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过尽,遇见最初的自己

菡菡

<h3>秋日,天不高气不爽,压抑啃噬着情绪,躯壳终在心的嗔闹里向着山行,去草木山水的孤寂里觅一份静谧和安宁。</h3> <h3>九曲十八弯的山道,时时考验着女驾驶员的车技和应变能力,那曾被琐碎煮沸的心随着一个个弯道,一阵阵桂香,一缕缕烟云而变得柔软。板栗在树上笑口大开,柿子也在枝头红了脸。</h3><h3><br></h3> <h3>感谢高德地图把我们导进了死胡同,扑鼻而来的臭豆腐香唤醒了胃底的馋虫,迫不及待打开车门让朋友一个人折腾,走到摊位前要了一块塞进嘴里准备掏钱包,摊主说“小心点,烫的”,此时我已伸着舌头在流口水,臭豆腐缺了一角被我拎在手里。朋友倒好车头坐驾驶室里狡黠的看着我,笑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临了我故意买了二十块臭豆腐敞着袋子放车里,那知恶作剧在朋友的那句“真香,小时候的味道”而败下阵来!</h3> <h3>嘴巴还是比导航管用,一声“大姐”,淳朴的村民很乐意的给我们指了详细的路线。沿着水泥路一直前行,一个村子路口的晒谷场上晾满了金灿灿的谷子,路旁梯田里的那位大伯,把一秸秸稻草整成了一个个待命的士兵,朋友说“来迟了,稻子割完了”。哈,内心突然有种《宝玉哭灵》始句的“…林妹妹,我来迟了…”的感触!大概前行了五百米的样子,路右侧呈现的是“梯田观望台”的亭台,只是传说中万块梯田浪浪金穗的壮观已和我们失之交臂,如有缘无分的爱情错过了刚刚好的时间!</h3> <h3>再前进在一堵似墙又似碑的黛瓦粉墙上看到了“中国辉白茶村”几个醒目的字,知道前面就是前岗村了。村口有一排廊坊,廊坊对面“云海茶乡”四个字占了整面墙。似乎从记事起,前岗和辉白一直是连体婴儿!“前岗辉白,前岗辉白…”可那时只知道那是一种茶叶名。</h3> <h3>村中有一处特意保留的旧建筑群,听说还有明清时的旧迹,而制高点上是被改建后的俞丹屏的故居,现已变成私人住宅,不知是不是祥源控股集团俞发祥的私宅。俞丹屏先生民国时捐建的起祥小学最后没去探个究竟。据说那里有个叫祖白的村里人,每年回乡都会在墙上提一首诗,其中《故乡》写出了前岗村的现况“嵊州前岗村,山高谷底深,年轻创业去,留守老大人,旧房纷纷倒,新楼岁岁增,良田缺人耕,野猪迫近村”</h3> <h3>然真正吸引人的是覆卮山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十二条石河。我们直接把车开到度假村的停车场,最终因未找到石河的攀爬点而沿石阶直冲山顶。覆卮山地处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因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h3> <h3>曾经的羊肠小道,现已是级级石阶,那些操着上海腔的驴者,在那漫山的不知该称之为芦苇还是称之为芒草的婆娑舞姿里,用镜头定格着素穗扭动细腰的风景。路旁一凸起的石块上,一只绿色的小蜥蜴仰着头注视着来往的行人,我试图把它收藏在手机的相册里,结果它纵身一跃,在离远点的石头上警惕的回望我!</h3> <h3>映入眼帘跃出脑海的是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只是感觉还不到火候,因为没看到一望无际的黄白相间,也没看到漫天芦花飞舞的曼妙!喜欢那种薄云在蓝天若即若离的飘浮,芦花在空中轻诉绵软的场景,渴望流年的浇漓和往事的阴霾能在风吹花素白的悠然间一笑而过!</h3> <h3>山顶,一块块石头七零八落的卧着,不知那一块是谢灵运曾仰卧或倚坐过的。其中有一块称之为“平安石”,于是为图个“平安”,顾不得自己这歪瓜裂枣样,爬上石头让朋友用手机定格了很多个镜头。难得厚着脸皮臭美一番!不是说“万事只要能适可而止,无须尽善尽美”么!</h3> <h3>远处巍峨的群山间,没来得及散去的雾气如一根淡雅的丝带飘在脖颈前,荡去我曾堆积的阴郁。阵阵山风轻轻的揉着我的脸庞,恬淡和安谧灌萦我每一个毛孔。仿佛有种烟火过尽,遇见了最初的自己的感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