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少说教!--从负重式陪伴变成链接式陪伴!

开心果成长记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564fa">管住嘴,少说教!</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 从负重式陪伴变成链接式陪伴!</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h5>之前陪儿子练球,他经常会为连续几个球没有推进而郁闷发脾气,在一旁陪练的我少不得要“耐心”的开导一番,或试着从动作或者方法上帮他总结原因,看怎么提高进球率、或从心理上鼓励开导他一下,希望他能马上走出情绪专注到下一个球的练习中……可是经常会起到反作用,让他更加的烦躁,甚至有时会放下杆,说不练了。“碰到一些挫折就放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怎么能放弃这么重要的教育机会呢?然后就经常是一场非常不开心的争吵。</h5>&nbsp; <h5>最近参加了HFC幸福父母课程,丽萍老师用“镜子”的方式,首先让我意识到平时儿子的生活有多悲催,要是有个人,一直在我身边叨叨那些大道理,“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在我认真做A这件事情的时候,旁边又响起了“待会别忘了把B也做了,还有C”“D这件事情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我的感觉就是“烦死了”,只想逃离。可是作为孩子,他们是没有办法来换自己的父母,所以很多孩子只能选择关门,甚至关上了沟通的心门,减少大人们来套路他们,进行更多的说教。所以我上完第一堂课之后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就是“<b><font color="#1564fa">管住嘴,少说教</font></b>”。</h5></div></b></h3> <h5>我上完课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儿子分享了我在课堂上的反思,“我平时是不是很啰嗦,经常讲大道理?你听了是不是很烦?”,儿子兴奋的点头说“是啊,你终于意识到啦?!”好吧,确认了问题,就要开始行知合一的进行改正。</h5><h3><br></h3><h5>在儿子练球进球时,我会叫着“好球!太棒了!”来鼓励他,但不会再像之前跟一句“要是……就更棒了”;在他打的不顺没进球的时候,我停止了试图帮助和他一起找到改进方法的冲动,学会了沉默、或者轻轻说一句“没事”或者“哎呀,太可惜了!”,然后默默的帮他把球捡好交给他,让他准备下一杆的练习。只有在他需要我帮助时,我才会给到他所需要的支持。但是每天练球结束后,我都会以一些他做的好的行为点做些简单的回顾总结,来肯定他无论在球技上还是情绪管理上的进步。来回球场的路上,我们还会聊一些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获,一起听听00后喜欢听的歌,聊聊王者里不同角色的策略,但是我绝不会对儿子的观点进行批评或者否定或者说教。</h5><h3><br></h3><h5>经过了3周“管住嘴,少说教“的实践,我发现儿子最近练球,很少因为打得不好而发脾气郁闷生气,我表扬了他最近情绪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问他有什么诀窍,更好的帮助自己管理情绪。他的回答是“<font color="#1564fa">因为你最近表现不错,不唠叨了</font>!”。后来他还和我说其实之前每打完一球他自己也都会总结经验,看问题在哪里,之前我唠叨的那些大道理,在他郁闷的时候不仅帮不到他,还会影响他的思考。</h5><h3><br></h3><h5>这再次印证了一句经典语录“<font color="#1564fa"><b>内变外就变,自变他就变</b></font>”。</h5> <h5>我由之前“负重式的陪伴”,也就是一边陪着孩子,一遍不停的挑剔或者碰到机会就要说教下,试图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或者改变他的一些观点,期望他们变成我头脑中想象出来的那个“理想”的孩子,变成了“链接式的陪伴”,与孩子共情,去了解他的世界、他的想法,并且相信他会在每个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即使在逆境中,只要他们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在,有时默默的陪伴反而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告诉孩子“你可以的!”那些说教和唠叨,现在回想起来更多是给我自己的安慰和信心,“我教育过了,我尽责了”。这样的叨叨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负重,或者是一种不信任,暗示他“你不行,你需要我的帮助来做的更好,走出困境”。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是需要共情、需要接纳,信任他们可以做的更好,可以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找到更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到默默的陪伴和接纳他们每一个当下,包括生气、郁闷的时候,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去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且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世界的好奇心。</h5><h3><br></h3><h5>从“负重式陪伴”到“链接式陪伴”的转变,让我和儿子都感到改变带来的正能量,少了唠叨和说教,多了欢笑和心灵上的共通!</h5>

陪伴

说教

孩子

练球

负重

儿子

管住

他们

唠叨

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