。因此很多鱼会死在半路上,只有非常强大的才能伤痕累累地回到出生地。所以回游是条回归之路更是条不归之路。</b></p> <p><b>威化溪原来是菲沙河谷地区的一条自然溪流,每年秋天三文鱼都会成群结队从大海逆流而上来这里产卵。由于产卵河床受到洪水的破坏,1960年至1968年,从每年有94000尾已降至24000尾,为了抢救这珍贵的鱼群,1965年在这里修建了一条产卵水道。(加国水产渔业与海洋部还为观看回游的中国人特印制了中文介绍宣传单)</b></p> <p><b>中文介绍1965年建成的人工浅溪产卵水道。</b></p> <p><b>中文介绍人工浅溪的流水供应原理。</b></p> <p><b>中文介绍建成后的成果。</b></p> <p><b>中文介绍三文鱼产卵繁衍和新生命诞生的过程。</b></p> <p><b>威化溪产卵水道入口。</b></p> <p><b>首先看到的是小鱼苗孵化生长池。</b></p> <p><b>这种优美环境肯定能保证小鱼儿健康茁壮成长。</b></p> <p><b>小小鱼苗欢快地游着。</b></p> <p><b>稍大些的鱼苗游得更欢!它们将沿着父母的轨迹,四年后又来一次生命的轮回!</b></p> <p><b>刚从大海中回游至陆地溪水中的三文鱼得在这儿先适应后再游入人造产卵小溪。</b></p> <p><b>生命的一跳是长期的积蓄和忘我不懈的努力。</b></p> <p><b>产卵小溪碧水清澈,两边绿树成荫。</b></p> <p><b>产卵小溪上游的几段看到的鱼并不多。</b></p> <p><b>顺着产卵小溪慢慢往下游走去,水道每隔百余米就有一道高三、四十公分的坝栏,相对平缓的水流有利保护鱼卵,多道落差,大概也是为了适应三文鱼回游一旦遇阻都勇于腾越而过的本性吧。</b></p> <p><b>越往下走,鱼群逐渐密集。</b></p> <p><b>争先恐后地寻找最佳产卵地。</b></p> <p><b>在人工产卵小溪,三文鱼每天都在欢快地游着,寻找着最佳产卵地,但每天又都有大量的三文鱼在产尽卵后无怨无悔地离去……(真不忍心目赌那惨烈的场面)。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说,三文鱼是不折不扣的弱者,然而弱者却年复一年地谱写着对于生命的不屈赞歌…… </b></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三文鱼在短短的十几天,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为生而来,为生而死,只为那一刻,刹那间完成的生死交汇,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演绎着生命传奇,孩儿看不见母亲的慈容,母亲听不见孩儿的笑声。虽然世代相传,但是否有点伤感和悲壮的感觉?它们向生而死,用另一种方式获得重生,这就是伟大的“三文鱼精神”!这种精神着实让人感动和敬佩!不由肃然起敬!向三文鱼致敬!!!👍👍👍🌹🌹🌹</b></h1><h5><br></h5><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拍摄: 媛媛</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文字: 媛媛</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配乐: 萨克斯《回家》</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