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0月26日,是我久盼42年令人难忘的好日子,又是令清纤战友们高兴、激动、团聚的好日子!我是第一次参加了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清江合成纤维厂苏南片每年一次的聚会,简称《苏锡常清友联谊会》,这次聚会在常州举行,到会268人,感谢常州东道主清友的热情周到,盛情款待,联谊会圆满成功!</h3><h3> 今天的相聚,使我仿佛又回到在那兵团合纤厂时那五年难忘的青春岁月……,42年后的今天,我和你们在龙城喜相逢!握手、拥抱……,又是一见如故!我们的话题从建厂初期工地连的种种艰辛、近一年上海的培训学习生活、合纤厂竣工验收后投入大规模生产到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历历在目,大家有谈不完的共同经历,青春岁月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对合纤厂记忆定格在的76年的9月10日之前) </h3><h3> 这是我下车后走向酒店的途中,路过天灵寺先自拍留了个影。</h3> <h3>这是聚会的常州好福记大酒店。</h3> <h3>热烈而活跃的聚会场景。</h3> <h3>我和弹力丝予分、包装的战友们在聚会时留影。</h3> <h3> (展示部分老照片)七十年代初,我们祖国的合成纤维技术开发和生产己作为国家新产业之一,记得当初国家投资在全国其他几个省分别共建合纤厂约五座,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清江合成纤维厂是其中一座(而是一年后建成,第一个投入生产),清纤厂建在交通方便的清江市大运河畔,七一年建厂时,来自各地、农场的知青、农场职工子女及解放军子女等参予建厂初期施工的艰辛劳动,我还记得一些细节,一片荒地全是由我们人工开挖地基,那时沒有象现在的机械化,只有几辆大吊车起楼房时吊水泥、砖、钢材等,三九天我们还住在透着亮光的由二层芦蓆做的棚里(睡在寒风里),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去大运河船上搬运砖、水泥、石子、钢材等……,冬天我们在大运河水岸里捞扛十几米长的大木头,弄上岸十几或是几十人喊号步伐一致的抬至工地,我们能摇晃地走在大船独木桥板上扛起一袋袋的水泥,运到仓库(现在想想那时的力气之大),特别是运散装水泥时我们尽剩一双眼没被水泥沾有,辨不请谁是谁,我们每天干着超体力的劳动,哪里需要哪里去,每个人的脸上都被风吹日晒脱了一层层的皮,哎!但是大家还不觉苦,每天工地上的广播里都是鼓干劲的正能(为厂早日建成)!工地连战友身着清一色蓝劳动布工作服(今日的牛仔,很神气),热火朝天劳动场面真是一道道的风景!为早日将厂建好可歌可泣的精神现在想想不可思议,可惜我沒有照片来配词,回忆当年~感人的青春岁月!我在工地连三个月的建厂劳动终身难忘!也终身受益!三个月后战友们分批送沪培训,学习各种技术、技能,为投产作准备。我是第一批去上海培训的,近一年时间……,回厂后各种机器已安装到位,等待国家的竣工验收(一年多将厂建成、一切军事化管理、全国同建的几座合纤厂我们第一个建成投产,可见建厂之快!),七二年下半年清江合成纤维厂通过国家的竣工验收,这是全厂的一件大喜事!一个当时是国家拥有的几千职工的大中型企业,经过一年多时间建成,又投入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生产。(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我只记得我们曾带过山西合纤厂的几徒弟多月。我还记得73年左右,洪泽湖特释战犯一百多人时,特组织来合纤厂参观时情景,让他们感慨战后祖国的飞跃发展)。前纺化学楼开机后几年不停产(特殊原料停产会造成许多麻烦,因此我们是轮休制度,节假日包括春节都生产不放假。),我在合纤厂时生产的产品有长丝、短丝和弹力丝,这张全景照片是芹青提供的,主要是化学大楼、后纺大车间及一些辅助车间等,老照片是合纤厂投入生产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发给团员留念的,后来我在找老照片时,发现我也珍藏了一张。(老照片的厂景现在看看一般,实景还是很大的。)</h3> <h3>这是厂全景照片反面的公章,也是当初工厂的番号名称,在当时也互称兵团同志为"战友”,故在美篇中重提“战友"作为美好的忆!</h3> <h3>芹青又提供一张近景的合纤厂照。