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东山的记忆》——安安和阳阳(杨建勋)

安安和阳阳(杨建勋)

<p class="ql-block">  每当人们提起秦皇岛东山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悠然生出一股浓浓的亲切感。也许是我在东山长大的缘故吧,因为,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而又难忘的记忆。可以说,东山的一草一木已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似乎隐隐感到,我心中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这块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期,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缘故,我们举家搬到了这里。在我的记忆里,偌大的的一个东山,当时只有边防、海关、港务局,以及个别驻军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单位。要说到,长住在这里的居民,更是寥寥无几,少之更少。</p><p class="ql-block"> 东山,南靠大海,北邻市区,因处于秦皇岛主城区的东南部,取名“东山”,而我们当地人,更愿意叫“南山”。当时的东山,几乎全部被茂密的树林所覆盖,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简直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只有一条土路像蟒蛇一样从林中穿过。树林中,除偶尔穿插着松、柏、杉、枫树外,大部分生长的都是槐树。一棵棵槐树拔地而起,有的竟一搂抱不过来。这里的槐树,每棵都尽情地享受着她自由的空间:有的高大挺拔,直冲苍穹,似乎要去亲吻蓝天;有的随意地伸展着手臂,撑开一个庞大的伞盖,为路人遮风挡雨。我还曾看过,有两棵槐树紧紧地依靠在一起,枝桠交错,一棵粗壮,一棵纤细,似乎像夫妻一样拥抱着,唉,那种相亲相爱的情景,是我们孩童时期,所无法想象的。要说,这里最美的时候,应属每年的春夏之交,五六月份,这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仿佛也就几天时间,整个东山一下子就变成槐花的海洋,朦胧间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棵棵槐树就像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妇人猛然间微笑地款款向我们走来,让人惊喜万分。此时,那槐花的香气更是绵延数里,沁人肺腑,滋润心田。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养蜂人,来这里放蜂。他们如同蜜蜂一样,紧张地忙碌着、劳作着,付出了汗水和辛劳,也收获了甜蜜和欢乐。</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这样富有感情地描绘这片树林,是因为,这里曾是我孩提时的乐园。回想那个时候,还处在学龄前的我们,几乎常常相约来到树林里摸爬滚打、嘻戏玩耍,捉迷藏,藏猫猫。我们还玩一种“深山探宝”的游戏。事先有人把几个物件藏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让大家到处去寻找。随后,我们会各自发挥想象,东走走,西看看,翻翻石头,拨拨树丛,甚至向上看看树杈,一旦发现目标,就会狂喜万分。尽管,这个游戏,我们玩过不计其数,可我们还是百玩不厌,乐此不疲。玩累了,我们就会随便地躺在草地上,就像躺在厚厚的地毯上一样,嘴里嚼着草梗,努力地吸簨着里面微甜的汁液,眼看着树枝间蜂飞蝶舞,耳听着草丛里虫叫蝉鸣,脑海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附近的驻军经常在营房外空场上放电影。看电影,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可是一件难得的享受。每当这个时,也是我们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放电影前,驻军的小孩们就会提前告知我们。我们也会早早吃完晚饭,拿着板凳,匆匆来到场地上占好座位,一旦来晚了,也就只好坐在银幕后头看反面。电影开始后,大家都抑制住心中的兴奋和喜悦,偌大的一个场地竟鸦雀无声。即便到了第二天,玩伴们似乎还会余兴未消,津津乐道,议论电影的内容。我记得,当时,我们总爱搞一种,“电影名字对答”的比赛,看谁知道的电影多,以此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博学多才。</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五月节,是东山最热闹的日子。不知从何时开始,秦皇岛形成了“五月端午,逛码头”的风俗习惯。这一天,人们就跟赶庙会一样,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汇集到这里。一时间,马路上,树林里,到处都是人群,仿佛眨眼功夫,这里就形成人的海洋。人人穿着节日的盛装,个个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东山,逛码头,看表演,买东西,观风景。这一天,港区也难得地对外开放,人们可以登临“老码头”,近观巨轮,远望大海。</p><p class="ql-block"> 提到这个“老码头”,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她那苍桑的历史。尽管,我们今天看来她显得有些不起眼,但你要知道,她可是一百年前,满清政府唯一独自建设并对外开放的口岸纳。秦皇岛市号称“港城”,可见他和港口有着不解之缘。稍微了解点秦皇岛发展史的人都懂得,有“港”才有“市”,而如今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就是在这个“老码头”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由此看来,要说这个“老码头”是我们秦皇岛的“根”,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老码头”西边不远处,建有一座灯塔。这个灯塔虽然只有两三层楼高,却是当时我市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老人们都能记得,我们秦皇岛火柴厂生产的火柴盒上显示的图案就是这个灯塔,可见它在我们本地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儿时的我们经常在灯塔下玩耍,看着它那灯光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老太太给我们讲故事说,那是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在指引着远航的巨轮进出港。</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灯塔的旁边,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碑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石龟,我们俗称“王八驮石碑”。碑的正面刻有“秦皇求仙入海处”的字样。碑的反面镌刻着一段《史记》中的文字记载。大概讲的是秦始皇来这里求仙入海的故事。据说这个石碑是明朝成化年间树立的。通过这个石碑可以有力地证明了秦始皇曾来过我们这里。说起来,秦始皇和我们这里还真是有缘,不然的话,我们这个城市为啥以他的帝号起名呢。</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一晃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又来到了东山。我儿时玩耍的槐树林已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和整齐的楼房。那个记载历史的石碑也已不复在,听有人讲,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以破四旧的名义砸碎并扔到了海里。嗨,说起来还真是可惜。不过可喜的是有关部门根据记载,在东山腹地又开辟了一个“秦皇求仙入海处”景点。景区中树立了一座巨大的秦始皇石雕像,听专家讲,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秦皇石雕像。这个雕像充分显现出了秦始皇那纵横四海,千古一帝的气势。我缓缓来到了东山的最高处,面向大海,缅怀往昔,感叹这时代变迁,沧桑巨变。眼前的大海像蓝缎子一样蔚蓝蔚蓝的,天上海鸥翩翩,远处渔帆点点,此情此景让我心旷神怡。我极目向西远望,仿佛看到了一座仙山,我想那不是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嘛。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那里写下了不朽名篇,“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秦皇岛外打渔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p> <h3>当年的东山灯塔</h3> <h3>老百姓口中的王八驮石碑</h3> <h3>秦皇岛最早的码头</h3> <h3>秦皇岛东山一角</h3> <h3>秦皇求仙入海处秦始皇雕像</h3> <h3>秦皇岛港一角</h3> <h3>北戴河鸽子窝公园中毛主席诗词雕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