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木里瓦尔寨大寺

钻山豹

<h3>  康坞大寺、木里大寺和瓦尔寨大寺并称为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三大藏传佛教寺庙。但凡到木里旅游的人都会选择一两个寺庙作为旅游景点前往参观。</h3><h3> 我这次和海鸥(老婆的网名)单车自驾从木里沿着洛克路前往香格里拉稻城亚丁,在木里休整期间,也专程去参观了这三座寺庙。</h3><h3> 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只是因为喜欢旅行和摄影才经常在藏区行走,所以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那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藏族文化,其中,藏族文化的基石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藏传佛教。</h3><h3> 藏传佛教的寺庙不仅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藏族信教民众心中圣洁的殿堂。特别是有点名的寺庙其建筑风格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梁画栋,精致异常。这些也给我们摄影人提供了好的素材。所以在藏区里但凡叫得出名的藏传佛教名寺庙,无论它是宁玛、格鲁、噶举、萨迦的寺庙我几乎都去过。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次造访木里瓦尔寨大寺却给我留下了另一种印象。</h3><h3><br></h3> <h3>  瓦尔寨大寺是木里三大寺中离木里县城最远的一个寺庙,它距离木里县城约180多公里,位于茶布朗区沙湾乡木里河东岸长年云雾缭绕的杜基山上,海拨3300米。所以,来木里旅游的游客,一般不会选择瓦尔寨大寺一游。正是因为它的遥远和鲜为人知的神秘,才激起了我去瓦尔寨大寺的勇气。</h3> <h3>  </h3><h3> 去往瓦尔寨大寺的道路非常陡峭,弯多路窄,而且有9公里碎石土路,左手边是山壁,右手边是悬崖。再加上前几天下大雨,道路上随处可见塌方点和滚石,开车上山,我紧握方向盘的手心都在冒汗。幸好一路风景逶迤,悬崖下边有一个翡翠色的海子,海子岸边盛开着美丽的野菊花,暂缓了我紧绷的神经。</h3> <h3>  一路上我们遭遇了弹坑路、水毁路、碎石路和泥泞路。经过自驾这段崎岖山路的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四驱车在关键时刻的优越性;经过自驾这段山路,我怕我会从此落下病根,将来在好路上开车时,我会很不自然。</h3> <h3>  由于路况的原因,我们当天并没有到达瓦尔寨大寺。下午5点钟,我们才到达海拨2700多米的沙湾乡麻窝村,也是乡政府的所在地。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在乡政府大院里住在车上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再去瓦尔寨大寺。</h3><h3> 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没有下班,当他们听说了我们要在院内借宿时,他们满口答应,但不让我们睡在车里,说山上夜晚非常寒冷。他们立即腾出客房免费让我们住,还热情的请我们到他们食堂吃晚饭。我们素不相识,他们的盛情款待让我们无比的感动。真的山里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肠。</h3><h3><br></h3> <h3>  晚饭过后,我们在山村外散步。夕阳西下时,天边的霞光为云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绚丽的晚霞流连于天边。突然,天空上的一抹晚霞变成了一只浴火重生的火凤凰。但愿她的出现能给我们以后的旅行带来好运。</h3> <h3>  第二天清晨,我们单车沿着狭窄的碎石土路向山顶上的瓦尔寨大寺进发。山野一片寂静,车窗外除了风声,还有就是车轮碾压碎石发出的叭叭声。</h3> <h3>  车行至半山腰时,我看见太阳在厚厚的云层中挣扎,试图要冲破乌云的封锁。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山里的雾气开始从山下快速的弥漫开来,瞬间我们连车带人被淹没在云海中了。</h3> <h3>  能见度很快降至零距离。我的旁边就是万丈深渊,我只好将车停下来,静静的等侍着这恐怖的云雾早点散去。