</h3> <h3>照片反面的字。</h3> <h3>这张照片应该是合纤厂生活区。</h3> <h3>这是我们朝夕相处五年的四姐妹,左起芹青(苏州人)、蓉蓉(淮安人)、我(盐城人)和志华(杭州人),可遗憾的是志华至今还没联系上。那些年,我们中间有着太多太多的美好!太多太多的故事……。举一二小例:在那个年代中,文化生活比较单纯,但我们几个人的生活却丰富多彩,白天愉快地工作,工作完毕空余时间,我们会各自学习,抄报纸练字,做数学题,练写线谱……,晚上又是休闲的大好时光,我们四人常在大运河边、田园林荫小道散步、看夕阳、颂诗、游玩……,在宿舍里常欣赏芹青优美的歌声和悠扬的小提琴曲,听蓉蓉的幽默风趣的搞笑……,每人一块一模一样的小板在床上写学些什么(至今我还保留着两本当时的厚笔记),尤其是志华(老俞头)讲的生动故事就像现在的电视连续剧,我们几乎是天天晚上听着志华讲的故事入睡,其中有四大名著及世界一些名著她都能挨集生动地讲完,可见她的记性之好!不愧为杭州名校的老三届髙中生!(她讲过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牛虻》《钢铁是怎样练成》等小说我在合纤厂都找到看过,真得沒有遗漏之处)。那几年,我们四个人就象一个家庭,住在一间宿舍,合在一起吃饭,合在一起洗衣……,凡事皆合,一直是互相关心爱护着,绝对的和谐!而俞志华就更像大姐姐一样格局之大,大家从未红过一次脸,这里有太多的美好……!这一段情缘也是我最最美好的忆!(从当初在上海培训到厂峻工生产,弹力丝予分等检验就一直是我们四人在一起好几年。我的工作衣单上"兵纤”字还很清楚,我是0114号,每件衣单号不一。)</h3> <h3>我请照相馆师傅们精心做了四个摆台,去除了片中的霉斑,记得在上海培训的照片还有几张,有空还要去翻出添进美篇。</h3> <h3>这是弹力丝予分检验的我们,在看投产后的第一批产品(均为德国进口的高弹机生产) 。我记得在上海培训时学过几个月高弹机操作,要手引长丝下蹲、抬脚、站立向上和向后举手在机器中穿引丝,而顺势牵引着丝的动作幅度大,还要轻盈柔和,弹力丝操作技术难度较大,环境温湿度要求高,我们嬉称弹力丝生产操作像是在车弄里欢歌舞蹈~蛮漂亮的!</h3> <h3>这年我们被评为先进集体,该照展放在橱窗荣誉榜。(此几张照是蓉蓉提供)</h3> <h3>芹青在检验长丝产品,这些产品经我们检验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国外。(原材料均是石油中提练出的"米粒“,产品要经许多道工序。)</h3> <h3>这是芹青在清江市人民公园的照,景美人更美!</h3> <h3>今年春,一个偶然的农垦微信群寻人歪打正着,芹青兴奋地找到了我,我也终于开心地找到了她,我们在微信中互诉分别后的念……,也才有约今年10月龙城相会!</h3> <h3>芹青现在的歌唱得真专业!我常在全民K歌中听她的歌,很美!</h3> <h3>这是蓉蓉在长丝予分等检验,这工作对手的皮肤要求极高,不能有一点毛糙哦!</h3> <h3>蓉蓉是我们中间年龄最小的,我们都喜欢活泼的她!</h3> <h3>这是我在长丝予分等检验。(这张照片已有霉斑喽!)</h3> <h3>当年路过厂办公楼,因对手风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故装模作样蹭琴留了个影。</h3> <h3>吴喜,当年也是弹力丝工段的。</h3> <h3>想起来了,她是胡雪珍。</h3> <h3>贾玲晓是上海人,长丝予分检验,我们一起在上海培训。</h3> <h3>刚才秀芝发来一张在上海培训的珍贵照片,我添进篇里。(72年)</h3> <h3>殷勤珍是无锡人,在上海培训在一起,是弹力丝工段的,刚才秀芝告诉我,两年前已离我们而去啦!但她如洋娃娃一样的讨喜可爱永记心底!</h3> <h3> 汪萍是无锡人,是我们弹力丝予分等检验一成員,那年她生孩子刚满月特来为我送行,拍一照要到清江市利用半天时间,谢谢你!</h3> <h3>沈丽娟是南通人,原一直在工地连操作大吊车,因故调来我们弹力丝予分等检验的。</h3> <h3>刘洪华是常州人,71年和我同乘一辆车从十二团进合纤厂,这次开心见到她了,说不完的忆!可惜和她聚会的合影找不到了。</h3> <h3>志华和蓉蓉,当年我们四人中还分二个小组,她俩一组,我和芹青一组。</h3> <h3>蓉蓉和志华。</h3> <h3>我们和周技术員在合影,因为周技术員工作做事很原则,我们给他起个号"周克思"。</h3> <h3>李翠华和朱仁英</h3> <h3>蓉蓉和小平在民兵训练。</h3> <h3>蓉蓉和芹青。</h3> <h3>培琴和蓉蓉。