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

<h3>在2018平遥国际摄影节上看的印象最深刻的展,是沪籍摄影师叶鸿琦先生的《苗家》。</h3><h3>在主展区棉织厂古建展区,我注意到这个展厅一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所有展位中,《苗家》明显人气奇旺。</h3> <h3>诚如策展语所说,叶老师的作品,用光很特别,画面蕴涵一种神秘的力量,很“抓人”。</h3><h3>恰好叶老师也在现场,听他介绍说,他探索的类型是“环境肖像”,在拍摄时候坚持使用自然光影,不做补光,画面力图真实记录在自然环境下的苗家本色。</h3> <h3>在叶老师的作品面前,久久凝视,画面中人物的神韵令人痴迷,比如画面中这个苗寨年轻女子,真真美若天仙啊!</h3><h3>这种美不是都市里常见的矫饰精致,也非乡野俗艳之美,这种美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美:美得娴雅、美得质朴、美得安静、美得矜持,美得安详、美得恬淡、美得让人神清气和……</h3> <h3>这张我特别喜欢。</h3><h3>说不出为什么……</h3><h3>我非摄影圈中人,无法大谈构图、景深、光影,我就是很主观、很朴素地“喜欢”。</h3><h3><br></h3><h3>有一则小故事:毕加索在回答关于对他作品的理解时有个比喻很妙:早晨起来听见鸟叫声,好听吗?好听!听得懂吗?听不懂!</h3><h3>那就对了,好听就行……</h3><h3><br></h3><h3>叶老师的作品,个人觉得有油画一般的质感。在他的作品面前,我突然想到了一部油画作品《戴珍珠项链的女孩》。</h3> <h3>这部作品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 画面中少女置身于暗色的背景,光布置的很特别,少女形象之魅力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超凡出尘。<br></h3> <h3>叶老师想必是个对品质异常挑剔的人,他的作品前期拍摄的匠心独运本就跃然纸上,后期的制作也力图精美,作品制作的非常考究。</h3> <h3> 和观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我想叶老师或许也是满足的。比如我们感叹苗家原始淳朴的自然传承、感慨古老民族文化的精致考究、感动于文化形态多样性表达的可贵、感伤于现代文明强势入侵后传统文化渐趋式微的无奈…… </h3><h3><br></h3> <h3><br></h3><h3>和观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我想叶老师或许也是满足的。比如我们感叹苗家原始淳朴的自然传承、感慨古老民族文化的精致考究、感动于文化形态多样性表达的可贵、感伤于现代文明强势入侵后传统文化渐趋式微的无奈……</h3><h3><br></h3> <h3>叶老师身形挺拔,气质儒雅风度翩翩,颇与沪上名家陈丹青老师有几分神似。一口标准的沪上普通话,很有亲和力,一派雅文人作风。但就其作品而言,历时四年半时间行程三万公里跨越五省十二地区八十五个苗寨,呈现这样一个中国苗家的专题摄影展,我在心里揣度:叶老师笑眯眯的样子背后,掩藏着他多么剽悍骁勇强悍果敢的内在力量!</h3><h3><br></h3><h3>这么多的数字,想来还是无法涵盖尽述创作过程的艰难险阻,但是描述和构建这样的画面,为沧海一粟留下珍贵的影像志,为文化的多样性留下生动的注脚,用摄影语言描述衣服上繁复的织锦、袖边和裤笼上花开富贵的花纹、繁盛隆重璀璨夺目的银饰,古朴的家具和炭火盆熏黑的木质墙壁,酣睡中的孩童和目光澄澈的老人……一切美好都因为摄影而被记录永远留驻,这本身就具有巨大意义。</h3><h3><br></h3><h3>叶老师开通的《苗家》微信公众号内,有更多参展图片,影展中更多圣洁如同被神衹光芒照耀的令人怦然心动的面孔都在里面分享展出。叶老师捕捉的画面中有无限深意,不仅仅是人,还有时代的变迁,审美的迁移。一个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摄影大家,用高超的摄影技术和镜头语言和观众进行深刻而温暖的情感交流,欢迎大家关注。<br></h3>