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山歌

寻真使者

<h3> 九江山歌</h3><h3> 吴圣林</h3><h3>九江山歌又称“三声腔”,广泛流传于九江市柴桑区城门、马回岭、黄老门、狮子、城子镇等周边地区。所谓“三声腔”是指九江山歌的每首歌中只有三个音,如:1 2 5、6 1 2、5 6 1、等,歌曲在三个音中辗转腾挪,组合出不同的曲调来。“三声腔”山歌与九江市区及九江县的地方语言有关,是在以当地地方语言特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九江三声腔山歌历史悠久,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便反映了九江当时山歌流传盛况。明代九江府志中,有“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记载。 “三声腔”&nbsp;的演唱形式极其简单,但歌词内容却十分丰富。多以天时、地理、五谷、花鸟、历史人物、情歌、劳动为题材,表达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以诗的语言赞美自然、赞美劳动、赞美未来;用饶有趣味的内容调节劳动的气氛和加快劳动的节奏;闲暇时,人们用低腔山歌谈古论今,吟唱长篇故事。所谓“读歌本”的山歌,多以排比句式,以爽朗乖巧的语言体现性格的开放,以比拟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心绪。在文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演唱中高音则运用假嗓子,犹如二胡中的人工泛音,光泽明亮,婉转动听。风趣的上下滑音,别致的滚动颤音,加上唱词的每一个字后几乎都有“来、嘞、呀、噫”之类的衬字,更渲染了乡土气息和田园色彩。 2010年5月18日,“九江山歌”&nbsp;被列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50首中,九江的“三声腔”最独具特色,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代表作《新打脚车四部头》获华东地区民歌演唱会改编一等奖、演唱一等奖。先后刊登在《音乐通讯》、《天津音乐》、《江西民歌》、《心声歌刊》等刊物,被誉为民歌中的一朵奇葩。<br></h3> <h3>九江县(今柴桑区)城门乡民歌演唱会</h3> <h3>女声对唱</h3> <h3>男声对唱</h3> <h3>女声独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