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10日下午,红山区的初一英语教师们齐聚在红山区教育研究院,在教研员李济云老师的主持下,就刚刚结束的“红山区第八届新课程能力大赛(初中英语学科)”进行了交流研讨。<br></h3> <h3>本次教研研讨活动的第一部分,是由在本次大赛中以接近满分的好成绩、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红山中学于佳卉老师和赤峰三中王一安老师带来的参赛课例分享。于佳卉老师呈现的是一节语音视听说复习课,整节课的设计都以七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初衷,将音标操练与情景交际融合,同时辅以大量的有趣且实用的音视频素材,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连读、略读、同化、浊化等发音技巧,她的设计思路创新大胆,独树一帜,弥补了红山区目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课型领域的空白,课堂节奏轻快明朗,令老师们非常震撼。<br></h3> <h3>三中王一安老师分享的是一节以“外研社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部分Module4 Unit2、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8 Topic1 Section A以及绘本“I am a Bunny”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整合听说课。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正确掌握描述季节、天气和相关活动的词和句子;通过层层递进,最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生成“My favorite season”的口头作文。王一安老师的课内容丰富、课容量大,采用“以读促说,以图促写”的方式,在通过课堂前期帮助学生以“绘本、影音视频”等方式积累大量鲜活的语篇素材后,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乐于说,敢于说,有所写、能会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和并进行课堂上的自发生成。<br></h3> <h3>随后,来自赤峰七中的孔令然老师和平颖娜老师分享了赤峰七中在初一英语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赤峰七中在“生源不佳、位置偏远、校舍陈旧”等条件下,靠着英语组的“学生兴趣为主、收获为重;教师探索为路,坚持为核”,通过“将影音视频、绘本故事进课堂做到日常化”,不懈努力、大胆尝试,在这几年的课改中收效显著。孔令然老师分享了一节她参加名师工作室题为“Daily Activity”的读写课,并其中的绘本“What time is it, Mr. Wolf”为范例,着重跟大家分享了七中英语组在“绘本应用常态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学生兴趣最大化”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还跟在场老师们分享了一些绘本资源平台。</h3><h3>孔令然老师分享的另一节读写课Resolutions 以绘本故事导入,有视频有声音,既有趣又有学习过程,从七年级坚持如今,学生很受益。第二篇阅读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5单元的课文,从预习检查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有学法指导。补充相关话题视频材料激发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br></h3><h3><br></h3> <h3>同来自赤峰七中的平颖娜老师带来的一节名为“our life in the future ”为主题的读写课,并以此为范例分享了赤峰七中在“教材整合”方面的经验。七中英语组在考虑到本校学生小学学习基础、实际学习能力后,大胆采用“添加第二套教材或课外读物,增大学生语言输入,力争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方式,提升合格率,让人人都能在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br></h3> <h3>交流研讨会的最后,教研员李济云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于佳卉、王一安等众多参赛教师在本次能力大赛中所体现出的“备课的敬业之心,课堂实施的独具匠心,和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执着之心”。她号召大家将大赛课中的“进行绘本教学、影音视频激趣、应用思维导图、 结合时事热点”等教学方式和环节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做到“常态化”。同时,李老师强调,初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黄金时期,要通过应用多媒体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天天磨耳朵、课课有原声,敢于说、乐于说、能会说、有所说”。故此,在初一年级的阶段性测试时,各校就要有意识的增添口语测试。李老师倡导各校可以将口语测试分为“音标单词拼读、语篇片段朗读、情景对话问答”三个部分,并把这三个不同的口语题型有意识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帮助训练。<br></h3> <h3>凝心聚力,共创辉煌是红山区初中英语教师这个大家庭的不变追求;合作交流、勇于探索是全体英语教师这个群体的内化精神;学有所获、开拓眼界是我们对每个学生的职责承诺。课程改课和自我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