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三峰山,见证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尘缘

<h3>  很早就听说仁义镇境内有一座三峰山,但一直未曾踏足登临过。因工作关系,有一次和同事去一处采石场收费时曾经向它无限靠近过,那是在山脚,有同事指着顶上那巍峨耸立的山体说,它叫三峰山。</h3> <h3>  但是周边没有路上去,加之公务在身,自不敢擅自改变路线,只得向它行注目礼,渐行渐远,怅然若失。</h3> <h3>  直到前天随领导下乡,一个电话让我有机会弥补了与三峰山擦肩而过的遗憾。</h3> <h3>  领导说,明天重阳节,有一个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典礼,在三峰山景区举行。你参加一下吧。</h3> <h3>  于是就有了这次的10月17日的重阳节三峰山之旅。</h3> <h3>  其实,三峰山距离我父母居住的地方—-信都街并不远,不过六七公里罢。它的另一端,就是旧信都县&quot;八景之一&quot;鱼影江村了。那地方,我倒是去了好多次。</h3> <h3>  沿着始初有些坑坑洼洼复又变得平坦的村道行车约20分钟,我们来到了三峰山下。通往山上的道路旁,矗立有一巨石,标刻着"景仰三峰山"四个红漆大字。系广西诗词学会会长、书法名家钟家佐老先生题写。书体老辣,铁划银钩,自成风格。</h3> <h3>  道路中间悬挂着一条大红横额,欢迎各方嘉宾参观此次征联活动字样。</h3> <h3>  这一天,也是三峰山&quot;万岁宫&quot;庙会。上山祭拜的人很多。哈哈,难得这么热闹。太冷清了,终究是不那么好的。</h3> <h3>  有关资料介绍文字上说,仰望三峰奇观,顿觉神奇峻美,三峰鼎立,形势天然,若鬼斧神工,颇令人抚掌感赞。此言倒也不虚。</h3> <h3>  可是若你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就会觉得&quot;山外有山&quot;,一山更比一山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h3> <h3>  但是再不起眼的东西也还是有它闪光耀眼的一面的。因为各有各的特色,只要不妄自菲薄,不卑不亢,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傲然屹立,就能让人肃然起敬。</h3> <h3>  比如此处有&quot;万岁宫&quot;,人们有敬奉&quot;万岁姑婆&quot;的习俗,清代时就兴建了,后几经重修,香火不断。印证了信仰是人们心中抹不去的情结。</h3> <h3>  "万岁宫"旁边还有一口山泉,出水量并不大,但长年清澈流淌,永不干枯,当地人称之为"仙泉"。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h3> <h3>  沿着万岁宫后山路,拾级而上,一路奇岩怪石,惹人想象。</h3> <h3>  尤其是有一山峰一侧,一&quot;生命之源&quot;顶天立地,饱经沧桑却挺立不倒,擎天一柱力擎山,永振雄风势不凡,让人惊叹不已。</h3> <h3>  在两峰间的豁口处,有一道饱经风雨的城墙,那是人工垒筑的。中间有一道门,仅容一人通过,据说是晚清年间,附近民众为抵御外敌入侵时所筑。</h3> <h3>  还有一些石头垒砌的石屋残壁,散落在时光深处,让人想象当年的&quot;金戈铁马&quot;,抑或&quot;神鸦社鼓&quot;的沧桑。</h3> <h3>  沿着城墙旁边的石头上去,一览众山小。又觉豁然开朗,一大片辽阔的平原映入眼帘。时值深秋,金灿灿的稻谷把大地装扮成织锦一般。又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泼在大地上,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田园秋色图。</h3> <h3>  时间不早了。尽兴下山。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h3> <h3>  一幅幅民俗风情画,让人沉醉。</h3> <h3>  人登绝顶我为峰。</h3> <h3>  诗和远方,就在眼前。</h3> <h3>  时雨时晴的天气。</h3> <h3> 金光闪闪的奖杯,在等待它的主人的认领。</h3> <h3>  两位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h3> <h3>  这位先生就是此次征稿联活动的出句人。他叫梁传燊,聪明多才,民间称之为&quot;奇才。&quot;</h3> <h3>  他的征联出句是:陶醉奇观,景仰三峰圆美梦。</h3> <h3>  紧扣&quot;景仰三峰杯&quot;的主题,结果,共收到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诗联爱好者赐稿1300余比。经评委不记名公平公正的多轮评审,共产生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h3><h3> </h3> <h3>  其中来自信都镇的周诗源以"连颁卓策 德铺九域著丰功"的对句傲视群雄,摘得桂冠,捧走奖杯,并获得500元的奖金。</h3> <h3>  据了解,自2002年至今,信都片已举办了大大小小近20次征联比赛,许多人从对诗联的陌生到钟爱,甚至磨炼成为诗联高手。</h3> <h3>  这个成绩,与具有一千一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封阳文化熏陶息息相关。它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不断孕育出民风淳朴、勤奋好学的信都儿女。</h3> <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