</h3> <h3>  山风不停的吹,我们感觉到车身都有些轻微摇晃。在风力的作用下,我们身边的云雾慢慢散去,形成了一道云海"隧道"的奇观。我们的头顶上是云,脚底下也是云。</h3> <h3>  海鸥兴奋的跳下车来,勇敢的站在悬崖边上,让我赶紧给她拍照,留下这难得一见的景观。我很欣赏海鸥乐观向上的心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本来路就是自己选的,那怕再艰难,就算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此时过多的埋怨,也无济于事,只能影响旅行的心情,反而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h3> <h3>  太阳终于穿透了云层,把一束阳光撒向大地,阳光照亮的每一处都是美丽的。让我们既感到了温暖,也看到了希望。</h3> <h3>  昨晚的一场小雨,在高寒的山区演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山顶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h3> <h3>  山里新鲜的空气寒冷而湿润,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负氧离子。此时我真想把我的双肺扒出来,放在这清新优质的空气中好好地把肺里在都市中积淀下来的污垢彻底的清洗一遍。</h3> <h3>  随着海拨的不断升高,天空也逐渐的晴朗起来。我们穿过了一片松树林,这里一颗颗参天大树构成了这片原始森林。透过原始森林的缝隙,远山的影子格外的清晰。</h3> <h3>  汽车摇摇晃晃的走完最后一段泥泞路后,我终于在白云深处见到了瓦尔寨大寺主殿的影子了。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飞来寺的一副对联:"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真是深山藏古庙啊,</h3> <h3>  刚看见瓦尔寨大寺时,让我们有些失望,与我心目中的大寺大相径庭。我原以为作为木里三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的瓦尔寨大寺,应该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一座寺庙,哪知道它只有一座规模不大的主殿和几栋僧舍,就像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庙一样。我在心里还不断的问自己,这就是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来造访的大寺吗?</h3><h3><br></h3><h3><br></h3> <h3>  汽车开进了寺庙的院内,寺庙里静悄悄的,僧舍的房门紧闭着,仿佛寺内空无一人,白塔旁边的草地上有两只体型硕大的藏狗正躺着晒太阳。</h3><h3> 我们下车背上相机向僧舍走去,突然一只黑色的大藏狗向我走来,它正是刚才还在晒太阳的那两只藏狗中的一只。藏狗硕大的头颅靠近我的大腿,它用鼻子闻我的腰部,像是检查我带没带违禁物品一样。我吓得一动不动,好在狗的眼睛并没有发红,喉咙里也没有发出呜呜的声音,我知道它不会攻击我。</h3><h3> 海鸥天生怕狗,当见此情景时,更是控制不住的向僧舍方向大声求救:"有人吗?有人吗?"那惊恐绝望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h3> <h3>  僧舍的门打开了,一位年轻的喇嘛走了出来,他用汉语告诉我们狗不咬人。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僧人们用餐的地方,房间不大但很整洁干净,房间里烧着电炉,显得很温暖。当我们落坐后又陆续走进来几位喇嘛,他们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h3><h3> 当他们得知我们是专程来造访大寺时,他们非常激动,看来平时到这里的外地游客并不多。他们端上滚烫的酥油茶以及糌粑、点心请我们吃。刚才那位帅气的唯一会说汉语的年轻喇嘛主动说待会儿带我们去参观大殿。</h3><h3> 酥油茶的颜色有点像加了奶的咖啡,味道咸咸的,有浓浓的酥油味。糌粑则像汉人吃的炒面粉一样,只不过是加上酥油揉捏成团食用而己。以前海鸥对酥油糌粑之类的食物是绝对排斥的,没想到这次她却连喝了三碗纯正的酥油茶,让人刮目相看。</h3><h3><br></h3><h3><br></h3> <h3>  喝完酥油茶,我们在喇嘛的带领下参观了瓦尔寨大寺主殿。