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君”到“老公”:中国丈夫称谓“堕落史”

周舫琪

<h3>图文:网络</h3><h3>改编制作:周舫琪</h3><h3>背景音乐:《相见》一桑吉平措</h3> <h1><b> 妆罢低声问夫婿</b></h1><h1><b> 画眉深浅入时无</b></h1> <h1><b>  中国几千年来夫妻之间的称呼变化着实不少,其中变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过于丈夫的称谓,称谓的变化证明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国男人们的历史地位一直在下降。</b></h1> <h1><b> 良 人</b></h1><h1><b> 很早时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b></h1><h1><b>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b></h1> <h1><b> 郎</b></h1><h1><b> 所以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b></h1><h1><b>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依颜好”。“郎”,多亲的称呼啊!</b></h1> <h1><b> 郎 君</b></h1><h1><b> 古人认为单音词似乎太甜腻了,当时大约除了个别人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b></h1><h1><b> 于是她们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使之变成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 ,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 ,是对妻子的爱称。 </b></h1> <h1><b> 官 人</b></h1><h1><b>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由于当时的宫庭中出现了“官家”一词,于是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b></h1><h1><b>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b></h1> <h1><b> 外 子</b></h1><h1><b>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为“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称“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除“娘子”外,还称“内人”。</b></h1><h1><b> 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b></h1> <h1><b> 相 公</b></h1><h1><b>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娇呼“相~公”的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这个称呼在当时之流行,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了,还是“相”了。</b></h1> <h1><b> 先 生</b></h1><h1><b> “先生”,是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b></h1><h1><b>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和港台地区及较高学识的人群中还广泛使用。</b></h1> <h1><b> 爱 人</b></h1><h1><b> “爱人”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在小说、情书里用得最多,但那时还没有被广泛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b></h1><h1><b>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开始用这一称谓了,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带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先生”、“太太”等又显出“资产阶级”的味道,于是,“爱人”便广泛地使用起来了。</b></h1><h1><b> </b></h1> <h1><b> 老 公</b></h1><h1><b> “老公”,古时原指太监。太监即宦官,官名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阄人。民间则俗称“老公”。如此看来,丈夫的称谓已堕落到如此地步。</b></h1> <h3>2018年10月15日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