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美丽杭州,锦绣江南(四)

清风

<h3>从郁郁青葱到片片浅黄,从团团荫蔽到点点漏光,从层层利落到飘飘风舞……北山街这段由季节书写的时光印记掩映着的恰恰是其间年年日日不间断的文化传承。</h3> <h3></h3><h3>杭州断桥边常年游人如织,却鲜有人关注与其一街之隔的二层小楼,北山路8号,有一幢不起眼的两层西式砖木别墅,它就是蒋经国的旧居。旧居建于1931年,清水砖外墙,由南北两幢楼组成,主楼二层有天桥与北面的副楼相连。</h3> <h3>这幢杭州墙门紧挨着北山路,里面的建筑形态保存依旧完好。红色的门窗、黛色的砖瓦、白色的墙体,高低起伏的屋檐,布满青苔的老井,攀援而上的青藤,住在这里的人还延续着原有的生活风貌。这是每一位走过北山路的人都会经过的老房子,但房子里面的故事却鲜为人知。</h3> <h3>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地处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核心区域北山街44-49号,总占地面积约3100㎡,隶属于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为从事公益服务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益一类)。馆舍为民国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处处彰显出精致和谐之美,馆舍内部曲径回廊、古木葱茏,还留有吴昌硕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楹联匾额和吉祥图腾。来到馆内,会发现千年的西湖美景、百年的历史建筑和中共杭州地方党史的独特韵味三者交相辉印、惟妙惟肖。</h3> <h3><br></h3><h3>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1]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原九级,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俶北上京城归来而建。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h3> <h3>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宝石山南麓,北山路41-42号,一座带有欧式风格的黄色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醒目。它就是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的原址,2003年改建成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会展类专题博物馆,可谓匠心独运,卓尔不群。</h3> <h3><br></h3><h3>连横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的玛瑙寺。</h3><h3>玛瑙寺依山而筑,粉墙黛瓦,掩映在葱郁的古树中,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座古代著名佛寺。纪念馆运用玛瑙寺原来的厢房作为展示空间,共分为7个展厅,分别是台湾自然环境厅、历史文化厅、台湾少数民族厅、连雅堂纪念厅、台湾人物志厅、传统工艺厅、现代工艺厅。</h3> <h3><br></h3><h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四周有庭院,沿着北山路有围墙、铁门。现为新新饭店之一部分。</h3> <h3>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沿运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应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街区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沿线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貌。<br></h3> <h3>沿湖墅北路往北走,过了大关桥,看到白墙黑瓦、木门木窗的两层小楼,小河直街就到了。街道不长,约1公里,但市井味十足,这正是小河直街韵味所在。小河直街居民,祖辈大都从事与运河航运相关的搬运、造船等行业。沿街房屋、店面,也多是服务于当时航运业工人生活需求,如酱菜坊、理发店、杂货铺等。可以坐船到小街河埠头下,访一访这里的乡土风情;也可以坐车来这里,走一走小巷小弄。公交1路、76路长征桥站下车即到。<br></h3> <h3>古老的大运河两岸至今还保留着古街巷遗存,这里游人稀少,非常清静、古朴。是杭州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br></h3> <h3>这里曾是熙攘的水陆码头,来来往往的南北通航的船只,而现在已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清末民初的老建筑依旧枕水而居,青石板路历久而愈发温润。<br></h3> <h3>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万平米</h3> <h3>香远风清谁解图,</h3><h3>亭亭花底睡双凫。</h3><h3>停桡堤畔饶真赏,</h3><h3>那数馀杭西子湖。</h3> <h3>和老友相会在风景如画的曲院风荷之香远风清会所</h3> <h3><br></h3><h3>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h3> <h3>蓝天,白云,草地,西湖边上的世外桃源!</h3> <h3>三台云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为三评西湖十景之八。</h3><h3>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南到虎跑路。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先贤堂、黄公望故居、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三台山景区的茶楼,是杭州茶楼的一大特色。飞檐仿古的建筑,亭阁宛然,花木葱茏,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h3> <h3></h3><h3>西湖的西面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古迹和历史遗存,浴鹄湾就是其中之一。</h3> <h3>此湾古时即有,为赤山水曲。旧时,湾内春水晴云,风光殊佳,经常可以听到渔樵唱答,一派悠闲景象。</h3> <h3><br></h3><h3>霁虹桥在浴鹄湾水域北侧,是杨公堤进入浴鹄湾景区和三台梦迹景区的主要入口,霁虹桥如飞虹卧波,蔚为壮观。</h3> <h3><br></h3><h3>杭州武状元坊,位于后赤山埠附近。据史书记载,南宋嘉定七年(1214),武状元刘必万(有记载为刘必方)在赤山立武状元坊。现以宋代样式重建武状元坊,以反映杭州古代科举文化。</h3> <h3>灵隐寺位于杭州 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h3> <h3>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长约24米,重檐高33.6米,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精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h3> <h3>药师殿是灵隐寺的第三重大殿,长约20米,宽约12米,供奉的是“东方三圣”:药师佛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称“大医王佛”,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左边站立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大殿两边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排序。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h3> <h3><br></h3><h3>在灵隐寺后山,上山的竹林中,还有一尊铜像,从说明看,是日本的空海大师,他于唐代来中国求法,在浙江宁波被拒绝上岸,向南辗转千里,来到福州,还是被拒绝上岸,最后用汉字写下了一篇文辞俱佳的告白给当地官员,官员怜其才华,才准予上岸。</h3><h3>空海大师非常的了不起,他求取真经回日后,根据中国草书,创立了平假名,从而统一了日本文字。</h3><h3>这座雕像是为纪念中日友好30周年而树立的</h3> <h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听到这里,您一定知道是家喻户晓的“济公”了,在这济公殿里,就供奉有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h3><h3>其实,“活佛济公”不只是一个传说,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即公元1148年,公元1209年逝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