</h3> <h3>我在清江市人民公园留影。</h3> <h3>我、丽娟、蓉蓉。</h3> <h3>弹力丝包装的战友们送别赵营长时留影。</h3> <h3>这几张是弹力丝包装的战友们。</h3> <h3>这是弹力丝包装的战友们,我们予分等与她们相处在一个流水作业间中,我们将弹力丝产品检验分等级后,她们立即打包装箱,大家互相协助、相融性极好,今天我见到她们啦!(包装战友还有解放军干部家属宋天真和周雪英,但周大姐已永远离我们而去,还有两位印尼归国华侨,她们不知在何处。)</h3> <h3>75年8月,弹力丝予分等全班送别俞志华调回杭州时的留影。</h3> <h3>76年中秋,我调离合纤厂时与予分等和战友们惜别留影,这张珍贵的老照片保留至今。分别四十二年后,今天终于见到部分好友,但我对她们的记忆印象也由此聚而改变……,岁月给了我们许多苍桑……,但我们的心态则还在那时。(而我也刚刚痛知照片左下排一的苏州知青钟建华永远离我而去。)</h3> <h3>朱仁英和李翠华。</h3> <h3>朱仁英和芹青。</h3> <h3>程雅琴、朱仁英、芹青。</h3> <h3>和长丝予分等检验的战友们合影。</h3> <h3>朱大姐和趙小平。</h3> <h3>李翠华和朱大姐。</h3> <h3>黄培琴和趙小平。</h3> <h3>朱仁英和黄培琴。</h3> <h3>黄培琴和我。</h3> <h3>我和李翠华。</h3> <h3>这位曾是合纤厂小卖部营业员后调弹力丝工作,芳名己想不起来,和朱仁英大姐合影。</h3> <h3>芹青和蓉蓉。</h3> <h3>汪萍和芹青。</h3> <h3>欢迎清友们!</h3> <h3>汪萍和蓉蓉。</h3> <h3>拉勾约起!</h3> <h3>家明是我们长丝、弹力丝检验工段的仪表工,和蓉蓉是一家人。</h3> <h3>汪萍和朱大姐。</h3> <h3>就差俞志华。</h3> <h3>聚会时的场景。</h3> <h3>我和趙小平留影,对小平的记忆:弹力丝包装大班之长,工作安排井井有条,美丽白皙的瓜子脸,神气的工装裤,利索的动作,一笑两酒窝……,可爱可亲!这次见面小平依然那么端庄大方,还是那么的活跃!</h3> <h3>我们弹力丝予分和包装的战友们在一起,找了个包间聊得好开心!</h3> <h3>美好的一刻!</h3> <h3>愉快的聊!</h3> <h3>我和芹青。</h3> <h3>翠华,我俩自拍一张。</h3> <h3>汪萍。</h3> <h3>我和芹青,我俩是四人班中的老搭当。</h3> <h3>聚会时遇上了当年的电工友二琪和够本,留个影!</h3> <h3>巧遇十二团十二连(新洋农场)林技术員和铁忠,他们分别在苏州和常州,我和铁忠第一批大规模招工进厂。</h3> <h3>四十二年前我们也是这样的队形摆拍的。</h3> <h3>蓉蓉闭目思友:就差老俞头!</h3> <h3>在公交车站台碰到弹力丝工段王秀芝,送行的弹保全的战友抢拍到这张,互悔错失聚会现场,却在长途候车室聊得尽心,缘!四十二年前与她也有几张合影,有空找到再补上美篇。</h3> <h3>聚会时拍下秀芝的即兴伴舞,却不知是秀芝。</h3> <h3>战友情深不变,四十二年后又与你们相见,举杯!</h3> <h3> 一天的聚会不知不觉接近尾声,大家依依不舍惜别,相约再次相聚……。在归途中,我回味聚会相见时的场景,深深地感悟着,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朋友难以忘记!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总有一些日子最珍惜!……。战友们, 我们来自各地,我与你们曾在兵团合纤厂共同度过五年的青春岁月,今天见到你们圆了我42年思念之梦!……。我祝愿你们幸福、平安、健康、快乐、长寿!!!</h3> <h3>开心地跳吧!</h3> <h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h3> <h3>谢謝芹青、蓉蓉、培琴、小平、雅琴、翠华、等友提供的新、老照片。美篇制作日期10月15日是我提前往美篇里收集老照片的日期,11月2日夜美篇才完工。</h3> <h3>读者回馈:爱群的美篇又勾起我建厂时的情景,那时风华正茂,正当青春年少,什么也不怕,就知道拼命地干活。搬砖头,扛水泥,推石子。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建成了当时全国有名的大中型企业,每年上交国家千万的利润。现在想想都还很自豪!不后悔!那种特殊的年代历练了我们,才有今天的强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