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六位教师,钱淑芬、石勇、毕学儒、唐仁武四位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手,刘梦宇、赵蕾两位是新手,给我们展现了风格不同的课。 整体印象:1、态度端正,准备充分。从老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具可以看出以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唐仁武老师还有三年临近退休了,接受任务也没有推三阻四,令人感动。 2、四位老手的课堂都非常平实而且扎实,学生课堂效果较好。两位新手的课比我刚踏上工作岗位要强,很佩服你们。都能顺利的把课上下来,也没有很大的失误。 3、六位教师课堂上情绪饱满,感染力强。特别是石勇、毕学儒、刘梦宇三位教师声音悦耳动听,孩子们喜欢。</h3> <h3> 六节课,每节课提三点建议。</h3> <h3>钱淑芬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 1、建议以书上情境图为主引入课题。教师可以把课件第一幅图和后面的操场图顺序互换一下。让学生先找操场的角,再突出含有角图形的实物,最后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2、在感知角的特征时,学生在此处很纠结。因为前面角的定义学生还掌握得不牢。建议课件不要出示三角板,而是直接让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到三个角,再来摸角,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教师展示时课件做成动态显示效果好一些:先点,再一条边后另一条边。</h3> <h3>毕学儒老师的《6和7的认识》 1、入题花的时间太长。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只要学生找到了6和7就行了,把时间留给后面的环节。 2、提问题要明确。一年级孩子掌握的词汇还不多,提问题一定要指向性明确。比如: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6和7?这个问题就不明确,远离了初衷,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就天马行空。 3、一节课要有板书。板书要有课题、重点内容</h3> <h3>刘梦宇老师的《6、7的组成》 1、情境图太花,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建议以书上情境图为主。 2、教学6、7的组成时只是指名生上前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观看,参与面太小。建议让学生人人摆小棒,然后汇报交流。 3、一节课的容量太小。我们可以改编教材,但是要注意一个原则:要合理。如果不确定建议还是以教材为主。</h3> <h3>唐仁武老师的《集合》 </h3><h3>1、纠正一个字音:人,不要念成nen。 2、列式这个环节进度快了。建议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列式。 3、要引导学生说出算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h3> <h3>石勇老师的《烙饼》 1、探究1张,2张、偶数张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汇报,充分体现“放”。 2、课件有点小瑕疵,字体颜色不对,看不清。3、探究基数张时,要引导学生比较方法异同,优化最佳方法。</h3> <h3>赵蕾老师的《角的分类》 1、组织纪律要加强。 2、老师上课的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不要一个调调下来。 3、理念要更新,要先让学生探究再来总结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