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灵的魔法师——陈凤荣老师小学写作教学成果现场观摩推介会

小72

<h3>  10月16日上午,“陈凤荣老师小学写作教学成果现场观摩推介会”在黄山实验小学召开。来自县教育局师训办的孟宪成主任、成浩老师、王瑾老师,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张静老师,黄山实验小学王延峰校长和谢晓东副校长,以及来自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业务主任,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二百余人共同参会。会议由张静老师主持。<br></h3> <h3>  贾婧老师以一堂妙趣横生的《嗑瓜子》随笔化写作课,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没有夺人眼球的开场白,没有繁琐的教学环节,没有高深的理论渗透,课堂上有的是孩子们难掩兴奋的神情,积极高涨的参与度。<br></h3> <h3>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瓜子要嗑成底部相连的形状。按要求嗑成的大瓜子每个得一分,小瓜子难度较高,成功一个得三分,最后看一看哪个孩子的比分最高。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想跟同学一比高低。<br></h3><h3> 痛快尽兴的游戏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写成文字。</h3><h3> </h3> <h3>  二十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奋笔疾书,都尽情地用手中的笔唤醒心灵的言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迅速地捕捉在稿纸上。</h3> <h3>  洋洋洒洒的文字中,我们能窥见孩子内心的纯真,读到源自生命本初的体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思维桎梏,有的是正在悄然生长的言语生命本身。<br></h3> <h3>  欢乐过后,酣畅之后,贾老师在班内进行文章展评,有学生的作品,也有老师的作品,课堂上以师生共写的方式呈现最原生态的随笔化写作。<br></h3> <h3>  《嗑瓜子》一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从游戏中回归儿童的生命本性,用畅快的言语抒发了内心的快乐。随笔化写作就是要学生在轻松快乐氛围中“玩得尽兴,写得畅快,展得得意”。<br></h3> <h3>  陈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专治习作恐惧症的特效药。只要你想做,任何老师都可以轻松驾驭,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一名活动的主持人和参与者,我们就是和学生真实真诚的游戏和互动,不要套路,不需要过的技巧,相办法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有较为深刻的内心体验就好。玩得开心,聊得放松,写得畅快,展得得意,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起言语表达的自信。学会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摆脱言语束缚和畏惧心理。这样的课型,我们一般放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或者学期初,或者学生对写作情绪不高,需要动机激发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游戏,学生最初会因为好玩喜欢上作文课,这有什么关系,只要有了兴趣,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鼓励和赏识,善于发现学生言语表达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也大大地表扬她。先让孩子的言语生命小树快乐的长起来,等他们长到一定的高度,再去帮他们修枝剪叶。如果一上来就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说话,就会让孩子失聪,他们听不到内心真实的声音,只是向外界寻找,写成别人要求的样子。<br></h3> <h3>  随后,陈凤荣老师带着“点石成金术”,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独到的“读悟评改课”。这节课是随笔化写作课堂的拓展和提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同伴优秀作品”和“名家作品”,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感悟和评改,使学生在品评和感悟中发现写作的秘诀,悟得写作的真谛。<br></h3> <h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老师在读悟评改课上,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梳理出“写作秘诀超市”,让学生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文章:1.开头不一般,吸引人;2.写“我”,写“你”,写“大家”;3.明明白白“我”的心;4.动作放慢更精彩;5.一败二败再三败;6.巧用联想添趣味。<br></h3> <h3>  陈凤荣老师在台上像一位讲故事的人,将她十六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从一次出差学习的经历讲起,当陈老师第一次见到著名儿童文学大师梅子涵,一种莫名的感动便涌上心头,这种感动其实就是因为多年来对他文字的阅读和体验,这是一种源自于生命的的言语体悟,通过这次感受,陈老师向在座的老师们传达了言语带给人们的力量。</h3> <h3>  陈凤荣老师分别从“我的语文教育观”“我的语文课程观”“我的习作教学体系”三个模块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陈老师站在科学系统的理论高度,结合十六年来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为到场的每一位听众呈现了一场写作教学盛宴,为语文写作教学指明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br></h3> <h3>  成浩老师对陈凤荣老师的写作教学成果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随笔化写作教学理念的落地生根,随笔写作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破解了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中小学写作教学难题,切实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益。不仅解决了学生怕作文、无啥可写、作文虚假的现状,还改善了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走上健康幸福的发展之路。 成老师认为:陈老师的教学成果从写作课程内容到教学操作策略,形成了较完备的生命写作课程体系。透过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功能属性,走近语文的生命本质。它遵循写作教学规律,以随笔替代作文,探索出一条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教学新路。从写作教学突破,走向小学语文课程的优化建构。为省内外众多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成果,为促进我国语文教育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科研要善于在一个点上打井。有深度才有高度,才有宽度。语文教育改革要找出真问题,刨出根问题。教育改革要坚持真理,不唯书,不唯上。要成就教师,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有适宜的宽松的发展环境。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推广应用。从各地实践应用效果看,教育科研成果一旦为广大教师所掌握,就会成为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br></h3> <h3>  最后,教研室教研员张静老师,对会议作出总结,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要求。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敢写,善写,乐写”。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三观,即“读者观”“融合观”和“习作知识观”。学生在写作时,只有用兴趣和知识做两翼,才能飞得更高更远。<br></h3> <h3>  语文教育是一条永远不会老的风景,只要用心当下,总会发现出其不意的惊喜。让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用文字记录那些细小又鲜活的瞬间,用心体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教书育人的快乐。<br></h3>

写作

教学

老师

学生

语文

陈凤荣

陈老师

随笔

言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