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专列漫记之额济纳胡杨(下)

银汉尘星

<h3>  胡杨是沙漠唯一的乔木。长在沙漠,注定既要抗暑,还要耐寒;既抗盐碱,还要耐干旱。风沙雕刻出胡杨满身的斑斓,站立的是还年轻的躯干,倒伏的是苍桑的传承。</h3> <h3>  弱水难渡鸿毛,但能成就胡杨伸展朝蓝天。有水的地方,就是生命活跃的地方。眼过处,胡杨造就了一个新天地,弱水胡杨铸就了一个新名字。淖尔星布,水平如镜,犹如一个平行空间两个世界相遇一起,让人们竞相寻找另一个自己。</h3> <h3>  成就弱水胡杨的额木纳高勒(也就是额济纳河,古称弱水),还成就了一片芦花。植根在滩涂,让花絮随风飘洒。</h3> <h3> 额济纳河流入苏泊淖尔,既居延海。</h3> <h3>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h3><h3> 因主要补给水源额济纳河上游居民取水及修水库,致使注入湖中的水量减少,居延海自1961年起逐渐干涸,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前几年,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专家、媒体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溯风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风沙之源,追到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在这里,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了。湖底一片砂砾,广袤的居延绿洲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在枯死,满目“大风起兮尘飞扬”的昏黄景象。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国家在2002年7月17日,首次引黑河水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引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随着连年补水,东居延海水面面积达到38.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4720万立方米。2017年10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透露,居延海面积达到66.3平方公里,已成为近一百年来最大面积,生态出现不断向好迹象。</h3><h3> </h3> <h3>  曾经几十年的干涸,让这遍土地成为胡杨的坟场“怪树林”。漫步而过,在晚霞的余辉中凭吊曾经的沙漠“英雄树”!</h3> <h3> 额济纳有一座黑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党项人语言命名的城市。党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而蒙语里称为"喀拉浩特"(意思仍是黑水城)。过去这里曾经有相当大的水域,仅著名的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黑水城就在三面临水的绿洲之中。公元1226年2月,黑水城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血战。明以后城渐废,晚清末年,俄国、英国、日本等国文物贩子曾从这里遗址盗窃不计其数的文献、文物资料。如今的黑城,不见屋宇,只见旧的城墙,和不请自来的风沙。风沙漫过城墙,肆意在城中穿行留痕,仿佛已成这里的主人。</h3> <h3> 行走在古城的栈道上,听到的是铁马金戈的故事,感受的是岁月轮回的空明。</h3> <h3>  额济纳不仅是胡杨观赏地,也是沙漠观赏地。沙漠地质公园八道桥,就在巴丹吉林沙漠。</h3> <h3>  望着沙漠,看看寸草难生的荒漠之地,为那一遍沉寂的土地震撼,倍感家乡的可爱和亲切。</h3><h3> 我不吟《生如胡杨》,只愿家乡绿水青山、和风流畅、五谷飘香!</h3><h3> 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