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百科】——重阳节

美友10872455

<h3>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崇,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h3> <h3>孩子们说:</h3><h3>大班</h3><h3>权权说:“重阳节是要跟爷爷奶奶一起做游戏的,一起玩的”。</h3><h3>杭杭说:“ 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要做小礼物给他们”。</h3> <h3>中班</h3><h3>毅毅说:“重阳节是爷爷奶奶要跟我们一起吃好吃的节日!”</h3><h3>焱焱说:“重阳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要跟她们一起做游戏的”。</h3><h3>凯凯说:“重阳节是个快乐的节日,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吃好吃的!”</h3> <h3>小班</h3><h3>辛辛说:“重阳节是用来玩的呀”。</h3><h3>杰杰说:“重阳节是用来吃的,是和外公外婆一起过的,还要给他们项链哦”!</h3><h3>斌斌说:“重阳节爷爷奶奶会来幼儿园哦”。</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佩茱萸</font></b></h3><h3>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吃重阳糕</font></b><br></h3><h3>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h3><h3><b><font color="#ed2308">赏菊</font></b><br></h3><h3>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h3><h3><font color="#ed2308"><b>赏秋</b></font>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br></h3><h3><font color="#ed2308"><b>登高</b></font></h3><h3>登高其实是源于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登高避灾之说法始于东汉,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然而,《续齐谐记》不过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桓景避灾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东汉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之讹传,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br></h3> <h3>  最后,今天就是重阳节哦,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准备了特别的礼物要送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们,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哦。是什么礼物呢?什么好玩的游戏?我们下午就知道啦!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希望爷爷奶奶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br></h3><h3> 百崎中心幼儿园</h3><h3> 2018年10月1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