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东省教科院“送教支教”活动(初中化学)在牡丹区长城学校举行

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h3> 为更好地帮扶菏泽市教育,助推菏泽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使整个菏泽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山东省教科院从全省调集30个学科120多位优秀教师及专家与2018年10月在菏泽举行“送教支教”活动。菏泽市牡丹区教育局和教研室高度重视。10月16日,初中化学“送教支教”活动在牡丹区长城学校举行。学校刁校长、姜校长、金主任等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进行调度安排。参加活动的有全市各县区教研员、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及各县区化学骨干教师共计300余人。</h3><h3> 活动由菏泽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夏东军老师主持,夏老师首先对五位授课教师进行介绍,他们分别是来自济南市第五中学的杨娜老师、济宁十五中学的李璞老师、莱芜市吴伯萧中学的毕兴华老师、牡丹区长城学校的赵翠梅老师、牡丹区二十一中的王秋玲老师。五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各位听课教师奉献了一场化学视听盛宴。</h3><h3> 上午有来自济南、莱芜、济宁的三位齐鲁名师讲授示范课。下午牡丹区 两名优秀教师上课。</h3> <h3> 第一堂课杨娜老师以菏泽牡丹引入课堂,让学生倍感亲切,然后视频引入微粒存在的真实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抛出问题:化学科学拥有怎样独特的思维方式?化学家们是如何思考和表征物质世界的?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探究欲望,再用图片展示,建立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亲自探究微粒的性质,学生异常兴奋,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整堂课一气呵成,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新课。</h3> <h3> 第二节课毕兴华老师以原子的结构探究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探究兴趣,然后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究原子构成,再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原子,然后再探究再画一画,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升级,从而得出原子的构成。既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会的了科学家的艰辛,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整堂课下来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如入原子的海洋,身临其境,教学效果极佳。最后老师又置了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h3> <h3> 第三节课李璞老师以原子弹爆炸引入,极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采用动图、模型等形式,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逐渐把课堂推向高潮,设置问题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教师讲解指导扎实有效,学生的思维及推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h3> <h3> 第四节课赵翠梅老师从生活俗语引入微观粒子的学习,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然后通过教师创新实验、分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下渐入佳境,教学效果较好。本节课亮点有二:一是把分子运动的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一只“U”型管说明两个问题,简介明了。二是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会读图总结知识,培养由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在一首小诗中结束了新课。</h3> <h3> 最后一节课是王秋玲老师来上,王老师首先用音符、数字、英文字母等学生所熟知的东西引入,之后动画展开分子与原子间的组成成分争夺战,激发学生思考,抛出问题。之后通过拆分分子模型,再进行归类,然后引申到元素上去。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开阔,学习积极性高涨。王老师课堂把控能力较强,能做到层层深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用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显著。</h3> <h3> 精彩的课堂之后,几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反思。几名市兼职教研员和县区教研员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听课教师也进行了激烈辩论,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h3> <h3> 在最后的环节是菏泽市化学教研员夏老师的解惑与点评,夏师从物质的微粒观、元素观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下一步的化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最后活动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h3><h3>  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也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才使牡丹区长城学校此次活动圆满完成!</h3>

学生

老师

牡丹区

教研员

探究

教学效果

菏泽市

引入

教科院

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