喇嘛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寺庙的基本情况,瓦尔寨大寺全名为拉顶噶丹达吉林,是木里境内修筑的第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也是木里三大寺之一。该寺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史悠久,寺庙鼎盛时期僧人有330人,是西藏甘丹寺的十分之一。</h3><h3><br></h3> <h3>  该寺的镇寺之宝-觉悟佛,是康南藏区广大信教群众最向往的朝拜对象,相传该佛像与拉萨大昭寺的觉悟佛、甘孜塔公寺的觉悟佛,同是佛祖释迦穆尼在不同年龄时期的等身像。 <br></h3> <h3>  大殿内还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宗喀巴、绿度母等塑像。这些精美的酥油花,是僧人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的非常漂亮。</h3> <h3>  如今的瓦尔寨大寺,除了新建的大经堂外,大多数只是包裹在森林山坡上的残垣断壁,寺院后面的山上有个叫多基日楚的小寺庙,是历代活佛闭关修行的地方。</h3> <h3>  参观完寺庙主殿后,我们又来到僧人住的僧舍参观,僧人住的地方很狭小,只有一张床和一些生活必须品。房间里最醒目的地方是僧人自设的小经堂,他们每天大部分时光都是面对经堂上供奉的金佛渡过的。</h3><h3> 我好奇的向喇嘛问了两个问题:第一,僧人靠什么维持生活?第二,僧舍内的保险柜是干什么用的?喇嘛告诉我:僧人主要靠为当地居民提供心灵上的辅导,让他们过得幸福和快乐,那么居民们都会主动去供养,所以寺院无需政府来维持他们的生存问题。保险柜是存放信教民众捐款用的,现在各方面的审计都很严格。</h3> <h3>  从僧舍出来后,我们自由自在的在寺庙周围拍照玩耍。天空在秋季仿佛更加的湛蓝,云朵更加的白,整个色调也从郁郁葱葱的绿色变成色彩丰富的秋色。</h3><h3> 神圣的多吉神山在云层中忽隐忽现,像一尊金刚大神一样,保佑着这里的万物生灵。</h3> <h3>  山坡上有一座像古城堡似的废墟矗立在秋色中,虽说这个故事早己时过境迁,物事人非;这座建筑也变成了断壁残垣,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曾经的辉煌。据说这座建筑曾经是木里国王的宫殿,国王从这间房去往另一间房都是由专门的仆人用镶嵌着黄金和宝石的椅子抬着过去,极具奢华。</h3> <h3>  我们来到了寺庙的后山上,发现寺庙周围全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有的大树需两人才能环抱。半山腰有一个不大的小湖,寺庙里的喇嘛叫它慧湖,它犹如一颗灿烂硕大的明珠,镶嵌在茫茫苍苍的崇山峻岭中。</h3><h3> 寺庙的主殿倒映在湖水中,平静而安祥,仿佛置身于与世无争的净土之上。正因为寺院处于福湖(山下的那个湖)和慧两湖之间,所以寺庙僧人智慧辈增,聪慧精灵,人才辈出,曾出现过全藏著名的格西数名。<br></h3> <h3>  从慧湖的另一个角度看,古城堡的废墟也倒映在水中,要不是水中有一只藏民放生的鸭子在水里游动,破坏了平静的水面,拍出来的照片可能会更美。</h3> <h3>  离开了瓦尔寨大寺后,我们来到了与瓦尔寨大寺同在沙湾乡境内的云揽堡瀑布。这里植被保护完整,远远望去,在峡谷对面山腰的绿树掩映中,一道飞瀑如脱疆的野马冲泻而下。虽说气势和规模不能和黄果树瀑布,德天瀑布相提并论;秀美上不能和诺日朗瀑布比美,但能在这样高海拨的崇山峻岭中见到如此俊秀的瀑布,也算是不虚此行了。</h3> <h3>  我们将车停在老乡家门口后,徒步沿小路来到峡谷之下,瀑布就挂在我们眼前了。只见奇特的两级瀑布飞流直下,如银河跌落人间。冲天而起的漫天水雾,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h3> <h3>  据说瀑布的右上方有一个溶洞,名为"神仙洞",洞内有石桌、石床、酥油灯等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神奇无比。所以附近居住的群众每年都有到此"转水"的习俗。</h3> <h3>  造访瓦尔寨大寺的旅行结束了,我们从最初的失望到后来不虚此行的感慨,也说明了一个现象,现在全国各地的名寺庙,包括藏区里的寺庙,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动不动就要收门票和观光车票,有的寺庙还要收拍照费。只有像瓦尔寨大寺这种隐藏在深山的古寺,还保留着原始纯正的宗教习俗,像这样地灵人杰,风景如画的地方,即使是历尽千辛万苦,也值得一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